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称皇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堂争论,郑国事成
作者:笔下演春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个时候,吕不韦力排众议支持自己的感觉,嬴政还是想当受用的。

  当然嬴政也是知道这郑国也是吕不韦亲自介绍的,他维护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虽说秦王和吕国相都是支持郑国建渠道的。但是大臣们不肯啊,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这反对的声音一直不绝。

  嬴政无奈,也只得下令关于此时缓缓再议,不过郑国的工期还是如常进行的。

  接下来嬴政便说出。想速查一下官场风气的问题,惩治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此话一出倒是引起群臣寂静。他也没想到群臣的反应竟然会这么大。

  有时候无言是更大的反对。

  嬴政见之笑道:“怎么?你们就没什么要说的吗?刚才还反对寡人的命令反对的这么激烈,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一个个的都哑巴了。”

  这时朝堂之上才发出一个微弱的声音:“启禀大王,咱们秦国国泰民安,何来贪官。即使是有,这贪官又怎么查?是怎么规定的?按什么来判定是不是贪官?会不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啊。”

  此言一出,便是遭到满堂文武的赞同。

  这一句话,倒是让嬴政一愣。“这是什么C作!这种言论还能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此言也是嬴政心中说说。

  实则他说的是:“我看你们不是傻,而是装傻吧!从即日起,寡人会成立御史大夫一职。与国相同级。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事务。传达寡人的诏令。如果谁哪个要是在位期间知法犯法,那么按我秦率处置,纵是天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

  这时百官不说话了。吕不韦倒是急了,这突然冒出来的一个职位,跟他平级,还负责传达大王的诏令,这妥妥的瓜分了自己的权力了啊。想到此吕不韦也是不得不站了出来,以往都是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有时候他说的话跟嬴政的份量没啥差别。但是嬴政突然演的这一出,这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力啊。

  这吕不韦哪里能忍,果断跳出来说道:“臣有奏要说,如今咱们秦国富强,朝政安稳。哪里需要这样的调整。大王你年纪尚幼,对于朝廷之事还有些不解,等过两年,你举行成人礼,正式登基之后,再决定此事。现在臣愿意为大王分忧。不必再设立什么虚职。”

  嬴政听之心中那是一个气啊。这吕不韦这个时候给自己下绊子。

  看这群臣的反应,还都是纷纷认同的模样。

  嬴政这时哪能不知道这吕不韦心中打的什么主意,而垂帘听政的赵太后也是出言反对嬴政的决策。最后,嬴政的这个计划也是不了了之。

  不过嬴政却是感受到了来自朝堂之上的阻力,这个阻力是真实存在的,不因为自己是大王而改变。也绝不是书中所说的那般当大王可以为所欲为。除非自己动不动就砍人。当然这种事情不是昏君也做不出来。最后也都会自食恶果。

  看到群臣激烈的反对。嬴政那也是退而求其次,迂回战术。专攻那郑国之事,说道:“既然你们都不同意这有利于朝堂之中安稳的事情。那么这有利于天下社稷之事,寡人便要推行下去。郑国修建渠道的人力物力,即日起立刻施行!一切决策方案由吕不韦负责!”

  此时嬴政的面容之上,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神情。

  吕不韦这时也是自知方才落了嬴政的面子,毕竟嬴政也是大王,要是因为这件事情对自己记仇,那对于今后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遂而吕不韦站出躬身受命:“臣领旨!”

  就这样,这郑国之事也是妥善的处理掉了,而嬴政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既是如此,那郑国的水渠也是多劳国相费心了。毕竟这水渠建成,也是件利于千古的大事件,有相国代为支持,寡人也是放心的。”

  吕不韦这时对于这事也并不抗拒,毕竟修建这水渠完成之后,他也算是坐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这史书中撰写,也能得到后人的尊敬,有利于身建这身后之名。所以自也不会拒绝。

  而朝臣们此刻也没有反对之声。

  此事结束之后,又是惯例般的述职。最后解散。

  散朝之后,大殿后方的小休息室内,嬴政和赵太后又是在商议。

  只听赵太后说道:“政儿,以后这御史大夫监察之事你也不可再提。起码在你举行成人礼。正式亲政之前不能提。”

  嬴政对此倒是有些疑惑,“寡人不懂,为何这御史大夫不能设立!”当然嬴政设置这御史大夫的主要原因是,一来是为了整顿朝政,二来呢,贪官家里钱财多,可以用来充实下国库,做些利民之事。当然了其中也夹杂着嬴政的一点小私心。

  只要一个可供循环的稳固的体系一旦建立,那么自己不用上朝,这每天的朝堂上的事物也会自己在运转。那么他也就能做个甩手掌柜,每天只要查看批阅就行。

  而且查贪官,国库充实了,以后每次再出宫,也能毫无压力的从内务府拨款用于自己的开销,也没必要每次都拿宫中的东西出去当。虽说这种当东西来钱的感觉还真的有那么一点的小爽。正所谓视钱财如粪土,识宝物如泥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时赵太后说道:“你要整顿朝政,设立监察机构什么的没有错,但是这监察机构必须缓缓进行。那吕不韦不同意,也是因为你分了他的权。毕竟分了他的权,相当于给他暗中降了职。他哪能同意?而且你这一调查也是损害了一部分官员的利益。如今正是我秦国的关键时期。内部一定要稳固。你这新上任,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三把火怎么烧就是门学问了。”

  “现在天下七分,咱们秦国也是能人辈出,朝堂之上也算是英才济济。包含天下七国的能人不远千里也愿来我秦国入仕当官。所贪图的正是咱们秦国的有容乃大,你这一搞让人无利可图,谁又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