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鬼心惊 第176章 河灯(一)
作者:散仙之人的小说      更新:2017-12-06

  有了这个念头,我就知道怎么做了。

  我来到官府,告诉他们我愿意来王爷的练兵基地做事,我是一个石匠,这个技能肯定能帮到王爷。

  官府的人正愁着找不到足够的人去应付王爷的索求,见有人这么傻,主动来应征,就态度和蔼的帮我登记好,半个月我就一批被征发来的人一起来到这里。

  我来的时候,这座石塔基本完工,我就参与了收尾工作。

  我还没有来得及谋划怎么杀掉王爷,王爷造反的事情就东窗事发,朝廷派军队来讨伐,王爷自己自杀了。

  王爷自杀那夜,虽然外面乱糟糟的,到处都是东奔西跑的人,我却很高兴,找到酒窖,搬了几坛子酒,来到石塔这里,喝完一口接着喝一口,喝完一坛子再喝一坛子,直到我能灵魂出窍,能飞起来为止。

  我是高兴死的,所以我很留恋这个地方,几百年了,我哪里也没有去,就留在这个幸运之地。

  今天你来了,我就告诉你一个秘密,酒窖的位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去喝上几杯。

  ……

  韩老头让我喝酒,我自然是没有兴趣去喝酒的,我急着的是离开这里,就婉拒了韩老头。

  韩老头也没有留我,对我说:“年轻人,你去忙你的吧。我要回到墙里面睡一觉了,做了这么多年的石匠,还是枕着石头,心里踏实一些。”

  我就目送韩老头爬进了石墙,然后感慨一下,就离开了这里,往石塔的上面一层走去。

  由于有了玉如意的照明,我上楼梯的时候,没有摔倒,顺利上到上面一层。

  一进门,就看一个白发女子坐在地上,正对着我,手里在编制着什么东西。她的头发是白色的,但她的脸庞很清秀,像是一个年轻的姑娘,这种反差让我很意外,但我猜不出这其中的缘故。

  她看到有人进来,可能有些意外,很快就把手里的东西藏到身后。

  这让我好奇起来,是什么东西啊,还藏起来,不让我看。虽然我是陌生人,但看一眼也不算过分吧。

  白发女子主动问我:“你是谁?”

  我就自我介绍:“我是过路的,要往上面走,找出口。”

  白发女子哦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气氛一下子沉默下来,我只好打开话题,问起我关心的问题:“请问,你刚才是在编制什么啊?我好像从来没有见过。”

  白发女子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给我看看,把藏在身后的东西拿出来。

  我看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没有编好的莲花造型的灯。

  于是我问道:“这是一个莲花灯吗?”

  白发女子点点头。

  我接着问:“你这是编好给谁的啊?”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以前很常见的河灯,古代人认为,人去世后,他的灵魂会漂渡到西天极乐世界去,于是民间便有了“放河灯”的祭祀风俗。人们给死者“放河灯”,祈祷死者的灵魂能安稳地渡过冥河,平安地漂渡到西天极乐世界。古时候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晚,各寺庙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有的人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者的灵魂。纸船明烛照天烧,这句诗就是描述放河灯的习俗。

  白发女子一听到我的话“给谁的”,似乎勾起了她的往事,眼泪盈满她的眼眶,她的神情变得悲戚起来。

  我很不好意思,引起了别人的伤心往事,就向她道歉:“对不起,我冒昧了。”

  白发女子止住悲伤,抬起头,望着我,眼睛里面泪光点点,“没有关系,是我不够坚强,尽想些难过的事情。”

  她这么一说,我对的故事有了好奇心,就问:“能讲给我听听你的故事吗?也许说出来,心里好受一点。”

  白发女子迟疑片刻,还是答应讲给我听。

  我就端正的坐在她的对面,听她讲她的故事。

  ……

  我叫陆宁,我这个河灯是编制给我的夫君-孟秋。

  我家在王爷的封地的一个小村里,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夫,种地为生。

  我有一个弟弟,年纪尚小,家里穷,本来是没有钱上私塾的,但是这位私塾先生是一个大好人,只收了我家一块腊肉,就同意我家送弟弟去私塾启蒙。

  父母对先生感激不尽,时常家里地里有什么作物收获了,就让我送一些给先生尝尝。

  先生为人豁达,对我送来的不管是三瓜两枣,都不挑剔,来者不拒,笑着收下了。

  其实我也想学写字,学读书,只是女孩子读书没有先例,我就趁着给先生送东西,磨磨蹭蹭的不走,借口弟弟太小,我一会带着他回家,就留在学堂的后面听先生讲课。

  弟弟的学堂里面有个清秀的书生,温文尔雅,一身的书香气。他家里是邻村的,算是小康人家,他读的书和弟弟不一样,只是私塾里面只有一个先生,大孩子、小孩子都在一起读书。

  那个书生叫孟秋,,就是后来我的夫君。

  我当时在学堂里面,看到孟秋读书很专注,头也不抬,聚精会神的看着他手里的书。

  那种安详的神态让我甚为欣赏,对比之下,我弟弟就很调皮,先生一转身,背对着他,他就从怀里掏出一些玩具,玩起来。

  我说过弟弟几次,让他好好珍惜机会,不要浪费了先生的好心,将来追悔莫及。

  但弟弟就是那种玩性很重的人,怎么说都是表面答应你,转过身,就什么都忘了,故态萌发,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让我很头疼,如果他有孟秋一般的认真,我也没有失望。

  幸运的是,在学堂蹭了几次课,我学会了一些字,会写一些简单的字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有一天,天降大雨,母亲让我打着伞去接弟弟回家。

  我就打着一把伞、拿着一把伞去私塾接弟弟。

  我到私塾的时候,人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弟弟和孟秋没有走。

  我看到孟秋站在门口,望着外面泼瓢大雨,跺着脚叹气。

  我知道孟秋是没有带伞,可能也没有人给他送伞,就把一把伞递到孟秋面前,笑着对他说:“这把伞给你吧。”

  他很温暖的朝我一笑,问道:“那你呢?”

  我也笑着回答他:“我和弟弟共一把伞回去。”

  他想了想,答应收下我的伞,还对我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