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梦华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冤 有 头 债 有 主
作者:武义强的小说      更新:2017-12-12

  纥石烈派人潜伏

  祁柔柔蓄意复仇

  尚书右丞图克伯镒赶到左丞相崇浩衙署,撤销河南行台的诏刚刚发出,是三百里银牌急递。崇浩得知皇上决定,令尚书省翰林学士急速拟写公文,加盖尚书省大印,用五百里金牌急递,追回前次诏令。

  五天后,河南行省收到尚书省公文指。公文中明确告知,根据赴宋贺诞使纥石烈子仁和河南行台布散揆的报告,未发现宋军有出兵北伐的意图,因此,河南行省暂停兵马调集,新招的弓箭手先行解散,待边境平稳一段时期后,再考虑行省撤销问题。

  布散揆招来纥石烈子仁一同商议,讨论如何落实尚书省的指令。仔细研读公文之后,纥石烈子仁说出自己的担心:

  驸马爷,从尚书省的指令来看,朝廷倾向于宋军无出兵征战,故而要解散新招的弓箭手,但是又留了一手,没有立即撤销行省。这就表明,还不完全放心;而宋国如果出尔反尔,突然出兵的话,那我们二人的罪过就大了。

  说到这里,他停了,看着布散揆。布散揆抬头,期待地望着他:分析得有道理,接着说,怎么想就怎么说。

  驸马爷,我觉得,咱也留一手,新招的弓箭手不解散,单独在另外一个地方训练。你看,这些人年轻有活力,都想立功受奖,不象军中的老兵油子,又懒又散,打起仗来只顾保自己的脑袋。一旦宋国变卦,直接编入军营,如若平安无事,训练好了,去替代那些老兵。

  布散揆很兴奋,太好了,子仁你这个办法好,对外就说照尚书省的指令去办了,将他们放在民间。本来,我已经想好了,让胡沙虎去当教头,训练这班人。奏折已上报,请求皇上看在其能征善战的份上,格外开恩,让胡沙虎来河南行省训练新兵。你这么一说,还能这么做。

  让胡沙虎做教头好,带的全是新兵,凶一点狠一些没关系。我还有个想法,不知能不能说。

  说呀,只要是为朝廷的都能说。

  您看,做人都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一个敌国呢。我想派几人潜入宋境,刺探刺探宋军的真实意图。

  布散揆拍了一下桌子,子仁呀,你太能干了,这个招子更好。人选定了没有?

  这次,我选了三个人,都三四十岁,名叫严阵、罗忠和周秀,装成做生意的,潜入襄阳城,而后想法留下来。

  半个月后,蒲察贞从东平郡回来,布散揆遇刺一案终于有了眉目。

  蒲察贞几经查找,终于在登封县嵩阳镇,有人认出画上的人。而且找到了他的家。据当地人证实,此人叫王焘,三十六岁,自幼在登封武馆学艺,精通少林拳,使一柄青龙剑,长大后在荥阳永胜镖局做镖师。一个月前,家中老母和妻子儿女全部不声不响地搬走了。去了哪里,无人知晓。

  去荥阳永胜镖局核实,镖头也证实了以上说法。至于另一个逃走的,可能是该镖局的另一镖师。

  镖局的人告诉他们:王焘在镖局有个特别要好的哥们,叫李渡,也是登封人,好象在东华乡。巧的是二人同时在一个月前消失了,谁也不知去向。

  再去登封县东华乡,家中也是空空无人。据邻居们说,起先,李家只有母子二人,两年多前,有个外乡的女子饿倒在他家门前。女子二十来岁模样,虽然风尘仆仆,但掩不住惊人的漂亮和高贵的气质。李妈妈心善,将女子拖进屋里,喂了些饭,不一会就醒了过来。

  女子爬起来,噗通一声,跪倒在李妈妈面前,一个劲地磕头,感谢大妈的救命之恩。李妈妈见她机灵又好看,就让她住下了。

  第二天,女子缓过来了,向大妈辞别,李妈妈问:孩子你去哪?

  这一问,惹起了女子的伤心,眼泪刷地一下子就下来。说她叫祁柔柔,二十一岁,父亲在荥阳做生意,只生得她一个。本来在范县老家,父亲赚了钱,卖掉老家的房子,去荥阳团聚,哪知在管城突然生病。钱花光了钱,父母都没救过来。本来可以投奔舅舅,舅舅却搬家了。说是回去,却不知身向何处。

  李妈妈说,孩子,你既然无路可去,就别走了,大妈家就我一个人,还有个儿子在外当镖师,你留下来给大妈当个伴,放心,家里虽然穷,但是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

  就这样柔柔在李家安定了下来,过了半年,就成为李渡的媳妇,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欢乐温馨。

  然而,天公不作美,今年春天,李妈妈得病也走了。

  情况就是这样,李渡是不是另一个刺客,无法确定。

  此时,河南南部颖川郡真阳县城东郊,有户姓张的人家买了几亩地,建起不大的宅院。一家三代六口人,乃乃姓王,大儿媳柳氏有一儿一女,分别是六岁、四岁,二儿子张礼,媳妇姓陶。

  其实,这张礼正是那追查的李渡,他媳妇就是当年从布散揆府中逃走的柔和郡主。改名换姓住进李家后,见到了高大帅气的李渡。李渡会武功精于剑术,二十八岁,单身,为人正直且讲义气。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柔和郡主惊喜异常,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人吗?

  结婚后,一家三口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好时光。李妈妈去世后,柔和曾去荥阳住一段时光,听到了布散揆的消息,想起妈妈的惨死和承受的污辱,恨不得C上翅膀,手持利剑,亲自宰了这个恶摩。但是,报仇雪恨谈何容易。为此,她茶不思饭不想,忧心忡忡,很快就瘦了。

  李渡见爱妻心情郁闷,问其缘由,起初柔和不讲,但经不住三番五次的追问,只得将身世和遭遇和盘托出。

  刚一讲完,李渡便猛地站起来,拿起青锋剑,愤怒地说:我这就去杀了老贼,为岳母报仇。

  柔和连忙拦住:相公,使不得呀,那老贼武将出身,还有众多侍卫保护,只恐你还没有近身,早就人头落地。

  李渡凛然地说:大丈夫顶天立地,何惧生死!一味苟且偷生,忘却耻辱,与猪狗何异?

  柔和劝道:那咱也不能蛮干,白白送死呀。

  机会终于来了。选择在泰山祈雨返回的路上。李渡和好兄弟王焘联手,只要不出意外,老贼定然去阎王。

  为应对意外,柔和和李渡悄悄去汴梁一次,取走母亲收藏的一百两黄金,两家人不声不响地离开老家,住在荥阳郊外。不论成功与否,都要远离家乡,隐姓埋名。

  许是老贼气数未尽,刺杀失败,王焘中箭身亡。只身逃脱的李渡和柔和双双跪在王焘母亲和妻子面前,含泪诉说原委。发誓做王妈妈的儿子媳妇,为王母送终,将王焘的儿女养大成人。于是,两家人合二为一,一路向南,走到了淮河北岸。

  安定下来不久,柔和发现,在她的腹中,孕育着一条小生命。亦喜亦悲,喃喃自语:都说恶有恶报,那千刀万剐的老贼何时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