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一百八十七章 整 军 备 战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调兵遣将滋事端

  金廷警觉建行台

  这年春天从正月起,宋廷开始为北伐进行筹划布局。

  绍兴府海盐县澉浦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交通便捷,是临安的海上门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此设置一支两千人的水军,隶属殿前司。便于从海上拱卫京师。

  在庐州,淮西安抚司招五千名军士,取名为强勇军。晋江陵副都统李奕为镇江都统,将步军司副将王甫斌调往江陵,任副都统,兼知襄阳府。利州宣抚使司为川蜀最高军事机关,负有镇守川陕重任,为展示朝廷的威严,韩侂胄决定派重臣为帅。

  岂料,这一职差的安排是一波三折。起初,计划让参知政事费士寅为利州宣抚使兼知兴元府。费士寅深知,蜀地乃吴家军地盘,如今吴曦驻扎兴州,军政财赋集于一身,他是文官出身,人生地不熟,如若前往,岂不受制于人?因而一再推辞,不愿赴任。

  费的这一行为,激怒了韩侂胄,朝廷一纸诏令:除保留宫官外,其他官职、差遣统统剥去。

  同知枢密院事刘璘见况,主动愿往,朝廷授予资政殿学士,利州宣抚使兼知兴元府。在即将赴任之时,老母病亡,只得回乡奔丧。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守丧三年,不是如今的三十六个月,而是二十五个月。这三年指的是三个年头。朝廷重臣因丧守制,却又难以离开,变通的办法是,以日易月,一天代表一个月,三年就简化缩短至二十五天。或是以月易年,一月代表一年,三年简化为三个月,此种情况叫夺情起复。

  这一差遣又无得力的人选。韩侂胄召集重臣商议。议了好一会,全无头绪。参知政事张孝伯进言:朝廷应将兴州、利州、汉中一带统一管理,派朝中大臣兼任四川宣抚使,以吴曦副之,监督吴家军。

  宰执诸臣皆以为是,表示赞成。

  这张孝伯也是位老臣,庆元元年四月,由经煜堂推荐,除右正言。上任后,即上疏弹劾赵汝愚,而后,又倡言禁伪学,为倒赵驱朱立下汗马功劳,韩侂胄颇为信任。从此以后,一路高升。翌年,晋为右谏议大夫。次年,授工部尚书。三月后,又授兵部尚书。是年底,以郊恩进封丰城县开国男。两年后,转朝散大夫,兼实录院修撰,再授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庆元五年八月,上章丐祠,贴职宝文阁学士,因缪举官员,降职出朝,知婺州。不久,又进为龙图阁学士,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进封开国子。嘉泰元年五月,转朝议大夫。十一月,蒙恩召赴行在,三辞得请。第二年五月,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冬天,转中奉大夫,恩进开国伯。嘉泰四年二月,因疾请求致仕,授端明殿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九月,召赴行在,辞,不获命。十二月,造阙,再授吏部尚书,转中奉大夫。此时,刘建秀已过七旬,须发尽白,老态龙钟,要求致仕。皇上赵扩见他如此C劳国事,特授参知政事,进封豫章郡开国侯。

  前几日,张孝伯拜见韩平章,想将幼子从湖北调回。问他对北伐有何良策,楚昌震沉思良久,缓言道:

  “平章王素来志存高远,勤勉治政,此次谋划北伐,是为扬我中华之威,雪祖先之耻,实乃忠心为国。然老臣看来,举兵划谋,应慎之又慎。既然决定讨伐,就要保证取胜,不说需要十成,起码也应有六七成把握,因此,择选良将、C练兵马、备足粮草,都是当务之急。老臣乃一介书生,不知兵法,没有什么良策可献,务请平章见谅。”

  韩侂胄回答:参政之言一片赤诚,节夫知晓。此次北伐,朝廷当先做好准备,择时而动。诚如君言,应考虑川蜀大局。

  政事堂商议,决定让签书枢密院事程松入川担当此任。程松说出心中之忧:前日,费参政之所以推托,是考虑川蜀有吴曦为帅,吴家在川陕经营近百年,根深蒂固,外人,尤其是文官,想控制领导吴曦,难于上青天。

  左丞相陈志善解释:吴帅为人是有些蛮横,但吴家三代忠心报国,一片赤诚,在保疆固边方面,不会胡来,枢密此去,乃朝廷之命,平章所托,量吴帅不会为难与你。

  韩侂胄点头:你位同执政,是他的顶头上司,同为公事,他有什么理由不听招呼?就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他吴曦也必会对你毕恭毕敬。不过,让你镇守川蜀,手下没有兵卒,亦难副大帅之实。准你在兴元招兵,如何?

  程松见无法推辞,只好应道:听凭平章王差遣,仲云愿往。

  于是,进程松为资政殿大学士,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兴元府,吴曦为四川制置副使。从马军都指司派名偏将随同,为兴元都统制,准其招增士兵。

  大金,燕京。

  左丞相崇浩陆续接到边境报告:近来,宋军一反常态,主动出击,对边境进行S扰。他不敢怠慢,准备入宫觐见,向皇上完颜璟禀告。

  恰好,宫中派内侍到来,皇上宣他进殿。

  来到政和殿,几位大臣已到,不一会,皇上完颜璟驾到。众臣行礼,皇上让大家坐下。

  皇上开金口:众位爱卿,近日,得到边境禀报,宋军频繁出动,S扰我边疆,具体请左丞相给说明一下。

  在河南一带,百余名宋兵侵入确山县,火烧平氏镇,抢劫百姓财物和马匹;几十名宋兵沖进邓州白亭巡检所,抢劫财物和夺取官印;遂平县、唐州衙役各抓获一名刺探情报的宋人,分别叫王俊和李忻,王俊是襄阳的士兵,李忻是建康人。经审讯,王俊交代,宋人在江州、鄂州、岳州等地聚集重兵,储备甲仗,整修战舰,约定在五月进攻。李忻交代,宋平章军国事韩侂胄称,金朝在西北连年用兵,国困民竭,可以得遂北伐意愿,并让修建建康宫,劝宋皇建都建康,节制各路;

  另外,在陕西一带,宋兵先攻入秦州,后攻入巩州来远镇,抢夺一番而去。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宋似有撕毁和约、兴兵进攻之意,究竟如何处置,恳请皇上定夺。

  众位爱卿说说看看,应予何种对策。

  太常卿赵之杰说:数十年来,两国交战,宋军向是我军手下败将,自救不暇,恐怕没有胆子,敢叛弃盟约。

  秘书监完颜承晖立即赞同,赵太常之言有理,我也以为,宋廷还没有与我大金分庭抗礼的能力。以上所为,恐是边将私自所为。

  枢密院使孟铸认为,宋既无良将,又未闻练兵,怎么可能突然兴兵,与我大金争战。陛下,微臣建议:枢密院起草公文,派人送至宋廷,责令他们遵守和约,裁撤新兵,管束边将,毋纵入境。

  这个办法好,孟爱卿你抓紧办,注意言辞,要严厉而不激烈。

  微臣遵旨。

  尚书右丞通吉思忠不以为然:你们说宋廷不敢毀约兴兵,那么他们在荆襄地区设置忠义军、保捷军,取先世开宝、天禧纪元,是什么用意?难道不是盯着中原大地吗。

  左丞相崇浩认为,以上种种事实表明,宋人确有败盟兴兵迹象,我朝应做好防备。

  皇帝完颜雍表态: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说的有理。宋人确有不轨之心,我大金尽管不想挑起战事,但也不能容忍宋兵如此挑衅,应及时防备。

  遂下令,在汴京设立河南宣抚司,命平章政事布萨揆为河南宣抚使,统领兵马,通知各边境守将,加强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