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一百七十章 放 虎 归 山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收厚礼放虎归山

  得所愿溯江而上

  在辛弃疾迁任镇江之后,朝廷免去吴曦在荆湖北路的一应职差,迁为兴州都统制兼知兴州。

  回四川兴州向来是吴曦的愿望,这一次,他是想尽了所有办法,调动了所有资源。

  当年,殿前司都指挥使郭骏因出兵支持内禅有功,晋为武康军节度使、出任兴州都统制兼知兴州,岂料,刚刚到任,又因母丧回乡守制,两年多后,加为太尉,仍出任兴州都统制兼知兴州,不久在兴州军中饮酒过量,坠马而亡。而后,其兄郭骐继任。

  在武兴,无论是屯驻大军,还是州衙门,吴家人和吴家的部下比比皆是。吴曦回乡探望期间,兴州节度判官徐景望,兴州统领董镇前来拜访,闲聊之时,董镇劝他:

  太尉,在鄂州有什么意思,赶快回来吧,我们这些弟兄都盼着您哪!

  这董镇以前只是摧锋军的一个副将,因会察言观色,受吴曦赏识,接连提拔。

  吴曦面露忧色:你以为我不想呀,那些东西,就是怕吴家军做大,再三要求,朝廷就是不准,又有什么办法?

  徐景望说,太尉,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吗,不想办法怎能如你所愿?

  这个姓徐的原来只是兴州的司户参军,因其女儿嫁给吴曦的侄儿,受到他的推荐。

  哎呀,亲家,都说你足智多谋,你给支个招吧。

  略作思考一会,徐景望小声地对吴董二人说:咱来个双管齐下,这边想法赶走姓郭的,那边疏通关节,买通宰相,说服太师。

  兴州军帅郭骐胸无点墨,只因祖上一直在军中,才得此高位。此人脾气暴燥,动辄用G棒处罚军士和将官,而且极为贪财,军中不得人心。

  没用多长时间,董镇就拿到了郭都统贪污军饷、统军无能的证据,吴曦将这些提供给殿中御史邓友龙。

  邓友龙以此弹劾郭军帅:贪婪凶酷,无德无能。长期下去,坏我长城。

  有了详实的证据,都不用调查核实,一纸下去,郭骐一抹到底,回家抱孙子。

  对左相陈志善,吴曦也下了些功夫。每当重要节日,苞苴是少不了,还要亲自上门送些金银财宝。当得知相爷即将七十寿诞时,让人用足金制作一特殊礼物。

  寿诞前夜,吴曦进相府道贺从:老相爷,吴曦从千里外赶来,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小小的心意,请笑纳。

  打开盒子,里面是金丝绒包裹的一头小金牛,足有一斤重。

  陈志善两眼发光,用手抚摸着,“哎呀,这眼睛还是宝石的呢,吴太尉太客气了。”

  第二天,相府大宴宾客,前来祝寿送礼的文武官员、豪门巨贾络绎不绝。

  吴曦跚跚来迟,门客唱名,“太尉、鄂州江陵府都统制吴曦到。”吴曦抱拳作揖,“丞相,吴曦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一万贯贺礼,不成敬意。祝贺老相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陈志善也接着演,吴太尉,折杀老夫也,让你从那么老远跑来,还如此破费。

  过后,陈志善对吴曦说,你要回蜀,我这一关没问题,但是你得说服师王。

  那也得丞相指点指点。

  找师王你可不要拿钱,带点小礼品就行了。谈的时候,围绕建功立业就行了。

  拜见韩侂胄时,吴曦带来了一人多高的一对大花瓶。此瓶出自汝州均窑,通身画着大幅牡丹,叫富贵平安,是托人从金国买来的。

  进入正题时,吴曦直入主题:

  师王,吴曦今日而来,还是请求让我回武兴的。

  鄂州不是很好吗?干嘛非要回去?

  师王,老母今年七十有六,我自十五岁离家,在武兴待的时间都不长,您看,老人家还有几年活头了,都说尽孝要趁早,再不回去,恐怕就晚了。

  韩侂胄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我知道,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是让我回武兴,可说是既能为国尽忠,又可以尽人子之道,两全其美。

  师王你看,兴州屯驻地向西向北不足百里,即是金国,作为武将,就应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这些年,两国是安稳了,不见刀兵,但是也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曰,毋恃敌之不我攻,而恃我之不可攻。意思是说,不能幻想敌人不来进攻,而要我方作好迎敌准备,即使敌向我进攻,也让他有来无回。我知道,有些人特别是那个赵汝愚,总会说,不能让吴曦回去,吴家在四川势力太大了。可是,正因为我们吴家军强大,才能保卫川陕边疆的安宁。师王,你想想看,从爷爷到父亲,再到我这一辈,七十年了,哪一个有不轨的行为,有一句冒犯皇家的言语?我只知道,大伯祖、祖父还有父亲伯伯叔叔,个个对朝廷忠心耿耿,恪尽职守,一向如履薄冰,从不敢生半点非分之想。您说,就是这样的忠臣良将,还要猜疑防犯,是不是不近情理?

  韩侂胄解释,也不是不放心,本朝限制武将一直是惯例,并非只对你吴家。

  吴曦也借坡下驴,好,早作防范也无不可。可是也要分得失轻重吧。师王,令曾祖是个文臣,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建立奇勋,令人景仰。我们这些武将呢,是不是更应该为国家作想,用武开边,建功立业。您让我回去,我立即组织C练兵马、修筑工事,将边塞守得好好的,条件一旦成熟,您一声令下,我就带头杀过去,管叫他人仰马翻,丢盔弃甲。这千秋之功,自然也是你的。

  这一番话,说到韩侂胄的软肋,他的心动了。

  也罢,本郡王那就成全你。

  方案自然由宰相拿,陈志善向皇上陈述理由:吴家在蜀经营数十载,是我朝足以依仗的西北长城,毫不夸张地说,镇守川陕,非吴曦莫属。

  赵扩听完,抬头问韩侂胄:韩太师意下如何?

  韩侂胄上前一步,持笏禀道:陛下,臣以为宰相之言有理,臣还听闻吴氏世守西蜀,蜀人都习惯而安定。究竟如何办理,还请皇上定夺。

  嘉泰三年冬,吴曦终于如愿以偿,租上几艘大船,尽载辎重物品,带上姬妾,耀武扬威,溯嘉陵江而上,直奔家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