九洲称皇 第九十四章 抚恤金
作者:笔下演春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老妪听言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孩子生下来就没见过他爹,他娘也因为生产过后病死了。现在也就是我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来养活这孩子了,毕竟马家不能绝后啊。”

  嬴政听言,心中一阵惋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孩子的父亲去哪了?”

  只见老人家神情哀叹,忧伤的说道:“他的父亲参军了,至今未归,不知道在哪里。”

  嬴政听言,心中疑惑。“国家难道没有给你们发抚恤金吗?”

  “抚恤金?”老妪惊讶。

  嬴政听言,转身问李大富:“李大富!国家没有抚恤金的制度?”

  李大富听言,连忙说道:“有的,不过只有战死的士兵才有,如今不兴战事,士兵应该也不会死。估计这孩子的父亲被调到比较远的地方当兵,应该还活着,所以才没有抚恤金的。当然了要是逃兵被抓处死,同样是没有抚恤金的。”

  嬴政听言,随后向着老妪解释道:“老人家,这孩子的父亲应该还在军队参军呢。只不过可能分配的路途遥远,所以赶不回来。”

  老妪听言,希望浮现在了脸上,连忙问道:“公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嬴政点了点头,笑道:“真的!”

  说完对着李大富说道:“大富啊,明天兵部开门,你去兵部说一下,举行轮休制度,除战争之外,保证每个士兵都能回家探亲。”

  李大富听言,心中一喜:“喏。”

  随后嬴政对着李大富说道:“大富啊,你给老人家一两银子。”

  李大富听言,不敢怠慢,立刻从袖子中掏出一粒银子,递给了老人家。

  “老人家,这一两银子,够你一段时间的生活了吧。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平时多注意身体,别太辛苦。”嬴政怜悯道。

  老人家面容有些激动,连忙说道:“谢公子,够了。这一两银子够我们生活一年的了。”

  嬴政听言,心中也是欣慰一两银子竟然可以够普通人家生活一年。不过可以无虑生活这么长时间嬴政也放心了。

  嬴政心中暗自下了个决心,回去一定要把参军士兵的军饷问题还有抚恤金问题解决了,一定得按时发下去。绝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任何的贪污腐败。不然人们当兵为国家出生入死,连应有的报酬都没有,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老妪此刻面容激动。又出言说道:“小公子,老身还有一个请求,希望你能办到。”

  嬴政看着眼前容貌苍老,手上满是粗糙的老茧,心中一软,轻声说道:“老人家,你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会答应。”

  老妪说道:“老身希望公子可以跟朝廷说说,能不能让家中的独子不要上战场?老身家中就一个儿子,他的父亲也是他家中独苗,被强征上战场战死的,如今我的儿子也是独苗,又被强征,至今生死未卜。”

  说完,老妪看着身边摇篮中的孩子,跪下说道:“我希望公子回去跟朝廷说说,打仗可以,但是不能无后啊。老身不想我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孙子,继续走他爷爷和他父亲的老路啊。”

  “老身活了这么大的岁数。也是半身要踏入黄土的人,这秦国一直以来,每逢战事便要强征,记得我爷爷,还有的父亲,我的夫君,我的儿子。我不想我的孙子继续上战场了。可能老身说的是大逆不道的话,但是希望公子能体恤一下,帮忙跟朝廷反应一下。打仗可以,独子别上战场了。不然家里都要绝后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嬴政听了深受震动。家家国国,有家才有国啊。一国千万家。一国万万家。若是国事让许多家庭绝了后。国将不国。家将无家。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

  嬴政这个时候,静静地站着,思索着。深深的无奈之感,还有一国之责的重任压在嬴政身上。眼前这个老人的要请,同样是合理。

  嬴政此刻觉得自己无法不答应老人家的条件。“老人家,你放心吧。这件事我会跟朝廷大臣商量的,也会给这个天下一个交代的。”

  老妪听言,面容激动,手颤抖着指着嬴政问道:“公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嬴政面露微笑的神情:“童叟无欺,这天下还是有公平和正义的。老人家以后有啥你就反应。国家会第一时间,来进行处理的。”

  此刻的嬴政,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原本浑浑噩噩,想指着走历史老路的嬴政,此刻深深的觉得自己原先的想法错的离谱!为君者,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却整天想着君临天下,争霸天下,把天下苍生带入这个泥潭之中。这注定是条错路啊。历史上秦国就是因此覆灭。今世嬴政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了。

  嬴政转身,对着李大富说道:“大富,再给老人家一两银子。”

  李大富听言,不敢违逆,有一些肉疼,不过手上却不慢,又掏出一粒银子,递给了老人家。

  随后,嬴政笑着对着老妪说道:“老人家,这二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应该也够老人家你带着这孩子活一段时间了,好好收好,别让别人知道了。以后老人家,你到点就收摊吧,别苦熬着了,毕竟只有你老身体硬朗,才能把你这小孙子拉扯大啊。”

  老人家,笑着说道:“公子,你锦衣华服,却能关心我们这样的贫苦老人,这是老身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公子谁家有你这样的儿子,真的是福气啊。”

  嬴政听言,笑了笑,没有说话。想起了后世的父母。心中有点难过,大概有我这样的儿子,才是我父母的悲哀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