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 第352章大帅为李广拉马,他日必一统九州
作者:大炳峄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6月30日。居庸关。

  “你是说,有东北军的人,去找过杨延禅?!”营房内,刘成裕震惊问向身前的刘成勃。

  “正是!”刘成勃肯定点点头,“来人很可能是柴进,有人看见杨延禅,亲自将柴进送出杀虎口北口。”

  “看来,长城是守不住了……”刘成裕轻叹一声,“杨延禅之前就和东北暗中有来往,只是咱们找不到证据罢了。”

  “要不要带人,先拿下杨延禅?”刘成勃建议道。

  “此时要阻止杨延禅献关,也来不及了,算了,杀虎口有5000将士把守,只要守住一日,文清的10万大军,瞬间就会杀到,我我第二军团主力,反倒被对方缠住了……”刘成裕犹豫了一下,摇头否决。

  “那,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刘成勃焦急道

  “杀虎口若失,东北军会师南下,咱们留在这里,就会成为孤军。这样吧,命令长城横断山以东,我第二军团各部,迅速向太原城方向集结,建立第二道防线!”刘成裕不再犹豫,果断下令,“另外,通知横断山西线的全庆王子,率第一军团余部,也尽快向太原城靠拢。”

  ”诺!”刘成勃赶紧下去传令。

  “广庆皇帝,真的气数已尽?!”刘成裕背负双手,看向南方,此时,他还不知道,雁门关的李广,也已经归顺了文清,另外,剩下的第二军团将士,他也没能全部带回太原城……

  幸亏刘成裕之前,在杀虎口安排有自己的人,提前得到了杨延禅起事的消息,否则,长城沿线的7万北方军主力,恐怕都要被东北军,包了饺子!

  有时命运,会给你制造一些小障碍,哪能什么事,都让你顺风顺水?

  ##########

  7月1日。

  李广、杨延禅分别收到戴宗和柴进转交的文清亲笔信后,率北方军第三军的231师和233师两个师,宣布起义。

  当日,文清率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黑旗9万将士,和月牙儿的4万蒙古铁骑,兵进雁门关。

  雁门关上。

  当李广在城头上,看到关外13个巨大的骑兵方阵,依次展开,旌旗猎猎,杀气满天,心中震撼无比:没想到,文清用了10年时间,就从一个明不见经传的大清关营长,拥有了如此足以横扫九州的无敌铁骑!而且文清的内力修为进度更是惊人,听说已经达到6级巅峰了。

  “开关!列队出迎!”李广沉声命令道。

  “这……是!”关上2个团长,刚才都吓傻了,他们两个,是雁门关之战后提拔起来的团长,也算是231师的老人了,但与文清却不熟,听李广如此一说,那还听不出其中的意思,忙不迭点头,为广庆皇帝做挡箭牌这种事,咱还是别做了吧,否则,死了,连个烈士都算不上!

  另外三个团长,都是李广的生死兄弟,之前李广私下里打过招呼,饶是如此,也被东北军的阵势吓出一身冷汗,幸亏咱们李广将军跟文清大帅熟啊!

  他们不知道,文清给予李广的礼遇,是空前的……

  当文清见到一身戎装的李广,率领231师5000将士,出关列阵,赶紧一催黑云兽,带着赵云驰出东北军军阵,迎了上去。

  “李广参见文清大帅!”李广挥手命231师将士列阵,自己则单人独骑,来到文清马前,扳鞍下马,躬身就拜。

  “李老将军,折煞文清了!”文清赶紧下马搀扶,由衷感叹道:“当年,老将军辅佐先帝,守住了雁门关,今日,又让雁门关,避免了一场血战,大汉帝国的百姓,会铭记老将军的功勋!”

  “大帅言重了!”李广眼含热泪道,“守卫边关,是我大汉将士的职责,大帅让4000里长城,不再受外敌侵扰,建大汉帝国万世基业,我李广理当献出雁门关!”

  “231师的将士们!”文清手拉李广,高声喝道:“我知道,30年来,雁门关两次大战,231师分别剩下了800人和500人,太原保卫战,231师折损过半,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为守卫雁门三关,血洒关头,今后,这雁门关,将不再是我大汉帝国的边关,我文清,会铭记你们今日的壮举!”

  “愿追随大帅,逐鹿中原!”

  “愿追随大帅,逐鹿中原!”

  “愿追随大帅,逐鹿中原!”

  231师5000将士,振臂高呼。

  “向231师致敬!”

  “向231师致敬!”

  “向231师致敬!”

  9万东北军将士,9举9喝!

  “老将军,请上马进城!”文清待声音平息,对李广抬手说道。

  “好!”李广扳鞍上马,见文清没有上马,正诧异间,就见文清大手拉住李广的战马马缰,抬腿就走。

  “大帅,使不得,使不得啊!”李广没想到,身为东北大帅的文清会亲自为自己拉马,在马上一边惶恐说道,一边就要下马。

  “老将军为我大汉帝国戎马一生,我大汉帝国实亏欠将军太多,我是晚辈,理当为老将军拉马!”文清言辞恳切,阻止李广下马。

  确实是,这些年,李家为守卫边关,不知阵亡了多少男儿,李广已经年近60,就是因为当年李少卿事件,一直做了30年的师长,却毫无怨言,默默守护雁门关30年,今日又避免大汉帝国东北军和北方军自相残杀,其正气感召天下!

  “好!”李广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下来,哽咽说道:“大帅今日为末将拉马,他日必能一统九州!”

  “走!进关!”文清大手一挥,拉着李广的战马,进入雁门关。

  雁门关前,231师5000将士,感动得泪水长流,齐声跪倒:

  “恭迎大帅!恭迎李将军!”

  “恭迎大帅!恭迎李将军!”

  “恭迎大帅!恭迎李将军!”

  ……

  李广理应受到这样的礼遇:

  创华45年,大汉帝国20万大军北伐,李广率231师一直打到飘香湖畔,作为后卫部队保证了大军安全撤离。

  创华49年,李广在雁门关血战3昼夜,阻挡了契丹3万铁骑南下。

  创元11年,契丹10万铁骑,击破曲径关南下,李广的231师是第一支增援太原的部队。

  创元13年,李广随刘成裕率第二军团5万大军增援大清关,迫使契丹10万铁骑退兵,跟在独孤去病之后,沿路追杀500里。

  创元15年,李广随刘光武率10万北方军深入契丹草原,在飘香湖畔阻击了契丹1万西方军团西进,保证大军进入契丹汗庭300里,迫使契丹、蒙古8万进攻白城、黑城的联军撤退。

  创元20年,李广在雁门关,协助太平公主血战4昼夜,打退了15万契丹、蒙古联军。

  创正3年,契丹11万铁骑击破朔州关南下,李广率231师,又是第一个增援到太原城下……

  同一时刻,张飞率领的镶黑旗2万5千将士,也顺利进入了杨延禅驻守的杀虎口。

  杨延禅也同样接受了镶黑旗全体将士的最高礼遇……

  ##########

  雁门关内。

  文清刚刚在231师的师部就坐,外面荆轲匆匆进来:“大帅,隐宗传来最新消息!”

  “什么消息?”文清抬眼问道。

  “长城东线的刘成裕、刘成周、西线的全庆王子,已经率北方军第四军主力、第三军余部和第一军团余部,主动放弃关隘,向南撤离。”

  “噢?!”文清心头一沉,没想到刘成裕的动作如此之快,看看一旁的李广、张良,问道:“能确定是撤往哪里了吗?”

  “目前还不清楚。”荆轲据实答道。

  “如果所料不差,应该是太原方向。”张良微微点点头。

  “可惜!没想到对方撤退的如此坚决,现在再追,恐怕来不及了。”文清稍微有些遗憾,北方军主力若是撤走,将来兵进中原,恐怕阻力会大上数倍!

  “嗯……”月牙儿也点点头,“雁门关离太原城虽然不远,但中间还有原平、祈州几座城池,若咱们全力追赶,也会在这几处关隘遇阻。”

  “那就随他们去吧,咱们的大军,尚未完成集结,目前还没有那么大胃口,一口吃掉对方。”张良建议道。

  “大帅,还有一个情况……”荆轲欲言又止。

  “什么情况?”文清诧异问道。

  “据杨延禅将军传回来的消息,他们东侧阳高关的235师,似乎没有动!”荆轲答道。

  “真的?!”文清腾的站起身形。

  阳高关他当然知道了,那里的守将,是刘光仁的孙子---刘志扬!

  “这刘志扬想干什么?”秦叔宝眉头一皱,喃喃念叨。

  “刘成裕不会是想用他,来拖住咱们吧?”多睿铎分析道。

  “管他的,小叔,您给我3天时间,我正黑旗给您拿下阳高关!”常茂一听有仗打,赶紧请命。

  “恐怕不用打了……”张良微微一笑,阻止常茂道。

  “为何啊?!”常茂挠挠头。

  “这刘志扬,怕是想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啊……”徐士绩立时就听明白了,微微笑道。

  “不错!这恐怕不是刘志扬的意思,更不是刘成裕的意思。”张良解释道。

  “四哥是说,是刘光仁的意思?”月牙儿聪明无比,也想明白其中道理。

  “那就太好了,若是这刘志扬起义,刘成裕和全庆王子撤往太原的总兵力,就只剩下6万5千人了,将来对付起来,要少费很多周折啊。”文清兴奋道。

  “既然这样,我建议,咱们主动派人前去示好。”张良建议道。

  “嗯!”文清点点头,冲戴宗言道:“你去一趟杀虎关,通知杨延禅,请他出面,带人去一趟阳高关,就说,我文清欢迎刘志扬加入东北军!”之所以请杨延禅出面,是因为他和刘志扬,可是在洛阳一同办的婚礼,熟的很!

  “遵令!”戴宗转身离去。

  “张良,你下去命令横断山西侧的李逵、岳云鹏,率镶黄旗、镶白旗3万5千将士,即刻从曲径关入关,留下镶黄旗一个师,镇守西线长城,剩下3万将士,迅速向雁门关集结!”文清冲张良吩咐道。

  “好!”张良应了声,下去安排。

  ##########

  刘志扬到底是怎么想的?

  7月2日。

  北方军235师驻地---阳高关。

  235师师长刘志扬,前日就接到了爷爷刘光仁的一封密信,陷入沉思。

  刘光仁在密信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要刘志扬献出阳高关,加入东北军!

  刘志扬知道,爷爷刘光仁作为刘家的家主,之所以示意自己投奔文清,还是在考虑后面的选择,刘家,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所以,在大伯刘成裕要求自己随同撤离时,刘志扬选择的沉默,按兵不动。

  正在此时,外面有亲兵来报:“阳高关南门外,杨延禅率233师5000将士列阵关外,求见将军!”

  “来的够快的啊!”刘志扬微微一笑,站起身形:“命令全师将士,出关列阵!”

  ”诺!”那名亲兵领命下去。

  阳高关外。

  杨延禅见刘志扬率部出关,就猜到了八九分,远远抱拳施礼:“刘兄别来无恙啊?!”

  “杨兄倒是走在了兄弟前面啊!”刘志扬催马来到近前,心照不宣,亲热打招呼。

  “哥哥我今日来,是想邀请刘兄弟,一同到雁门关见文清大帅!”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杨延禅直言道。

  “兄弟我正有此意!”刘志扬微微一笑,“这就走!”

  “好,痛快!”杨延禅哈哈大笑,冲刘志扬后面的235师将士朗声道:“235师的兄弟们,咱们两个师今日,就一起投奔明主!”

  “大风!”

  “大风!”

  “大风!”

  1万将士,举刃高呼!

  7月4日。

  北方军235师师长刘志扬,率235师宣布起义,随杨延禅的233师、张飞的镶黑旗共3万5千将士,抵达雁门关,受到了文清的热情接待。

  ##########

  7月6日,见杀虎口、雁门关不攻自破,刘成裕、全庆王子等人,被迫率北方军余部,撤退到山西郡太原城,加上山西郡李天澄率领的5000郡兵,7万大军,固守太原,另外位于北平郡霞云岭横刀山庄的3000刘家子弟,也一同撤往随军太原,那可是刘家的根基啊。

  自此,4000里长城,不攻自破。

  太原城内。

  全庆王子一脸沮丧,率第一军团2万将士,进入太原城,见到刘成裕苦笑道:“没想到,4000里长城,文清兵不血刃就击破了,好在,咱们的人都撤回来了……”

  “全庆王子有所不知,我只带回来4万5千将士,刘志扬没有跟回来……”刘成裕叹口气。李广归顺文清,他随惊讶,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文清之前在雁门关时和李广比较熟悉,他是见到三弟刘成周后,才知道刘志扬留在了阳高关未动,此时,也隐隐猜到,应该是二叔刘光仁做了手脚。

  “人各有志,勉强不得!”全庆王子先是一愣,刘志扬可是刘家的人,没想到却归顺了文清,不过,刘志扬也不是第一个归顺文清的刘家人,之前,刘成温、刘成琦、刘志哙不就是先后为文清效力了?遂安慰道:“我7万大军,守住太原一年半载,当无问题,后面看情况再说吧……”

  “也只好如此了---”刘成裕点点头。有些事,他不好跟全庆王子提,他不知道,广庆皇帝知道刘志扬的事之后,会不会对刘家有所惩戒。

  ##########

  7月6日。雁门关。

  文清将北方军231师、233师、235师三个师,吸收入东北八旗军序列,其中231师并入镶黄旗,233师并入正蓝旗,235师并入镶黑旗。

  而后,文清留下杨延禅率并入正蓝旗的233师,护卫长城东线,蒙古铁骑部署1万铁骑,由铁阔台率领,留守草原,西夏铁骑部署2万将士,由李黄蓉、李辅国率领,留守西夏。

  文清在雁门关,带着秦叔宝、张飞、武松、赵云等人,拜祭了独孤去病的墓,又到曲径关,拜祭了杨延兴、李少卿等人的墓。

  明日,文清就要率部南下,临行前一日晚上。

  李黄蓉率部赶到雁门关,亲自将裴元庆率领的3万西夏铁骑,交到文清手上。

  “蓉儿,让裴元庆率军来就行了,你怎么还亲自来了?!”文清心疼道。

  “蓉儿不能象月牙儿一样,亲自陪清哥哥逐鹿中原,但蓉儿会为清哥哥,看好西域和西夏,今夜,就当是为清哥哥送行……”李黄蓉羞涩伸出玉手,来解文清腰带。

  “嗯!好啊…….”文清立时,热血沸腾。

  “今夜,清哥哥要好好陪陪蓉儿……”李黄蓉低哼一声……

  此处省略3000字---

  “你给我写的那首词,蓉儿很喜欢,有没有曲子啊?”干完坏事,李黄蓉趴在文清胸膛上,满眼期待问道。

  “有啊---不过今日太累了,以后再找机会唱给你听吧?”文清睡眼朦胧道。

  “不行,现在就要唱!”李黄蓉不依道,见他没有反应,玉手狠狠掐了一下他胸口上的肉。

  “哎呀哦---”文清一惊而醒,睡意全无,无奈道:“好吧,好吧,我唱给你听---”

  说罢,轻轻嗓子,低声唱道: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

  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生死白头,

  几人能看透,

  红尘呀滚滚,

  痴痴呀情深,

  聚散终有时,

  留一半清醒,

  留一半醉,

  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我拿青春赌明天,

  你用真情换此生,

  岁月不知人间,

  多少的忧伤,

  何不潇洒走一回…….”

  “真好听---”李黄蓉趴在文清胸口上,沉沉睡去,梦中,他们两个在一起嬉笑打骂,白头到老---

  就这样,李黄蓉与文清缠绵了一夜,算是劳军壮行了……

  李黄蓉的此次劳军,文清也是有收获的,他的第82个穴道冲破了,往7级初阶的修为又迈进了一步。

  ##########

  7月7日清晨。雁门关南口。

  文清立于雁门关城头之上,虎目扫过,下面,是排列整齐的9个巨大军阵,分别是东北八旗除在山东的镶蓝旗外的七个旗,4万蒙古铁骑、3万西夏铁骑。

  “将士们!”文清提真气,朗声喝道:“广庆皇帝昏庸无道,今日,我要带领你们,逐鹿中原,平定九州!”

  “逐鹿中原,平定九州!”

  “逐鹿中原,平定九州!”

  “逐鹿中原,平定九州!”

  23万将士,举刃高呼,声震四方!

  “出发!”文清大手一挥。

  这一日,文清亲率正黄旗、正黑旗、正白旗、正蓝旗、镶黄旗、镶黑旗、镶白旗7旗主力,共16万东北八旗军,4万蒙古铁骑、3万西夏铁骑,共23万将士,兵出雁门关,挥师南下,拉开了逐鹿中原的序幕……

  契丹立国200年,也没能动用如此强大的铁骑南下中原,更别说文清这23万铁骑身后,还有至少40万青壮的支援!

  这次文清挥师入关,从北面的长城沿线和东面的山东郡,至少调动了30万精锐主力,50万青壮,80万人进军中原,那是何等的波澜壮阔!

  所以,他兵进中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准备好了!

  准备好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面对中原1500万百姓,面对40万中央军,面对广庆皇帝!

  他唯一没有准备好的,是如何面对他的公主将军--

  ##########

  洛阳皇宫,乾清宫。广庆皇帝、赵德芳、王行满、夏侯元让、王青栋、赵铭科。

  “好个李广、杨延禅、刘志扬!”广庆皇帝怒火中烧:“王行满,你带人,把刘家给朕满门抄斩!”

  “皇上!”夏侯元让看看王行满,见王行满面有难色,跨前一步,劝柬道:“刘家还有刘成裕、刘成周率7万北方军在太原城、刘成功在东南军,若是此时动刘家,恐怕会激起更大的兵变!请皇上三思!”

  “是啊,皇上,”赵德芳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赶紧进谏道:“臣建议,对刘家,还是不要逼其谋反,可以让其戴罪立功,只要守住太原,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刘家此时的5级初阶以上强者,可没多大损失,而且在不断进阶,麾下将士战力犹存,是中央军仅存的精锐,若是逼急了谋反,皇帝的江山就要崩塌了。

  “太平公主善于守城,若她能尽心尽力,东北军若想拿下太原城,恐怕要付出惨烈代价。”王行满边上建议道。

  “唉!……”广庆皇帝长长叹口气,刚才他在气头上,他何尝不知道,这几年,无论如何削弱刘家,培植其他世家,刘家在军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那好吧,就让太平公主、刘志夫率部增援太原城。守卫太原城的8万大军,以太平公主为主将,全权负责。不过,为防止刘家再有异心,夏侯元让,你把刘成表等人,给朕关起来。”

  ”诺!”夏侯元让躬身应是。

  “另外,司马述、张义郃所部,再进攻山东已然没有意义,命他二人,分别退守邯郸和安阳吧,只要能守住这三座城池,相信东北军,一时也威胁不到洛阳。”皇帝又冲王行满命令道。

  “遵旨!”王行满躬身领命。

  于是,皇帝在赵德芳、王行满、夏侯元让等人的建议下,不得不再次启用太平公主,赐还烈焰刀,命其和刘志夫,率金吾卫1万将士,增援太原城。

  为防止太平公主和刘家有异心,皇帝把刘光仁,留在了洛阳,同时,把刘成表以下20名不会武功的刘家人,连同小青和她那两个孩子,软禁在雷锋塔下的那个院落中。

  ##########

  雷峰塔下。

  太平公主和小青,正看着小青的两个儿女嬉戏,外面“呼啦啦”来了一群人,太平公主诧异诧异抬起头,这雷峰塔下,平常很少来人啊?

  “爹……你怎么来了?”当太平公主看清来人时,吃了一惊,正是父亲刘成表,后面,还跟着20几个刘家的人。

  “唉!”刘成表苦笑摇头,“志扬在阳高关,归顺了文清,皇帝迁怒于刘家了……”刘成表简单把情况和太平公主介绍了一下

  “原来如此……”太平公主一看就明白了,那广庆皇帝,分明是把刘家不会武功的人,都软禁起来了。没想到,自己在这雷峰塔下,消息闭塞,短短半年多,那小冤家,已经击破长城,不日就会率部南下。

  这些年,自己也不知道,和那小冤家,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希望他越来越强大,还是偃旗息鼓,龟缩在东北,但当你在深夜醒来,发现心因为想念某个人而隐隐作痛,你把它叫做什么?

  “太平公主接旨……”太平公主正胡思乱想间,一个尖细的嗓音传来。

  “李公公?……皇帝有何旨意?”太平公主一愣,来人正是广庆皇帝的贴身太监---李公公。

  “公主自己看吧。”别看李公公自恃是皇帝身前的红人,对别的人横眉竖目,但对太平公主,却是客气的很,也许是太平公主地位超然,也许是太平公主是他侍奉过的刘太后孙女,也许是太平公主手里经常握着烈焰刀吧…..

  “嗯。”太平公主打开圣旨一看,上面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命太平公主为太原城主将,与刘志夫率金吾卫增援太原……”

  “这……”太平公主迟疑看了看刘成表,她实在是满心不情愿面对那小冤家。但若是自己抗旨不遵,刘家忤逆的罪名就做实了,那牵扯的范围,就不是眼前这20几号人了,恐怕是上万人的性命了。

  “好吧,本将军去太原就是了。”太平公主微微点点头。

  “那就好,”李公公松了一口气,转身从身后一个太监手上,取过一个长条包袱,郑重递给太平公主,“这是皇上让杂家转交给公主之物。”

  “这是?……”太平公主玉手接过来,尚未打开,娇躯一震,这东西入手的感觉,她太熟悉不过了,正是跟了自己13年的---烈焰刀!她虽然被软禁在雷锋塔下,但也借机潜心修炼,修为已经突破了6级初阶大关,烈焰刀在手,至少是6级高阶强者的战力呢!

  “皇上的意思是:请公主以大汉社稷为重,遵从刘家300年来的承诺,护卫大汉正统,不能让那文清异姓,占了大汉天下!”李公公肃然道。

  “太平记住了!……”太平公主心中一凛,正色道。

  于是,7月8日,太平公主在雷锋塔下,接到圣旨和烈焰刀后,为皇帝要挟所迫,只好率军出征,和刘志夫迅速挺进太原,与刘成裕、全庆王子率领的大军会合,这样,守卫太原的中央军,增加到8万将士。

  ##########

  太原城内。

  太平公主见到了大伯刘成裕,三叔刘成周等人。

  “这么说,皇帝是拿刘家的人做要挟了?”刘成周怒不可遏道。

  “不错!”太平公主微微点点头。

  “他娘的,不如咱们就反了他!”刘成周勃然大怒。

  “三弟不可!”刘成裕赶忙劝阻,“皇帝不仁,咱们刘家不能不义啊……”他又想到了父亲刘光武在临终前的谆谆教导。

  “是啊!不管文清如何打着东王的旗号,但那文清,终究不是我大汉傅氏皇族的血统。”刘志夫无奈叹口气。

  “家主和你爹有何话说?”刘成裕又问太平公主。

  “我爹说,时机未到,不可擅自行动!”太平公主介绍道,“二爷临行前嘱托,让咱们先守住太原,后面的事,看文清那边如何进展,再行决断。”

  “嗯!”刘成裕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现在的主动权,掌握在那文清手中,若他真要攻打太原,少不得,咱们刘家要和他兵戎相见了!”

  “大伯放心,太平知道其中利害关系!”太平公主哪能听不出来,刘成裕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能感情用事。

  “太平你能明白就好---”刘成裕满意点点头。

  ##########

  山东。

  司马述率领的6万中央军,只有2万东南军战力稍强,试探性攻击了一次聊城,损失了3000将士,就无力再战,双方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阳谷方向,张义郃率领的北方军第一军,有爆熊师压阵,倒是战力不俗,但阳谷关内,有孔云书、孔孟冲、朱仝率领的3万5千守军,双方人数相当,张义郃也算是名将,和爆熊师师长刘志禁一商量,自然不会猛攻硬打,做无谓消耗,所以,双方都心照不宣,没有主动发起进攻。

  聊城城下。

  “爹,听说皇上让咱们撤军?!”司马化及匆匆行入司马述大帐。

  “嗯!”司马述一脸憔悴点点头,“形势已然急转直下,李广、杨延禅、刘志扬献关投降,文清率23万铁骑,兵不血刃击破长城,大军现已南下。”

  “他们刘家,到底是怎么搞的?!”司马化及听说刘志扬投降,不满道。

  “现在不是争论这些事情的时候,刘成裕、全庆王子、太平公主等人,正率8万将士,在加强太原城的防御,如果我所料不差,文清不会强攻太原城,而是会饶过太原,进攻中原腹地,所以咱们这里,恐怕没有再进攻的必要了。”司马述解释道。

  “嗯!文清那厮若是饶过太原,咱们就会腹背受敌,在没有坚城依托之下,断难坚持住。”司马化及别看是个花花公子,但在东南军历练这么多年,还是成熟了不少。

  “所以,咱们要尽快退守邯郸,让张义郃率部退守安阳,依托邯郸、安阳的坚固城防,与那文清,决一死战!”司马述咬牙道。

  “孩儿明白!”司马化及应道。

  就这样,进攻山东的司马述,只好被迫放弃了对山东的进攻,亲率6万中央军退守邯郸。

  与此同时,身在阳谷关的张义郃、刘志禁,则率4万北方第一军团主力,退守安阳。

  ##########

  7月16日。太原城下

  待文清率部一路南下,原平、祈州已是两座空城,文清拿下原平、祈州后,大军挺进到太原城下。

  “大伙看,下一步咱们如何行动?”帅帐内,文清虎目扫过帐内众将。

  “太原城内,现在有太平公主、刘成裕率领的8万主力,若是强攻,恐怕会伤亡惨重啊……”秦叔宝叹口气。

  “管他的,8万守军又如何?!还能比契丹铁骑的战力强?”常茂到底是年轻气盛,不服道。

  “太原城不比野狐岭,对方本来就战力不俗,再依托九州大陆少有的坚城,加之善于守城的太平公主坐镇,没有个一年半载,恐怕很难攻破,况且,不知要阵亡多少将士!”张良慨叹道。太原城内不但有8万精锐,而且有刘成裕、刘成周、太平公主、刘志夫、刘成勃5位强者呢,其中刘成裕的修为听过刚刚过了7级初阶,就是独立面对文清的轩辕刀,也有一战之力,另外战力达到5级初阶的将领大有人在,是八旗铁骑兵出东北以来面对的最强悍对手,依托太原坚城,比之当年契丹鼎盛时期的铁骑战力还要强大。

  “要不这样吧,我带人围住太原,你率主力南下,先攻占邯郸,截断太原与中原的联系如何?”月牙儿知道文清心思,建议道。

  “也好!……”文清无奈点点头,“咱们兵分两路,月牙儿、裴元庆,你们蒙古铁骑和西夏铁骑,就别南下了,我怕中原百姓有抵触。”

  “好!”月牙儿和裴元庆赞同点点头。

  “李逵,你率2万镶黄旗也留下,咱们要保证围困太原的兵力,超过对方!”文清再次吩咐道。

  ”诺!”李逵躬身应道。

  “张良,让孔孟尝率山东郡兵,进抵邯郸,与我南下大军会合,另外,命令刘志哙、孔孟冲所部,兵进安阳,务必缠住张义郃所部!”

  “明白!”张良应道。

  果如司马述所料,文清让月牙儿率4万蒙古铁骑、3万西夏铁骑和李逵的镶黄旗2万将士,围困太原城。自己则亲率正黄旗、正黑旗等6旗,14万东北八旗将士,与孔孟尝率领的3万山东郡兵,共17万大军,兵进邯郸城。

  刘志哙、孔孟冲率领的镶蓝旗、东北水师,共4万大军,则包围了安阳城,孔云书则撤回济南留守,和孔莺莺等人一起,从山东方面,为大军筹措粮草。

  文清知道太平公主和刘成裕等人在太原城后,打心眼里,不愿和刘家刀兵相见。

  况且,太原城内的8万大军,那都是大汉帝国,响当当的主力,又有善长守城的太平公主亲自坐镇,不知双方要牺牲多少将士,才能分出胜负。

  皇帝知道文清主攻邯郸的消息后,命尉迟敬德率王青书的1万南大营,增援邯郸。

  ##########

  7月19日,邯郸城。

  连年征战,加上文清大军围城,这些年,司马家与文清,势不两立,却眼睁睁看着文清的力量,一日日壮大,而自己辅佐傅正胥和傅广庆两代皇帝,6征西蜀无果,司马述气急攻心,身体终于跨了……

  “化及啊---”病榻前,司马述有气无力对司马化及说道:“你大哥武功尽废,今后,这家主之位,就传给你吧。”

  “父亲!……”司马化及跪在床前,泣不成声。

  “皇帝这天下,恐怕做不了多久了,你若能杀出邯郸,就退回东南,看能不能与文清,划江而治吧,千万记住,要为司马家,留下一支血脉,就把我葬在邯郸吧……”司马述说完,气绝身亡,他愧对先帝傅君峰,自然没脸葬在傅君峰身侧了。

  “文清,我司马化及与你,势不两立!”司马述病床前,司马化及咬牙切齿说道。

  “司马将军,节哀吧---”刚刚增援到邯郸的尉迟敬德,带着王青书行进来,劝解道:“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如何抗击东北军的进攻吧。”

  “好吧!”司马化及这才擦擦眼泪,站起身形:“想攻破坚城邯郸?我看那文清准备用多少东北军陪葬!”

  “就是,咱们在邯郸,与东北军拼他个鱼死网破!”王青书也跃跃欲试道。

  “咱们别轻敌,东北军进攻邯郸的数量上虽然不会超过咱们守城兵力的三倍,但战力强悍,不容小觑!”尉迟敬德还算比较冷静,沉声提醒。

  “他们东北军之前虽然顺风顺水,但那都是在野战,九州大陆真正的坚城,他们还没遇到过,今日到了邯郸,可就没那么多便宜可占了!”王青书不屑道。

  王青书说的不无道理,东北军虽然历经多次大战,但真正的攻城之战,也就是汉城那一战,象雁门关是不攻自破的,太原城目前是围而不打,邯郸城确实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硬骨头---中原腹地的四大坚城之一---邯郸!

  邯郸城中不但有6万士兵,还有至少3位战力超过5级初阶的猛将!

  “嗯!尉迟将军说的也有些道理,咱们不能轻敌!”司马化及没了老爹,一下子也沉稳了许多。

  ##########

  创庆6年7月19日,司马述在邯郸病死,临终,将家主之位,传给司马化及。

  司马述,也成为皇帝傅君峰在世时,留下的8大重臣中,最后一个还忠于广庆皇帝之人,也是广庆皇帝手中仅存的三个六级强者之一,其他两个人---刘光仁和刘成裕,广庆皇帝对其控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司马述在先帝傅君峰去世后,位极人臣,这些年确实是呼风唤雨,但最终却郁郁而终,不过,他也算是善终……

  皇帝得到司马述病死的消息,着实伤心了三日,命司马化及,继续统帅邯郸城的大军,领大将军军衔。

  武林榜上,再次失去了一位六级中阶强者---司马家家主,大汉帝国刑部尚书---司马述!

  远在杭州的貂蝉,从大哥司马智及口中得知父亲司马述身死,也是悲痛不已,无论如何,毕竟那是生她养她的父亲啊!

  这些年,她也是夹在文清和司马家族中间左右为难,其实她一个弱女子也做不了什么,更别说调和双方的矛盾了,只能看着两方打打杀杀,为两边都捏着一把汗,谁受到伤害她都难受,最后只能选择隐居而置身事外,顺其自然了。

  父亲司马述去世了,大哥司马智及隐退了,还有二哥司马化及、三哥司马士及、侄子司马成都等人呢,那都是她的至亲,后面的大战在所难免,以前她是更多为文清的安危担心,现在开始担心司马化及等人的生命安全了,双方这么不死不休打下去,司马家族早晚还会有更多的子弟阵亡的!

  ##################################################

  (作者的话1:现实历史中,李广难封,本书中,算是给李广一个补偿吧……)

  (作者的话2:东北军顺利突破长城沿线,下一步就该摧枯拉朽了吧?未必!)

  (作者的话3:司马述也去世了,他们那一代人落幕了,司马述在本书中算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了,前后侍奉傅氏皇族三代君王,对前两代都有些不忠……

  现实历史上的安阳--上古三皇五帝时期,五帝之一颛顼建都于今安阳黄县境内,在位78年。夏朝,第六个国王胤甲(别名孔甲)即位,建夏都于西河(今安阳汤阴西河)。

  殷商后期,安阳是商都殷墟。商朝一共进行了13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时期,都城从“奄”(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迁到“北蒙”(今安阳市殷都区)并改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王朝在殷共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8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伐商纣,牧野之战,纣王兵败**,殷亡。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秦统一六国后,安阳地区大致属河内郡和邯郸郡,置安阳县。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安阳地区),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220年,曹丕代汉,迁都洛阳。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十六国时期,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577年北齐灭于北周。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下令火焚邺城,安阳城成为新邺城。

  隋末今安阳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起义。宝应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

  (作者的话4:文清现在的兵力是越来越多了,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场一场大,首先他面临的就是坚城邯郸,邯郸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很那。)

  (作者的话5:广庆皇帝这时候又想到太平公主了,这不是难为太平公主吗?好在只有一个太平公主,如果有10个8个太平公主,估计文清这中原也不用打了,嘿嘿。)

  大炳峄所著---《铁血柔情之大汉帝国》又名《天地十三珠演义》,全书共380万字,365章,章章精彩。

  衷心感谢发布网站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