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出马仙 第65章 拜师
作者:白字与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此时此刻我不知道如何答复,但是又恐怕伤了吕先生的一番好意,所以我暗自叹了叹气,然后跟吕先生道:“既然如此,师父在上,徒弟我敬您一杯。”

  我说完此话,吕先生此时乐的合不拢嘴,然后一直点头,嘴里是说不出那份喜悦之情,然后他也拿起酒杯,笑呵呵的跟我喝了一杯。

  然后吕先生,不应该改叫师父了,但是我却还是喜欢叫他吕先生,没办法吕先生让我称他为师父,所以我叫他吕师父,这个师父不在是那个“师傅”了,这个“师父”包含了是师徒,然而这个“师傅”,是指对某人的称呼,比如司机师傅,电工师傅等。

  吕师父笑了笑,然后道:“你小子行啊,你既然拜了,那么就是我吕振江的徒弟,我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等明早我送你一样礼物,也算是咱们的见面礼了。”

  吕师父说完,笑意盈盈的看着我,说不去的满意和兴奋,但是我可以看出他已经很困了,时不时的在打着哈气,但是看他可能是,已经预谋很久了,估计一直想收我为徒,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聊,也是没有机会深入的了解,我猜测吕师父他,一定是要把握了今日的事,他不会轻易就让我睡去的,但是我总感觉像是,吕师父他真的喝多了,但却又不像,不论怎么样,吕师父救了我,我就应该好好的报答人家,这种要求不算过分,只要是我能办到,一定去办就是了,不论吕师父是否真的喝多了,那些酒后的醉话,还是真心要收我做徒弟,都无所为了,也许是酒精的作用,也许是吕师父诚意吧,我俩便彻夜聊了起来。

  吕师父跟说了很多,首先介绍道术的由来,吕师父是再次打了一个哈气道:“这个道教,其实和出马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必你可能不了解,但是我跟你说说你就知道了。

  有一个顺口溜,叫做“盘古开天分阴阳,女娲功德震八方。

  夸父逐日化人间,共工怒撞不周山。

  伏羲演绎神八卦,神农尝尽百草花。

  炎帝击石造生火,刑天战神舞干戈。

  黄帝大战蚩尤死,精卫填海众神知。

  后羿神弓射金乌,大禹治水上史书。

  道家两派分阐截,万物生灵奔仙学。

  太公扶持周文王,众生得道封神榜。

  落下灵兽为封仙,红尘世间万万年。

  这个顺口溜,已经是不知出自谁的口了,也是一辈传一辈的老话了,也就是盘古开天之时,世界之内天地间,充满了灵气,修炼的人也很多,但是现在却是不行了。

  吕师父再次拿出烟,递给我一根,我也是急忙给吕师父点上,然后看着吕师父,这时吕师父抽了一口烟,然而可能是嗓子不舒服,清了几下嗓子道:“这个道教发源是很早的了,是鸿钧老祖创造的,然而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了,也许在外人看来已经是传说了,但是在龙朔大地上,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你今日当成故事听也好,当成师父对你说的是,真实的故事也罢,但是你首先应该了解道教才行。

  其实我有些困,但是吕师父说的这些话,让我还是挺感兴趣,这时我急忙在心里力问道:“天龙翠芳,我今日拜吕先生为师,没事吧,咱家教主会不会生气啊,还有就是吕师父说的这些,真的假的啊?,你们怎么一直都不说话啊,时不时生我气了?”

  我的话总带着些许的苦闷,也许是真的怕他们两个生气,其实我更是怕教主,因为我忘记了翠芳和天龙在,更是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出马的弟子,怎么可以去接触道法那,更是有些感觉自己到底怎么了,这一年来我都经历了什么??

  这时翠芳笑呵呵的道:“阳子,你不要抑郁,这不算什么事,如果你要是真学到了本事,估计教主会很开心。

  我是急忙道:“怎么就你自己那,天龙去哪里了,是不是又去乱走了。”我笑了笑,这时翠芳又道:“我们仙家也是,道教的弟子,如果你要是也能学习道教,那么我们可算是师兄弟了,你不要有过多的负担,天龙我不知道去哪,需要找他吗?”

  我急忙答道,不用了,你也去休息吧,你们不需要休息吗?

  翠芳再次笑呵呵的道:“我们只需要睡三个小时,就可以了,不像你们人类,哈哈,你们聊吧,我去附近看看天龙去哪里了?”

  翠芳说完,我急忙喝了一口酒,然后继续听吕师父讲着。

  吕师父说:“从龙朔的洪荒时代起,人类就一直寻求自然的法则,遂而认为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这是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敬信,灵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

  我也是不知道吕师父,哪来的那么的经历,说起来是没有完了,然而吕师父他,笑呵呵的继续道:“在历史的河流里,这些东西慢慢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的信仰,后世各类至上神的雏形。

  更早时期道法,源自于自我的修炼,然而到了战国时期时,渐渐形成了雏形,直到汉代顺帝时期,渐渐的形成了学派和教统,张道陵,首创了五斗米道,把敬天和精华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

  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从此道教得在中国以一种宗教形式进行发展传扬。具体来说,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有着特色鲜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主要思想《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道家思想作为首先,独创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其实道教也是算时代的产物,它融入很多的学术,从春秋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先秦时期在着名的儒墨显学里独树一帜,汉初,完全成为显学。所以,汉朝就有了具体正规的教团产生,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来深奥的道德哲学更进一步升华、粹炼了。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愈发完善。

  咱们道教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无法言说。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不停地无中生有、有又还无地周而复始运转变化”,就算是现代科学理论,一般也是浅显的理解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然而很多超出自然现象的事情,他们很多人也是无法解答的,但是用于“道家学派”,去解答就有了很多的答案,由此世人不解,把祖先留下的宝贵精华,从而视为糟粕,也渐渐的理解成为迷信,这就是他们不去了解,就盲目的信仰,这就是所谓的迷茫的去信仰,“迷信”。

  所以我今日要先跟你讲明白,到家学派的理论和来历,至少你不是在盲目的信仰,这个道教内部门派众多,我师从正一派,还有很多流派,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分为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如果细分还有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等八派的说法,还有很多流派。我不一一讲述了。

  你以后就是师从正一派,咱们正一派,也就是历史上南宗吕纯阳,祖师爷,本派弟子主要所学,练气和丹经为主,道术和风水为辅,然而渐渐的流派交融,产生了道教的大融合,从而茅山道术和崂山道法,等诸门学术的交流,更是提升了,道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阳子,我是不是跟你说太多了,你能理解这些吗?”

  我看吕师父,他说的很认真,已经失去了睡意,其实我并没有理解太多,因为吕师父他,说的也是很全面,所以我一时很难去吸收,然而吕师父既然问了,我也只好如实回答。

  吕师父哈哈的笑了,然后微微的点了点头,道:“既然你听进去了些,那么我就在跟你说些,要是困了你就打断我。”说完不在意我听否,而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吕师父继续笑了笑讲,“本来正一派,所学不予其他门派为融,但是渐渐的容纳了,茅山道术,这个茅山道术,是我国传说中,最神秘的道术,施展开来能够驱鬼、降魔,令人心生敬畏”。

  其实这在张天师开创教派时,并不以他为主,而是真正的修炼精气,然而世道为乱,从而容纳了茅山道士,时至今日,偶尔出现的所谓茅山法门,多见于附道外道的民间巫术。

  其实正宗的,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有的人说是为了治病救人,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至;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我听着感觉吕师父说的很难理解,这个茅山道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派啊,怎么会有人骗吃骗喝那,我也是看着吕师父,然后寂寞问道:“这个茅山道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派啊,怎么会有人骗吃骗喝那,然而茅山道术,却又是何人创建的啊?”

  我是笑呵呵的问着,这时我能感觉到,脸部有些微微的热,估计酒意渐渐入头了吧。

  吕师父看了看墙壁上的钟,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然后打了一个哈欠道:“其实驱鬼、降魔作为茅山道教,的主要核心也是对的,不仅如此还能治病救人,懂中草药,但是却有很多弟子,以道家弟子为名,却是瞒天过海胡乱蒙骗也大有人在,相信你知道所谓的假道士吧。我想必不用过多的解释吧。”

  这茅山道术,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实际为发源地镇江茅山,祖师爷为陶弘景,南茅山派为广东罗浮山,祖师爷为着名炼丹师葛洪。

  吕师父说完呵呵的笑着,然后问我道:“你小子还有什么问题吗,时候不早了,已经三更天了,叫醒你师父咱们休息吧”!

  我把师父叫醒,师父眯着眼,然后问道几点了,你们起这么早?

  我和吕师父哈哈的大笑,然后跟师傅解释,我们终于算是躺下休息了,但是我却在酒意的作用下,失眠了我也是很难理解,要是真的喝醉了,那就应该是昏昏的入睡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