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第107章衣服店,这小镜子,多少钱一面啊
作者:大炳峄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帝都洛阳,南门外,小树林临时营地。

  这一日,文清正在南门外的小树林,继续操练人马,就见一身白衣的太平公主,面无表情,带着小青,骑马来到近前。

  文清微微一怔,随即赶紧过去打招呼:“公主将军,你来了......”

  “嗯……”太平公主看看那正在操练的2000将士,随口说道:“今日,本将军要返回雁门关,顺便来看看你---”

  啊,这女人们,是不是都不懂东西南北啊?这可是南面,雁门关可是在北面......

  文清知道她是想来和自己道个别,也不点破:“公主将军,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事吗?”

  “你送送本将军吧---”太平公主木然说完,也不等文清答话,拨转马头,骑马离开。

  “好---”文清只好催白龙马追上去,那小青,识趣地和赵云,骑马远远跟着。

  到了上次文清挨揍的地方,太平公主这才勒住马,头也不回,自顾自轻轻说道:“等你再回雁门关,本将军就不能单独为你送行了---”

  文清想想也是,到时候,皇帝等人都会去,数万人马,他自是不能和太平公主再单独在一起了,于是轻声安慰道:“没关系,我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以后,单独见面的机会多着呢---”

  “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否则,本将军,本将军,一定会把那可恶的契丹人,斩尽杀绝,为你报仇!然后,然后......”太平公主银牙紧咬,坚定说道。本想说,然后横刀自刎,为你殉情,但一想,两人从来也未挑明关系,殉情这种话还是别说了。

  文清知她心思,心中一痛,不知说什么好,憋了半天,说道:“一旦和契丹开战,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嗯......你就送到这里吧!”太平公主强忍悲伤,缓缓说道。

  “好!我看着你离开,再回去---”文清执拗地停在那里。

  太平公主娇躯抽动了一下,突然转过身,小嘴在文清脸上,轻轻亲了一下,“你这小冤家......”然后头也不回,催马离开......

  “这......”文清愣在那里,这公主将军,还会主动亲我啊?每一次,可都是“勾”引着公子我主动出击的啊......

  不过,那公主将军的脸上,似乎挂着泪珠......

  唉!跟这公主将军之间,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不多时,赵云赶了过来,盯着文清,看了好半天,盯得文清直发毛:“怎么啦,公子我脸上长花了?”

  “公子,你还是找个镜子照照吧……”赵云嘿嘿一乐,心道,上次还说别让我想歪了,这次,还怎么解释?!

  “啊……”文清赶紧扑噜扑噜脸,毁尸灭迹。有个兄弟在身边,就是好啊,否则回家,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

  文清晚上回到桃园,和玉梅等人正在吃饭,见燕青从外面,带进来一个人,定睛一看,竟是东王的贴身侍卫---孔云亮。

  这孔云亮,护卫东王20年,很少离开东王身边,有什么大事,会惊动孔云亮亲自跑一趟?文清赶紧起身,不由奇道:“孔叔,你怎么来了?”

  “见过公子,见过夫人!”孔云亮躬身施礼,然后微笑答道:“东王让我来,有重要东西,带给公子---”

  “噢?!”文清自知事情重大,赶紧把孔云亮让进屋里,问道:“什么东西?”

  孔云亮自怀中,掏出一张纸,和一块白色玉佩,郑重递给文清:“这纸上,是雪琴公主给小公子起的名字!”接着,又指指那玉佩,“这玉佩,是东王让我专程交给公子的---”

  文清先看那纸上,写有六个字:

  相烨。

  小名:炳峄。

  看来,这是母亲给孙子起的名字,不错,看来知子莫若母,母亲知道自己懒,连小名都给起好了,倒是省了自己起名字的烦恼了。他也没多想,哪知道为起这名字,害得孔云亮,来回数百里,腿都跑细了,费了那么多周折?!

  再看那面玉佩,入手润滑,定是块好玉,仔细再看,上面竟刻着一个“傅”字,文清心中暗惊,不由望了孔云亮一眼,“这......难道是东王随身之物?”

  “正是!”孔云亮严肃点点头。

  东王这是啥意思,难道要我儿子姓傅?文清想起当时在朱府时,文相爷爷朱元晦的话,坚决让自己第二个儿子姓朱,难道,当时朱元晦就猜到,自己这第一个儿子,会是姓傅?

  问题是,问题是,孔云亮既然能亲自跑一趟,难道是连母亲雪琴都不反对?

  还是想跟孔云亮确认一下好:“东王是要?---”

  “不错!”孔云亮知道文清要问什么,毫不犹豫点点头,补充道,“只是此事,东王叮嘱,暂时不宜对外张扬,一切等公子回归东北再说!”

  “好!我明白了---”文清点点头,心道,自己能不能有命从契丹回来,尚未可知呢,又关心问道:“东北的情况怎么样?”

  “一切还好!虽未接到皇上的最新指示,但东北军已然在秘密备战,就是之前招募的新兵,战力也足以与现有的北方军匹敌!”

  “那就好!”还是东王最懂他老爹的心思啊,文清点点头:“孔叔辛苦了,您先下去休息吧---”

  “那,孔云亮告退,明日,孔云亮就启程,回归东北!”孔云亮躬身而退。

  “夫君,东北可是有事?”孔云亮走后,玉梅推门进来,奇怪问道。刚才看文清和孔云亮在屋内,神神秘秘的,她也不好进来打扰。

  “也没什么重要的事,东王给咱儿子,捎了块玉佩过来,顺便,奶奶给起了个名字---”文清平淡说道,把纸和玉佩,交到玉梅手中。

  “这......”玉梅接过纸和玉佩,她何等聪明,立刻就反应过来,美目白了文清一眼,“这事还不重要?!”

  “嗯!”文清微微点点头,大老婆冰雪聪明,跟大老婆,根本就不用解释什么,叮嘱道:“咱儿子生出来,对外,就暂时叫---“炳峄”吧,外人也看不出来什么---”

  “嗯!妾身明白---”玉梅善解人意点点头。

  ##########

  第二天一早,文清懒洋洋睁开眼,想着自己很快要去契丹了,最后还不一定回得来,东王都给儿子备下礼物了,自己也该给儿子提前买点啥东西。况且,回来这些天,也没有好好陪陪玉梅,一起逛个街啥的。

  此时,玉梅推门进来,见文清还在床上赖着没起来,嗔道:“怎么还不起床?”

  “这就起来……”文清一骨碌爬起来,嘻嘻过来搂住玉梅的娇躯,“大老婆,今日,夫君陪你去逛逛街吧?”

  “嗯?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玉梅有些奇怪道。

  “今日夫君有时间,大老婆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顺便,给咱儿子,也买点东西!”文清嘿嘿笑道。

  “好……”玉梅一听,明白了文清的心思,眼中罩上一层雾水。

  吃早饭时,文清把去逛街的事,和常羽春、赵云说了,常茂听说去逛街,高兴地手舞足蹈,也嚷着一定要跟去。

  于是,早饭后,文清带着玉梅、常羽春、蓝嫂子,赵云,常茂,到秦淮河大街逛逛,顺便买些东西。

  秦淮河大街,熙熙攘攘,因为又快到6月15花灯节了,格外热闹,大街两旁,到处是玲琅满目的商品,小商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到了一那处写着“赵”字的卖衣服的店铺,常羽春就没进去,陪常茂在门外玩。

  赵大婶见文清、玉梅、蓝嫂子和赵云进来,热情打招呼,这几位,可是她这里的老主顾了。

  趁着玉梅和蓝嫂子,到处挑衣服、试衣服的时间,文清看那柜台上,正好摆着几面精致的小镜子。

  文清突然想起,之前夺了赵云的小银镜子,给了仙子师姐,答应赵云,回头给他再买一个,这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偷看赵云,赵云忙把头扭到一边,这男人带着镜子,说出去,总是有些别扭---

  “大婶---”文清赶忙问那赵大婶:“这镜子,多少钱一面啊?”

  “不贵,才一两银子---”那赵大婶偷眼看看赵云,热情介绍道。

  “一两银子?!”文清着实有些吃惊,他记得,买把油纸伞,才不过三文钱,这镜子,怎么这么贵啊?以前赵云可是做乞丐的,这得讨多少天饭,才能买得起一把小镜子啊!那小银镜,定是赵云的心爱之物,自己就那么不分青红皂白给夺了去,现在想来,心中实在是有些不落忍---

  他哪里知道,这镜子制作工艺复杂,又是纯银的边框,自然价值不菲。

  “那,都是老主顾了,三两银子成吗?”文清讨价还价道。

  “什么?三两银子?!”那赵大婶,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这砍价,都是往低了砍,哪有往高了砍的道理啊?

  “公子......”边上赵云,使劲拽拽文清衣袖,“别买了,再说,也不需要那么多银子的......”

  “子龙,你别管......”文清执拗对那赵大婶说道,“说三两,就三两!你若是不卖,公子我可要到别的家去买了---”说罢,作势拽着子龙就要走。

  “好好好......”有钱赚,谁不赚?赵大婶眼中含笑,一边看着赵云,一边把其中最精致的一面小银镜子,递给赵云,赵云看看文清,知道文清是故意补偿自己,心中感动,只好接下,赶紧揣入怀中。

  文清摸摸怀里,身无分文,这才想起,他从来不带钱的,正尴尬间,看玉梅和蓝嫂子从试衣间出来,赶紧跟见了救星似的,满脸堆笑:“那个,大老婆,借我点银子呗?”

  “又没带钱吧?”玉梅请嗔了句,自己这夫君,自己还能不知道,身上从来不带钱,不过,这倒放心,也少了出去沾花惹草的机会,问题是,这傻夫君,傻人有傻福,就这样,还架不住有美女上赶子倒贴的,唉!真没办法。玉梅知道这店中,也没有太贵的东西,一边拿出一张五两的银票,递过来,一边笑问,“买什么了?”

  “没买什么,就是给子龙,买了把小镜子---”文清嘻嘻笑道,把银票递给赵大婶;“那,这银子给你,不用找了!”

  “啊......”赵大婶这次,差点没把舌头吞进肚子里,再次看看赵云,心道:赵云,你家公子,对你可不是一般的仗义啊!

  “你怎么,突然想起给子龙买镜子啊?”玉梅迷惑不解。

  “啊---上次从子龙这里,拿了一面小镜子,给......”文清信口一说,差点说露了嘴,说成给仙子师姐了,赶紧往回找补,改口道,“一不小心,给摔碎了,这次做个补偿!”

  “夫君没事,用小镜子做什么?”玉梅美目望向文清,开始怀疑起来,难道是给了什么女人?那,八成是给太平公主了,那边关,只有太平公主一个女人,而且是,帝都第二美,哼!......

  “那个,那个,有军事用途嘛......”文清抓耳挠腮,赶紧想对策,“就是,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辽阔的野外,可以通过这镜子的反射光线,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嘛......”

  好嘛!吓得公子我冷汗都下来了,文清自己都佩服自己,竟然在大老婆的严厉目光下,想出这么完美无缺的答案!看来,自己在大老婆的管束下,这随机应变的本事,是与日俱增啊,不由擦擦额头的冷汗。

  原来这镜子,还有这妙用,自己以前怎么没想到呢?连边上的子龙,都信以为真,由衷佩服文清这脑中的点子真多。

  “原来是这样啊---”玉梅也不再往别处想,微微点点头,这夫君,脑子中,从来不缺这种鬼点子。

  “子龙,你这小镜子,不会有什么用处吧?”玉梅又好奇问赵云。

  “没什么,以前做乞丐,晚上灯光少,用这小镜子,反射个光线,照个亮罢了---”赵云低声答道。

  “唉!你以前,也够可怜的---”玉梅轻轻叹道,边上那赵大婶,眼中感动的热泪盈眶。

  出了赵家衣服铺子,文清对子龙说道:“子龙,你还小,那契丹,要不,就别去了---”

  “不!”赵云固执摇摇头:“子龙一定要去,咱们兄弟,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也好---”文清看看常羽春,知道子龙也是个倔脾气,无奈点点头。

  ##########

  文清陪着玉梅,又转了几家店铺,玉梅又给未出世的孩子,买了一些小衣服、小玩具啥的,又为自己,挑了几身怀孕穿的衣服。

  几个人,正在秦淮河大街,一边闲逛,一边挑着东西,突然,一个俏生生的声音传来:“师姐,大哥哥......”

  文清和玉梅抬头一看,就见一个13-14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鹅黄色衣服,脑袋上扎两个羊角小辫,小脸上,满是惊喜,正是西夏小公主---李黄蓉,小丫头比去年,又长高了不少,更加俏丽,边上跟着一个丞相打扮的人,正是西夏丞相李辅国。

  “小师妹,你怎么到帝都洛阳了?”玉梅赶紧过去,热情拉住李黄蓉的小手。

  “这不是又到了花灯节了吗?丞相叔叔,就带着我和西夏使团过来了---”李黄蓉小嘴叽叽喳喳,高兴说道。

  “见过公子,见过夫人!”那西夏丞相李辅国客气打招呼。

  “西夏国内,最近情况如何?”文清不禁问道,大汉帝国马上就要与契丹开战,他还是很关心大汉帝国周围的情况。

  听说几年前,一部分倭寇,占据了大汉帝国东南面的台湾岛,而且越聚越多,现在估计有3万多人,最近,一直在骚扰东南沿海,届时,大汉帝国东南军,恐怕很难抽调回来参战,前几日,文清和武相刘光武到皇帝那里,还在头疼。不知这西夏方面,会不会也借机找麻烦,制造啥事端。

  “我元成王子登基不久,国内还有很多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两国之前,多有交兵,各有胜负,百姓都不愿打仗,所以,我西夏方面,希望能与大汉帝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李辅国不卑不亢说道。

  “那就好!”文清与那李元成,之前多少还有些交情,感觉还是一个明君,若是这西夏届时按兵不动,那整个西北军4万人马,就可以作为机动力量使用了!

  “喂!大哥哥,你怎么也不带师姐,到西夏玩玩啊?”李黄蓉和玉梅说了几句话,发现文清和李辅国在那里嘀嘀咕咕,不知说什么,不由问道。

  “西夏啊......”文清挠挠头,推辞道:“今年可能去不了了,明年,我找机会再去吧......”

  “哼!说话不算数!”李黄蓉有点不高兴,冲玉梅娇声道:“师姐,你可要小心了,这姐夫有时候,说话可是没准......”

  说得玉梅含笑望着文清:“嗯......有时候,确是藏着掖着,口是心非---”

  “去去去!小丫头片子,别挑拨我们夫妻关系好不好?”文清恼羞成怒道。

  “你看,师姐,他欺负我......”李黄蓉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赶紧告状,好像文清真欺负她了似的,搞得文清哭笑不得。

  “好了,你们准备在这里呆多长时间啊?”玉梅赶紧替夫君解围。

  “10日左右吧---”李黄蓉歪着小脑袋,算了算,“过了花灯节再走!”

  “那,有时间,你们到桃园坐坐,一起吃个饭吧---”玉梅盛情邀请道。

  “好啊......”李黄蓉看看李辅国,见李辅国点头,高兴叫道。

  不过,李辅国心中盘算,他们这几日,还在等大汉皇帝召见,怎么也要等花灯节过后,才能腾出时间去那桃园。

  从西夏走之前,李元成就有交代,这文清的桃园,力量在一天天增强,能结交,尽量结交,对西夏日后,必定会有所帮助。

  李辅国本来就是老人精,不用李元成提醒,早就看出文清身上的潜力。

  ##########

  第二天,文清操练完人马,带着常羽春、赵云等人入了城,正往桃园走,迎面碰上太子的大王子---勇庆王子,正陪着一群草原装束的人行来。

  文清仔细一看,原来是蒙古使团,为首一人,正是蒙古国师铁阔台,后面,还是带着那个穿蓝衣的小丫头。

  那小丫头,见到文清,怒目而视,眼中似要喷出火来。文清微微一怔,我又没得罪你们蒙古,为何整的似乎跟本公子有仇似的?!

  那铁阔台倒是彬彬有礼,客气冲文清打招呼:“原来是文清将军啊---”

  “见过大王子,见过国师!”文清见铁阔台如此客气,赶紧过来见礼。

  “文清啊,本王子正要带蒙古使团去驿馆休息,顺便通知你一声,明日,皇爷爷要在皇宫,接见各国使节,皇爷爷让你一早也过去---”勇庆王子冲文清,笑着说道。

  “好!”文清点头答道,又好奇问道:“还有什么使团到了?”

  “西夏,吐蕃,”朝”鲜使团,这两日陆续都已经到了。契丹使团现在还没来,估计是不会来了---”勇庆王子看了一眼铁阔台,微笑道。

  “噢……”西夏使团文清见过,只是不知道那长今,这次会不会随”朝”鲜使团来,一年未见,不知道嫁人了没有。那契丹使团,估计是不敢来了,别看在草原上盛气凌人的,到了帝都洛阳,可是本公子的地盘,若是敢来,说不得,要好好跟那耶律楚材算算总账......

  文清又和铁阔台客套了两句,就和勇庆王子告辞,赶回桃园。

  ##########

  洛阳城西,黄鹤楼。

  吐蕃使团的房间,就被安排在洛阳城西,黄鹤楼所在的一个院子里,他们今日刚刚住进来。

  夜里,吐蕃国师鸠摩智,正在房间内看书,突然,心生警觉,抬头望向屋外,就感觉烛光一闪,一个银针,“噗”的一声,颤巍巍钉在书案上!

  鸠摩智面露惊色,对方武功高出自己太多,而这银针,他再熟悉不过,赶紧推门追了出去,抬头只见一个一身白衣的女子身影,背对着自己,俏立在黄鹤楼的二楼之上。

  鸠摩智赶紧上前,眼中一热,躬身便拜:“鸠摩智,见过公主......”

  “我早就不是你们的公主了......”那白衣女子转过身,微微摇摇头。

  “公主远离尘世,但依旧是我吐蕃的公主!吐蕃百姓,思念的紧---”鸠摩智身子拜在那里,就没直起来。

  要知道,这位公主,在吐蕃百姓中,就如雪山一样洁白无瑕,高高在上!

  这位公主,是吐蕃百姓心目中的圣女,神圣不可侵犯!

  这位公主,其地位,在吐蕃百姓眼中,甚至比吐蕃王还要重......

  “好了!国师请起来说话吧---”那白衣女子眉头蹙了蹙,无奈抬抬玉手。

  “谢公主!”鸠摩智这才直起身,依然不敢直视,问道:“公主现身找老臣,不知有何事要指示?”

  “吐蕃家里可好?”那白衣女子随口问道。

  “吐蕃王和王后,一切安好!”鸠摩智恭敬答道。

  “那就好---”那白衣女子微微点点头,有意无意问道:“吐蕃那边,最近可有什么动作?”

  “契丹方面,前段时间专程派人去了一趟拉萨,希望我吐蕃,近期能配合他们,骚扰一下大汉帝国的西南边境---”鸠摩智想了想,其他也没什么重要的事,这件事相对还重要些。

  “嗯---那契丹,铁骑战力虽强,但人口一直没超过150万,国力太弱,而大汉帝国,幅员辽阔,人口接近了1800万,是契丹的十几倍,底蕴雄厚,且人才济济,层出不穷,目前只是内部内耗太重,若是团结对外,5个契丹,也被灭了!契丹自不量力,早晚终不会是大汉帝国的对手,所以,吐蕃方面,不要被契丹牵扯进去---”那白衣女子一一分析道。

  “老臣明白!”鸠摩智赶忙点头应道,他对这位公主的见识,有一种天然的认同。

  “我看,事情不要做绝,还是虚张声势一些为好---”那白衣女子叮嘱道。

  “是!老臣回去,定会转告吐蕃王!”鸠摩智躬身应是,现在的吐蕃王是松潘,他的父亲松赞干布已经去世了。

  “好了!没什么别的事了,国师请回去吧---”白衣女子见叮嘱的差不多了,转过娇躯。

  “是!老臣告退---”身后,鸠摩智躬身再拜,这才离去,心中虽不明白这位公主话中的真实意图,但这位公主既然这么说,就一定有其道理!

  ##########

  第二天一早,文清赶到皇宫,本来以为,皇帝还会在太和殿,召见各国使者,没想到,居然安排在中和殿。

  而且,不是象去年那样,一起召见,而是安排一个一个使团接见。

  大汉帝国这边,参与接待的主要大臣,有太子、刘光武、朱元晦、王介甫、赵廷宜、孔文举等人。

  第一个接见的,就是”朝”鲜使团,长今果然又来了,在殿中,低头看着脚尖,却不时用美目偷偷瞥向文清这边,又长大了一岁,似乎更柔美了。

  南北”朝”鲜已经基本分裂了,两边虽说没有刀兵相见,但已然划江而治了。北”朝”鲜迫切希望大汉帝国能出面,协助北”朝”鲜,统一”朝”鲜半岛,至少能够牵制一下南”朝”鲜。

  不过,皇帝现在,哪有精力管”朝”鲜,只好虚于应付,”朝”鲜丞相李仙之见大汉皇帝心不在焉,言辞更加恳切,心中越发着急,那长今更是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皇帝见李仙之满脸期待,于是虎目落在文清身上,沉声吩咐道:“这样吧,明年,你带人去一趟”朝”鲜,看看有没有什么忙,可以帮上的---”

  “遵旨!”文清只好躬身应道。

  “谢谢皇上,谢谢文清将军!”那李仙之和长今,这才千恩万谢,带使团离开。

  走时,长今还不忘用美目感激地看了文清一眼,弄的文清觉得,明年再不去,似乎对不起人家长今似的---

  皇帝第二个接见的是西夏使团,李辅国和李黄蓉都来了。

  大殿上,西夏丞相李辅国躬身说道:“我离开银川城前,我西夏王有言,希望与大汉帝国,进一步缓和关系,让两国百姓,休养生息---”

  “好啊!”皇帝和刘光武对视一眼,欣慰点点头,西夏的后顾之忧一除,西王那4万西北军,就能抽身出来了,“请回去转告西夏王,我大汉帝国,愿意和西夏,长期友好下去!”

  “是!我一定把大汉皇帝的话,带回去---”李辅国躬身又是一礼。

  于是,皇帝很是慷慨,给了西夏不少赏赐。

  皇帝第三个接见的,是吐蕃使团。

  吐蕃国师鸠摩智,虽未明说,但话语中,还是能听出,吐蕃半年内,不会轻易犯境。皇帝龙颜大悦,也是赏赐了不少。

  鸠摩智一改以前的傲慢,临走前,对文清很是恭敬,躬身对文清笑道:“我雪域高原,这夏天的风景,别具特色,有时间,还请文清公子前去玩玩!”

  “好!”文清微笑点点头,又想起仙子师姐,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返回雪山了,今生是否还能见到。

  皇帝最后一个,接见的是蒙古使团,皇帝明显有些累了,还有些轻微咳嗽,听到铁阔台讲到一半,突然重重咳嗽了两声,掏出一块黄色手帕,擦了擦嘴,很多人都没注意,那黄色手帕上,似乎沾有血迹---

  嗯?!铁阔台是何等人物,这次,又带着刺探虚实的任务而来,自是把皇帝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他武功过了五级,眼光锐利无比,一眼就看出,皇帝咳血了......这大汉帝国皇帝,果然坚持不了几日了。契丹的和亲条件,估计也只能不得以答应下来了。

  铁阔台心中有数,接着,简短截说,说了一些场面话,外交辞令,就带着蒙古使团,退出中和殿,皇帝也不强留,赏赐了不少物品以示安慰。

  皇宫御书房。

  4国使团走后,皇帝让太子等其他大臣出去送了送,自己则让刘光武和文清跟着,一同回到御书房。

  “皇上---”到了御书房,文清嘻嘻笑道:“今日看来,周围几国,这次,都不会配合契丹行动了!”

  “不能太乐观---”皇帝微微摇摇头,沉声说道:“这几国固然没事,东南的台湾岛,却冒出一个倭寇,东南军实力本来就最弱,不少又都是水军、步卒,看来,这5万东南军,这次是指望不上了!而且,东南军离契丹最远,千里迢迢而来,消息很容易走漏。”

  “是啊……”刘光武也微微叹道。

  “刚才皇帝老爷子,表演的真好!”文清岔开话题,冲皇帝一竖大指,“那蒙古和契丹,必然通着消息,您这一示弱,肯定能麻痹契丹方面,以为我大汉帝国这次,不会出兵草原!”

  “嗯!希望能让那契丹,放松警惕和戒备---”皇帝凝重点点头,又对刘光武和文清探询道,“你们看,咱们如何再继续做些假象,迷惑对方才好?”

  “这个好办!”这种鬼主意,文清脑子中有的是,嘿嘿建议道:“今日西夏、吐蕃、”朝”鲜三国,不是已然主动示好了吗?咱可以和这三方面,提前串通一下,在边境上,故意制造点事端,造成各边境不太平的假象,让那契丹瞧瞧,以为我大汉帝国无法从东北、西南、西北方向,抽调兵力出来。至于契丹周边,可以让北方军、东北军,洛阳五军一些将士,轮番休假,造成边境局势缓和的假象---”

  “好啊!”刘光武微笑道,“你这些损招,都是跟谁学的?”

  “自学成才,自学成才---”文清嘻嘻笑道。

  “那好!义弟,就按文清这方法,布置下去吧---”皇帝也是微笑点点头。

  “诺!”刘光武躬身答道。

  刘光武和文清走后,皇帝虎躯一晃,“皇上……”高公公赶紧上前相搀,只有他知道,皇帝刚才,是真咳血了......

  “无妨……”皇帝稳住身形,叮嘱道:“朕的身体情况,谁也不能告诉,包括刘皇后和朱贵妃!”

  “诺!”高公公重重点点头。他跟了皇帝20多年,知道皇帝,是在为大汉,耗尽最后一滴血啊……

  ##################################################

  (作者的话1:白衣女子是谁?慢慢看吧……)

  (作者的话2:太平公主终于献出了初吻--)

  (作者的话3:文清买东西的风格有意思吧,后面还有呢--)

  现实历史中,松赞干布(617-650年)。按照藏族的传统,他为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为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平定吐蕃内乱,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至今备受藏族尊崇。)

  (作者的话5:文清对付契丹的坏水不少吧?)

  大炳峄所著---《铁血柔情之大汉帝国》又名《天地十三珠演义》,全书共380万字,365章,章章精彩。

  衷心感谢发布网站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