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 一 百 一 十 八 章 倚 剑 仰 天 啸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意外相逢荐英才

  明珠暗投难见日

  人海茫茫,有些人擦肩而过之后,错过了就过去了,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见,而有些人,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还会在不经意间重逢,这就是缘分,他不只发生在你有情我有意的男‘女’身上。

  大器晚成的陈志善发达了,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年近古稀还能登上副相之位,成为三品大员。进京几年来,遇见、认识的人很多,但真正看得起、帮上忙的,寥若晨星。饮水思源,一切归功于韩侂胄,尽管自己曾教过两年,但从不敢以先生自居,对韩以恩公相称,十分地谦恭礼让。

  除了郡王,还有那位王掌柜也不能忘。没有他的介绍,哪来的今天。发达了以后,头一件想的就是照顾王掌柜的生意,不论是请人喝茶,还是来客喝酒,非王家酒楼不可。

  坐了好长时间,老胳膊老‘腿’有些发麻,便想出去走走。站起来,伸个懒腰,叫上王主事:

  走,去刑部,看看‘交’代给张‘侍’郎的事情办得怎么样。

  走到刑部‘门’口,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人主动跟他打招呼,他突然觉得这声音似曾听过,再仔细看看,想起来了。

  哎,年轻人等一下,你叫什么,在哪当差?

  噢,我叫范祖亮,在信州任节度判官。

  你仔细看看老夫,想想以前见没见过我?

  范祖亮左看又看,想不起来,摇摇头。

  就是四年前,‘春’天,在喜来居客栈前,你买了两块烧饼。

  这么一说,范祖亮就想起来了:

  哦,您就是那位老先生。

  走,走,去王掌柜茶楼。不,这样,王主事,你先去静怡茶楼,请王掌柜,去我家里。

  到了陈家府邸,陈志善告诉老伴:

  这就是成天我给你念叨的那个送我烧饼的年轻人。

  朱夫人拉着从头到脚看一遍:

  一看就知道,是个厚道善良之人,老头子,可要好好关照小伙子。

  得知范祖亮一个人在信州,并无妾‘侍’。当场表示,将家中‘侍’‘女’彩娘送给他为妾。

  大丈夫在外乡拼搏,哪能没个可心的‘女’子‘侍’候?

  范祖亮坚辞不受:老大人的好意,越明心领了。越明早就立下誓言,今生绝不纳妾。

  自小,范祖亮就看到因为纳妾,父母争吵不休,父亲去世后,姨娘遭受种种歧视。

  下午,陈志善急匆匆来到郡王公府,开口就说:向郡王推荐个品学俱佳的青年才俊。

  得到韩许可后,便介绍起来:此人叫范祖亮,平江府吴县人,是孝宗朝参政范成大三子,叶正则的‘女’婿,本已荫补为官,却又参加进士科,去年中了个探‘花’,在信州为节度推官。

  不用韩侂胄追问,就将当年受其帮助,如今偶遇的经过述说一遍。认为,这样一个有才有德的好青年,应该安排在京重要衙‘门’,放在偏远的州县给埋没了。

  韩侂胄告诉老先生,你说的范祖亮早已认识,他曾出使过金国,写过一份有见地的奏章,为此朝廷还专‘门’召见了他和辛弃疾,当时,宰执们都参加了,你因病在家。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这小子有句话说得非常对。他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金邦,虎狼强壮了,它就会吃人。因而,我们要时刻盯住这个敌人。

  怎么样,我说这个小子是可造之才吧。见郡王夸赞,陈志善喜不自胜,接过话头。

  老先生说得对,让他管案子搞审判,的确有些屈才,可以让他去帅司,磨炼两年,就可以担纲大任。

  对,对,郡王的这个安排好。

  对了,陈师傅,我正想找您商量,我想向皇上推荐,您任右丞湘,光‘玉’任参政兼三司使,李石章任签书枢密院事。您看怎么样?

  我没意见,郡王的安排很妥当。陈某一辈子也难忘恩公的大恩大德。

  韩侂胄摆摆手,陈师傅,我还想将辛弃疾给用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郡王,我支持你。辛弃疾能文能武,做事果断利索,这么一个帅才,长期赋闲在家着实可惜。

  那我再听听其他几位宰执的看法。

  郡王,你怎么想就怎么做,不论何时何地,我陈某都坚定不移地支持你。

  在其他几个宰执那里,起用辛弃疾的想法,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

  左丞相谢深甫说:辛弃疾这个人,虽没有接触过多少次,听别人说,再凭我个人的感觉。‘吟’诗填词,风‘花’雪月,是个风流之士,加上早年的经历,为官狂放不羁,说一不二,有什么急重危难之事,让他顶一顶是可以的,但不宜长用。

  可辛稼轩此人忧国忧民,又能运筹帏幄,长期不用,是朝廷的损失啊。

  但是,用了以后,尾大不掉怎么办,闹得‘鸡’飞狗跳,就会懊悔的。

  见韩侂胄仍想说,谢深甫截住:

  平原郡王,我该说的都说了,你实在想用,就用吧,不过,我还要提醒你,他是个归正人。

  右丞相吴伯刚则摇头:这个人不宜重用,朝廷可以给他官职和俸禄,养起来,但不能久用。

  见韩侂胄一脸的不解,吴伯刚将话调得更明:为什么呢,此人是个归正人,不论在高宗朝,还是孝宗朝,都不会放在重要位置;还有,此人一贯凶残贪婪,虽有韬略和才能,却不能久用。

  韩侂胄看着吴伯刚,吴丞相,我不是想跟你辩,就是想问问,归正人怎么啦,三个朝代过去了,这个姓辛的,有不轨之举吗?说他凶暴,有过草菅人命吗,再说贪婪,有派御史查实吗?

  吴伯刚楞了一会,郡王你要这么说,我也不好反驳,这都是几个御史弹劾之言,朝廷都未核实就认可的。不过,有一条倒是真的:以前,辛弃疾在带湖闲居,府中的妾‘侍’、歌舞伎不下五六十人,这可是笔不小的开销啊,他要是不贪,哪来的钱?

  话是有些道理,不过,比起干事来,贪一点能成事,却比不干事的好。

  郡王这么说,那我听你的,想用就用。

  参知政事张岩认为,用也可以,放在边远的路作宪司漕司仓司皆可以,万不可放在京都周围和前线地区。

  韩侂胄问,这是何道理。

  郡王,据我所知,辛虽是文臣,却一贯喜欢干武将的事,倘若,你让他在京都周围和前线地区做个帅司,不出半年,什么招募新军呀,修建城池呀,一出又一出,折腾个没完。搞得象要打仗似的。

  那这样不好吗?

  好什么?金宋两国休战已几十年了,大家谁想去打仗呀。

  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刘璘没表示反对,但提出一点:用辛弃疾可以,他的那些主张和想法都没错,可要是朝中众多大臣反对,怎么办?支不支持他?这还在其次,他的一些举动,让金国知道了,派使臣来抗议又怎么说?

  说实话,这一层他真的没想到。

  郡王,我知道你的心思,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等等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