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 出 山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赋闲稼轩再复出

  古稀务观迎老友

  七十岁的陈志善走到了人生的顶峰,擢任左丞相。三十八岁的史弥远连升两级,为大理寺卿,从四品。薛叔似、邓友龙进入中央,走上了台面。

  站在历史的高度,穿越时空,可以看到,本书所叙述的宋朝是个特殊的时代。它经济上雍容富足,政治上却惨淡萧条,在大多数人沉溺湖山歌舞、逍遥享乐的同时,总有一些有识之士回首北望、拔剑茫然,发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感叹。真可谓水云浩荡迷南北,断肠落日千山暮。

  续娶之后的辛弃疾改变了许多。酒虽是戒不了,但喝的少了,极少象以往那样酩酊大醉,遣散了众多妾侍,行事也不再那么张扬。仲春之际,与两位朋友相约,驰骋百里,观赏天保庵瀑布,逗留二日。回到铅山瓢泉之后,发现花园里的牡丹开得正艳,又是呼朋唤友,赏牡丹品美酒。

  正在大家推杯换盏之际,一批人马来到府前。原来是信州知事杨元道陪京师宣诏使前来宣诏的:

  授辛弃疾两浙东路安抚使兼知绍兴府。

  对朝廷的这次任命,辛弃疾没有惊喜之态,闲居铅山,已有十年之久,游山玩水、对酒当歌的生活已然习惯,官场中争权夺利、虚假表演无聊透了,这样的官不做也罢。拿着制书,坐在书房,正准备草拟辞表,恰好,陆游的信来了。

  陆游在信中吿诉他:以前他的职祠是中大夫、提举福州佑神观,去年五月,朝廷召他入京,授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让他主持孝宗与光宗“实录”的修撰。考虑他已七十八岁高龄,免去朝请之事,以示优老。十二月,晋迁为秘书监,正四品。今年正月,又除宝谟阁待制,在宫中轮番值日以备顾问。

  陆游云:务观一向仕途困蹇、饱尝艰难,不想在绝意仕宦而退居山野之时,却为朝廷所殷情起用,达到了仕宦的顶峰。但务观已倦怠仕宦,在实录完成的次日,他即上书请致仕,预计五月底即可回到山Y,继续自己的闲居生活。

  在京期间,他与韩侂胄多有接触,也曾谈到过你,对你颇有好感。此人除了学识粗浅,行事张扬而外,并无大的缺点,不是那种Y险狡诈之人,相反倒有些先祖之风,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复国雪耻之志,这在朝廷重臣之中颇为难得。

  近日,听闻朝廷要起复你,望你不要犹豫,及时上任,这是实现你理想的唯一机会。

  正在沉思,妻子夏氏进来问他:什么时候走,她要准备行妆。

  辛弃疾绷着脸:“不用了,我要辞职。”

  夏氏一听,很惊异:“不去了,为啥?相公,你一直都想率领千军万马,打回山东老家,现在有机会了,你又怂了!”

  辛弃疾说:“我老了,打不了仗,也没那个精神头了。”

  夏氏搂着他,捋着花白胡须,“你是年纪大了些,但有没有精神头,我还不知道呀。”

  辛弃疾哈哈大笑,“知我者,夫人也。那你说,该不该去呢。”

  “当然该去了,我听说你这个官,是一路最有权的,一呼百应的,多威风呀,俸禄又高,再说,皇上看好你,你却不去,弄得皇上不高兴,把你大大小小的官都给撸了,你喝西北风呀。”

  “那我去了,你就不用去了,路那么远,很累人的,在这看家好。”

  “胡扯,凭什么不去?让你在那边再娶个小老婆?光受苦不享福,我傻呀,不干!”

  “好好,你去,这几年,你跟我是吃了不少苦,是该让你享享官太太的福。放心,再漂亮再年轻的小老婆都不要,爷就爱你一个。”

  “算你个辛老头有良心。”

  到了绍兴府,刚安顿下来,陆游派人拿贴子请他山Y一叙。

  经过再三请求,朝廷批准陆游以太中大夫、渭南县开国伯致仕。回乡不久,即听说辛弃疾到浙东为帅,十分高兴。

  在山Y老学庵,两位老友久别重逢,畅叙友情。自然说起为韩府作文之事。

  陆游先拿出写好不久的。下面是译成的白话文。

  太师、平原郡王韩公府邸的西侧,是凤凰山麓,依山而上,石阶相连,沟壑众多。有的悬崖如同匍伏的沙鳖,小路曲曲弯弯好似惊蛇。巨大的岩石随处可见,呈现出各种形态:有的突然耸立,有的悬在半空,有的如同鸟张开翅膀,有的好似两人对峙欲搏。这里不时可以看到名贵艳丽的花朵,以及结出的果实;多年的藤蔓蓬勃生长,缠绕在大树灌木之上,密密麻麻,遮荫如盖。周围长着许多桂竹,夏天时,笋皮逐渐剥落,到了秋天,竹的枝叶全部展开,到这里的人应接不暇。登到此处,四处眺望。正前方视野空旷,钱塘江自西而东缓缓流去,西边,西湖美景一览无余。景物天然形成,不是人工就能做到的。

  这块宝地叫阅古泉,在溜玉泉之西,四周碧绿如海,大树成荫。又因为在山之最东,因此得天独厚,清晨时刻,可以观看海上日出,夜深人静,可以欣赏空中明月。这个阅古泉三尺见方,泉水深不可测。连日Y雨,泉水也不溢出,长久干旱,泉水也不干涸。这个水喝了,甘甜如蜜,冰凉爽口,水泉平静清澈,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看清面目和鬓发。水面毫无杂物,好像常有神物在此呵护,屏除任何游尘落叶,从早到晚,也不论是晴天雨天,无不如此。泉子边上建有小亭,亭中置水瓢,可以用来饮水,也可以洗濯,当然,用它来泡茶酿酒,是最为适宜的。这是其他名泉都不能相比的地方。

  韩公经常与客人徜徉休憩于此,舀泉中之水让客人品尝。这其中,我陆游年纪最老,独尽一瓢。韩公看着我,高兴地说:“君为我叙写此泉,让后代人知道,我们这些人曾在这里游玩,不是件胜事吗。”我看到,泉水旁边的岩石上,有唐开成五年道士诸葛鉴元用八分书题写的字,原来此泉无声无息已有四百多年了,而今终于被韩公乃发现开掘。而叫它“阅古”,大概是先忠献王用来为楼堂所取之名,古泉至今才称得上遇到知音了。

  我在告老还乡之后,被韩公请来,看到此泉觉得真好,与有道诸君相游,除了兴奋,还有羞愧之感。所幸的是,穿着粗布衣裳,早晚可以游览此山,跟着韩公一道赏美景,饮泉水,用拙笔作文赋写。

  辛弃疾读后,啧啧称赞:“务观兄诗文独步天下,稼轩望尘莫及。”

  陆游说:“稼轩老弟呀,不必如此过谦,你填的词当今何人能及?”

  辛弃疾低声说:“我看来看去,你这老学庵有些破旧,要不要老弟给你修缮一下?”

  陆游回答:“谢老弟美意,我陆某一向不重钱财,屋子能避风雨足矣,勿需为此劳神。”

  务观兄,为弟想问你几个问题。

  但问无妨,吾将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