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称皇 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王城六国汇聚
作者:笔下演春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嬴政放下筷子,摸了摸肚子。笑道:“好了不说,寡人吃饱了。走咱们出去逛逛吧。”

  高柳青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笑容满面。二人相继出了凤兰殿中。出门入眼便是草色青青。花红柳绿。

  平静的心总会发现平时匆匆而过,所不能发现的美景,嬴政、高柳青此时沿着小路缓缓地逛着,二人无话,却也悠闲。踏过绿地逢细流,偷得浮生半日闲。虽正值酷夏,天上太阳高悬散发着光和热,满是绿色的地上升腾起一种青草香气。使人心情愉悦,也不觉得热。这秦时的夏季,并非那么炎热。且不说正在咸阳宫闲逛的二人。

  野王城,城主府内。

  会议厅中,六国将领齐聚。正在谈论关于进攻秦国之事。此时的野王城主府中驻守着红、绿、红蓝相间、紫、黄、蓝。六色铠甲的侍卫,分别驻守着野王城主府的各处,这六种不同颜色铠甲的侍卫们正是代表着不同的国家。

  魏火红、韩木绿、赵七分红三分绿、齐紫色、楚土黄、燕蓝色。这些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六国立国之德,每一国都有自己不同的德行,国旗每一色代表一个国家的军队势力。六国侍卫共同护卫着武王城城主府,相互合作,又相互排斥。

  这渭泾分明的颜色常常是战场上分辨敌友的最为便捷的方法,动辄数万人的战役,战场上只认衣服,不认人。

  野王城宽阔的会议厅中,六国将领齐聚再次,商议着进攻秦国的计划。说是商议,实则更多的人将领之间权力的分配。战场之上,有主有次,才能令行禁止。若是六国各自为战则是一盘散沙。

  只见此时的武王府议政大厅之内,一片寂静,主次分明,武王城是韩国的地盘,所以韩国大将申差坐于主位之上。其余五国都是将领前来,则是依次而坐。唯独齐国前来两人,一是君王后,一是田单大将。

  另外四人分别是,赵国的大将军李牧。楚国大将军黄歇。燕国的乐间。还有魏国的大将军庞涓。此刻整个武王城中可以说是聚集了天下大半掌控着军事力量,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齐国君王后的到来也让会议厅中众人有些惊讶。君王后身穿一袭紫衣,端庄冷艳。端坐在坐垫之上,静静地坐着。面容之上透漏着一种精明干练,别有一番英气,眼神之中冷冷的闪烁着一种君临天下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厅中所有的大臣都在自家的国君身上见过。

  齐国的君王后虽然此刻端坐在坐垫之上,不说一句话,但是身上散发的这种气质也让议政厅中所有的将领不敢怠慢。

  只见主座之上身穿黑袍的申差恭敬说道:“不知君王后来此,韩国礼遇不周。切莫怪罪。”

  君王后听言摆了摆手,面露笑容。声音如春风般温暖的说道:“本宫属于不告而来,何来礼遇不周之说。只是那齐国宫中呆的烦闷,得知诸国要联手共攻秦国,所以特来凑凑热闹。今日得见各国的大将军,心中甚为感叹,各位都是国之栋梁。本宫已然可以预见到那暴秦城破之后的凄凉。”

  君王后一番话,既说明了来意,又让在场的大将军们听的舒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女子。若非时代的限制,也未尝不可成为问鼎之人。

  这时一个大大咧咧的声音响起:“早就听说君王后是有名的和善性格,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父亲对你非常的敬佩。”只见一个身穿蓝色长袍的二十多岁的少年,面容上充满了张扬与自信。

  君王后莞尔一笑:“你父亲是何人?”

  少年一脸自傲的说道:“我父亲叫乐毅。”

  君王后听言,心中有些怒气,不过面色仍是不动声色,淡然说道:“乐毅?你父亲可是燕国的大英雄啊,曾经攻我齐国,连续占据我齐国城邑七十多城。虽然后来我大齐国土尽回,但是也可以看出燕国的大将军乐毅用兵之霸道。不过本宫也多谢你父亲并未大肆破坏我大齐的建设。你父亲为何未来此地?”

  乐间喝了一口茶,笑道:“我父亲偶然风寒,无法率军前来。我来之时,他特地托我跟君王后为当年伐齐之事说声抱歉。”

  君王后此时心中虽然极其的不舒服,但是如今是同一阵线,也不好翻脸,只得把这个仇恨深深的埋藏于心中,大度说道:“无妨,大家也都各自为战身不由己,只是你回去跟姬喜说一声,我大齐崇尚和平,不兴战事。让他安心做他的王,两国从此交好。”

  君王后此番话,表面上是再跟燕国示好,内心其实已经打算,未来要依靠秦国覆灭燕国,这次前来,君王后此时前来就是看事态发展的,若是秦国强大能抵六国之强攻,那么她便会与秦王连横,遏制周边的国家,使之秦国可以顺利推进。然后利用秦国之手灭亡燕国。在君王后心中自己的这个邻居真可谓狼子野心。哪怕这江山拱手想让于秦,也在所不惜。

  君王后此刻冷静的面容之下,掀起了一场足以改变局势的计划。对于这个新上任的秦王,君王后一扫以往看戏的心态,亲自前来,便是一场谋划。作为一个女子,她已经受够了这纷乱的天下,燕国伐齐的几年,齐国只剩墨、莒二城未破。当时君王后尚属年幼,长时间处于恐惧之中。对于燕国简直深痛恶觉!从此之后这个女子便决定。再也不愿意这天下持续的陷入战端之中,只要能和平,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包括把齐国拱手让人,所以这次前来,君王后便是来看看秦国有没有一统的实力!这是一个奇女子。掌权齐国近二十多年来,从未发展过军备,于民休息。

  乐间此刻心中倒是对君王后有些轻视,君太后这番示好,一点血性都么没有,怎么说齐国也是一个国,竟让一个妇人如此糟践!虽然乐间表面给君王后足够的尊重,但是心中已经看轻了君王后。“君王后,我一定会把你的话转呈燕王。至于燕王怎么决定,这就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了。”乐间言语极为的平淡,仿佛仅仅是在叙述着一项极为平常事情。

  君太后淡然的点了点头,似是早已猜到乐间会这样说,也或许是丝毫不在意乐间的回答。

  这时一个面容稳重的男子出言,言语中气十足,“君王后、乐间将军你们的事稍后再谈,咱们现在主要讨论,这支队伍到底谁来指挥。毕竟可是足足二十五万大军啊,今天咱们前来主要应该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吧。”只见该男子身着黄衫,一脸的贵气。霸道盎然。周身气质*人,一看就是久经沙场,享受万民供养的大将。。

  韩国大将申差笑道:“黄歇将军说的是。咱们此间不论私事。”

  楚国大将黄歇一口醇厚的嗓音,继续说道:“要不我毛遂自荐,我楚国这次出兵最多。就由本将军作为这次的指挥官可好?”

  此刻议政厅内,一阵的冷清,无人说话。似是陷入了某种僵局。

  韩国大将申差则在思索此时心中思索,韩国势弱,国力弱,自己不必争此盟主头衔,秦国若是实力强大,联军失败,若是秋后算账,也会找主谋。这样能为韩国争取到一线生机。到时候只要把黄歇是盟主的消息散布出去即可。到时候秦国自然把视线转移到楚国。

  燕国的大将军乐间则是在想,此次父亲要我事事不必出头。只看的其余五家热闹即可。

  齐国的君王后仍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这次本来君王后就打算只出兵,不出力,主要以试探为主。

  魏国大将庞涓,至今未说一句话,魏国同样处于四站之地,与韩国相邻,可谓是一对的难兄难弟,也同样没有出头的念头。

  楚国大将黄歇争取主导权,则是打算这次战役掌控主导,这样可以减少自家的损失。

  至于赵国的大将军李牧,则是非常老神在在的端坐着,老谋深算的他早已看出这次同盟进攻各国各有心思,索性也纯属当一个热闹看看。至于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反正赵国不会妄自使自己兵力遭受损失。

  良久,议政大厅之内空气仿佛凝滞一般,个人都有个人的算盘。短暂的沉默。

  楚国大将黄歇本身就是个急性子,说道:“你们若是没有异议,那么这股盟军,就有我来当盟主了?”说完,黄歇心中想到,若是主动权争取下来,自己成为抗暴秦的盟主,回国之后将是巨大的荣光。至于输赢,黄歇心中对于自己指挥作战的能力极为的自信,而且黄歇早就通过探子打探好了,那函谷关城中只有五万兵马。人海战术加上重型攻城器械狂攻,怎么也能攻破下来。

  韩国大将申差则是爽朗的说道:“我没有异议。楚国要是想当这个盟主,拿去便是。”

  年轻的燕国小将乐间也点了点头:“黄叔叔乃是楚国名将,此番我也没异议。”

  齐国的君太后则是点了点头,清冷美貌的面容之上毫无表情,淡然的说道:“无异议。”齐国的大将看到自己国家的王后都同意了,自然也点了点头。

  魏国将领庞涓也点了点头:“无异议。”

  最后只剩下老神在在的赵国名将李牧。李牧此时面上如铁石一般,作为一个名将的骄傲使得他并不想屈于人下,但是令他感到怪异的是,其余四国人仿佛是商量好的一般竟然没有任何争议,就放弃掉了手中的主导权,让这个楚国名不见经传的黄歇来当盟主。古来文人相轻,但是将军之间也都心中暗自较劲。

  突然李牧心中想到,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自己不知道隐情?下定决心的李牧打算此番会议之后便开始着手调查。

  这时议政厅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李牧。李牧此时面上并无表情,让人猜不透心思。思虑了一会的李牧,看到众人都答应了。也点了点头。

  楚国大将黄歇心中暗自高兴的同时,多看了两眼李牧。心中哪能不明白李牧的想法,这个房间之中的众人都是精明之人。心中弯弯绕子可是百转千折。至于这么容易就获得二十五万大军的主导权,黄歇心中也是有谱的,一是楚国的领土是如今天下第二大的,军事能力在六国之中属于强者,而且这一次楚国是组成这二十五万大军的主力。二者也与自己先提出来要当盟主,众人不好拂了自己的意有关。

  同时黄歇心中也对在座的诸国大将军如此轻易的答应自己有些防备。毕竟国与国只见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六**队整合到一起,那肯定是事务繁杂。各怀心思。

  不过黄歇心中此刻并不畏惧。站了起来笑道:“那么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就由大家一起讨论,然后一起商量最优的方案,然后在我的指挥下统一行动了。”

  说完黄袍在身,气度非凡的黄歇说道:“根据我的了解,这次六国共凑齐了二十五万的兵甲。分别是我楚国出了八万精兵,韩国三万,魏国四万,齐国两万,赵国五万,燕国三万。而那函谷关中如今共有五万兵马。”

  说完数据,黄歇表情慎重的说道:“如今我们齐聚函谷关前的武王城,不日就可进攻,现在我楚国的八万精兵已然兵临武王城,我想知道你们军队的动向。”

  韩国大将申差说道:“我韩国三万精锐傍晚即可到达武王城。”

  赵国大将李牧神情严肃的说道:“赵国五万兵马已然驻扎在武王城外。”

  “魏国四万兵马已然驻守在武王城!”魏国大将庞涓说道。

  声音至此戛然而止。

  楚国大将兼盟军盟主的黄歇看向齐国的君王后和燕国乐间问道:“那齐国和燕国的兵马呢?”

  齐国的君王后笑道:“我齐国的兵马。最快两天后到达,预计在三天内会到达武王城。”

  乐间少年爽朗的声音响起:“我燕国的兵马也同样,大家也知道,我燕国地处九州极北之地,路途遥远,还得跨越大河群山。所以来的有些晚,预计也是三天内会到达。这一次还跟齐国借了官道。这事齐王后也知晓。”

  君王后点了点头,面色清冷的说道:“是的。齐国地处极东。与燕国接壤。同样路途遥远。所以来的有些迟了。”

  楚国大将军黄歇神情凝重的说道:“如今那秦国函谷关中只有五万守军,现在进攻正是最好的时期!错过了可就麻烦了!”

  燕国小将乐间说道:“黄盟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燕国接到消息后,就派兵前来,但是数万人的行军速度难免会慢些。这也是人力无法克服的事情。而且秦国守军只有五万,哪怕他们得知消息,从汉中调兵驻守,也需要七天之久。只要三天后一同进军便可利用这个时间差攻破他们的函谷关。”

  韩国大将申差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大韩就在暴秦之侧,与他们打交道很久,十分清楚他们调兵速度必然赶不上我们这次的突击。估计他们现在正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