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称皇 第一百九十六章 诸国变法之论述
作者:笔下演春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城中士卒纷纷找到掩体,并且不断的灭火,城外六国盟军众将军们则是在一起聊天,督战。听着函谷关城中传出的阵阵惨叫声。众人也是知道此战术成功了。

  “哎,又造了诸多杀业,罪过罪过。”虽然是一句忏悔之语,但是黄歇却是笑着说出来的,似乎对此战术所造成的威力显得很满意。

  君王后看着也是一阵心悸,隐隐有些庆幸自己从函谷关中出来的早,不然君王后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受到这熊熊烈火的波及。

  只见战场上投石车阵在不断的推移。增加S程,看这样式似想要把函谷关给夷平一遍。

  “如此多的巨石草木,还有火油。怎么来的?”君王后神情中充满疑惑。

  黄歇面露笑容,一副极其机智的样子:“这些巨石都是昨天从山上找到,找不到就挖。足足挖了五千个巨石。而包在石头上的干草木枝也同样是附近山上找的。至于火油嘛。是从韩国运输过来的。”

  韩国大将军申差笑道:“这次火油是韩国很多城的储备,都源源不断的朝这里供应。”

  君王后转头看着天上不断飞落的火焰巨石,百辆并排的投石车,每一辆投石车旁边都有五十个身体精壮的大汉。再看着城头上的秦军。暗自叹息一声。

  随后君王后看着黄歇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黄将军此番定可攻克函谷关,诸王霸业可期。”

  黄歇倒是摇了摇头,一扫前面的自豪:“君王后言重了,何来霸业。只不过是推翻秦国的暴政罢了,那秦国一家独大,*的我们六国没有安生之地。此番咱们是要解救那秦国中,受苦的百姓。这世间权势亦如流水,一个人也就区区几十年的寿载,这天下偌大的领土,不应在一国一人手中。当共治天下!”

  君王后此刻倒是对黄歇有些刮目相看。是怎样的思想和理论,竟会让黄歇说出这样的话:“黄将军,天下七大至尊,皆想登顶,逐鹿中原,这才致使战端纷起,民不聊生。诸国共治谈何容易?而且一朝天下不归一,这九州便永远会陷入动荡之景。本宫倒是希望一朝天下一统呢。”

  对于此事讨论,诸国将军也都纷纷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大乱必有大治!只有华夏九州一统,方能结束这百年动荡。可以根据战争选出一个共主,然后诸国在各自地盘封王,这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赵国的大将军李牧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时燕国的将军乐间则是反驳道:“李将军,小子我可不同意你的观点,周朝不也是天子,分封诸侯的?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历经几代之后,分崩离析。现在的周天子遗室,范围也就在洛阳一带苟延残喘着。共主天下之事不可取。”

  韩国的申差则是出言道:“是啊,不可再分封诸王,我倒是觉得秦国的制度不错,秦风是比较自由的。虽然有些太过苛刻。但是以法治国,也相对公平与合理一点,而且秦国现在的中央集权制度,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掌控着秦国境内。虽然咱们在抗暴秦,但是我韩国与那秦国相邻数百年,也是见证了秦国的崛起。对于秦国的制度也是颇为赞叹的。”

  魏国的大将军庞涓说道:“是啊,秦国确实是有可取之处,但是却也不能照搬过来啊。国情不同,导致了制度不同,而制度之初一旦建立并且流传,就很难更改,而且长久以来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会同意。这也导致了诸国近千年来,国内制度并没有多大的变动。说实在的我有时候也佩服百年前,秦国商鞅变法的。秦国境内血流成河,只为变法。这一次动荡,大治之下,秦国竟然获得重生。如那初生骄阳一般,越来越强盛。”

  黄歇叹道:“话虽如此,可是变法便是国家的一次大手术,需要抽筋伐髓,然后改造重生,在这阶段国内会血流成河,有些既得利益集团会连根拔起,新的利益集团再生。在此期间若是一个不好,便会亡国。又有谁敢冒这种风险啊。这也是为什么夏商周三朝直至灭国之时,国内中央政权如此腐朽,仍是不做改变的原因,直至最后矛盾无法解决,大动荡伴随着铁血,新的政权和制度建立之后,九州之地才又得以稳定。”

  随后黄歇有些纠结的说道:“不过这新生的政权和制度,还是会在时间的推动下,越来越臃肿,就像是人会老迈一般,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仍是会有人带头打破,然后建立一个新生的制度。这就是历史周期律吧。”

  众人听言也都觉得很有道理,点头之余,也只剩一声叹息。

  君王后则是笑道:“大家也不必如此哀叹,我们现在也正处于转型时期,诸国之间的斗争,不仅是为了财富与权力,更多的是诸国理念与制度的竞争,如今天下未定,九州未安。一切都还有机会。”

  “哈哈,只要是我们挡住了秦国的扩张,让势力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给弱国变法的喘息时间,这样一切重新谋定之下,我们才有登顶的资格。但是这样周而复始的,不断的灭强、积弱,还不如各国不再征战,相安一域,这样诸国之间有竞争关系,还能给人民以利好。”黄歇笑语,从言语之中,也可以看出其为民之心。

  “话虽如此,人都是有争强好胜之心,亦有私心。而且诸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因为土地问题,也会往外扩张,这样势必也会引起争端与摩擦。还不如一鼓作气,开出一个新天地。”赵国大将军李牧神态严肃的说道。

  “哈哈,一鼓作气,那只有秦国有这样的实力,你们诸国谁又想屈于秦国之下?若真是如此。亦不会有我们这次的联合。”燕国将军乐间说道,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有自己的见解。

  君王后此刻也是一脸的严肃,气质似是变了一个人:“强者不会永远强大,弱者也不会永远积弱,盛极而衰,损有余而补不足。只要熬过秦国的强盛期。我们便可迎来新生。数百年来出现诸多强国,也未见谁有能力一统。未来之路还是扑朔迷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