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皇图 第199章 帝王之心
作者:海涵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帝都西京,天成宫,勤德殿。

  皇帝看完了收复柳京的军报,脸上却没有丝毫喜色。

  “军报就这些了吗?”皇帝看着侍立于一旁的韦明宇将军,皱了皱眉,问道。

  “回陛下,都在这里了。”韦明宇平静的回答道。

  “瀛寇既然败退,为何不乘胜追击?”皇帝问道。

  “回陛下,这战报写得简略,并未言及个中详情,”韦明宇说道,“据臣在武殿所得详细军报,此役极为艰苦,虽逐走瀛寇,收复柳京,而我军折损颇多,已无余力追击,只能固守待援。”韦明宇答道,“陛下如要知晓详情,臣回去便要武殿将此役详情汇总送来。”

  “原来如此。”皇帝点了点头,神色缓和了下来,“不必了,朕不了解的地方,只需问问将军就可以了。”

  韦明宇注意到了皇帝眉宇间难掩的疲惫之色,在心里暗暗叹息了一声。

  “此次柳京得复,我大成军威远播,令瀛倭丧胆,有功将士,需得重重封赏才是。”皇帝说道。

  “陛下圣明。”韦明宇恭声答道,“前线有功将士,张成钰将军已经拟了名单送来武殿,臣已然过目,陛下若要查看,臣这便差人取来。”

  “不急,不急,今日天晚,明天送来朕看一眼便是,张成钰所请,朕定会准了。”皇帝微笑着说道。

  “臣代前敌将士,谢陛下隆恩。”韦明宇躬身行礼道。

  “韦爱卿不必多礼,对了,朕听说,这次克复柳京,韦爱卿推荐的成文武和那个叫李昱的孩子,都立了大功,是么?”皇帝又问道。

  “回陛下,正是如此,他们二人率先突入柳京城内,奋勇当先,斩杀瀛寇将官多人,使瀛寇为之气沮。”韦明宇答道,“年轻一辈之中,他们算是难得的英才了。”

  “成文武出身皇室,忠勇自是不在话下,那个李昱,是北方戎狄海都汗帐下驸马,朕原本还担心他不能为我大成所用,而今竟为我大成抵御外寇,立下战功,我大成又多了一位年轻俊彦,将军揽才荐才之功,实莫大焉。”皇帝看着韦明宇,微笑道,“须知将军当年对此二人的评论,朕一日未曾忘记呢。”

  “臣当年的一番随意粗浅之言,想不到陛下一直记得。”韦明宇向皇帝拜了一拜,显得有些惶恐,“李昱本是我帝朝俊彦,曾患失忆之症,离家出走多年,流落北荒,那日比武失手杀死手足兄弟之后,方才恢复记忆,被其父李庭瑞接回家中休养,现已康复,此次随父出征,每战冲锋在前,屡立战功。臣原本有收其为徒之念,只是担心,他不要哪一天又失忆出走了,是以臣休了此念,改收慕容远山为徒,就是那日比武最后击败李昱之人。”

  “慕容远山,对,朕想起来了。”皇帝对韦明宇的回答显得很是满意,“将军快快请起,此非朝堂之上,朕只是随便问问,无须多礼。”

  “慕容远山能打败李昱,可见其武艺出众,又蒙将军收为门徒,当是国之栋梁。对了,此次出兵助高俪复国,怎地不见将军举荐慕容远山为将?”皇帝又问道。

  “回陛下,慕容远山文武双全,颇有智谋,臣已命其潜入东瀛,刺探彼国虚实,是以未让其随大军出征。”韦明宇答道。

  “噢,那现下他身在何处,将军可知道否?”皇帝接着问道。

  “现下慕容远山已探得重要军情,回到了帝都。其于东瀛之风土人情,军备虚实,兵将官民等皆有重要发现,臣这几日正与其一同整理记述,不日送往武殿枢密院为备考之资,陛下想要看看的话,臣整理完毕,便先呈给陛下一观。”韦明宇答道。

  “这个朕是一定要看看的,那就有劳韦爱卿了。”皇帝点了点头,“慕容远山这一次深入敌境刺探军情,功劳也不小,亦当封赏才是,回头将军呈报武殿吧,这个副将早该给他了。”

  “臣代慕容远山,谢陛下隆恩!”韦明宇赶紧拜伏于地,答道。

  “将军不必多礼。”皇帝摆了摆手,示意韦明宇起身,“戎狄北蛮那边,可有什么动静?最近边报可是少了许多,想是边境较以前安宁了?”

  “回陛下,戎狄大汗托穆尔尽起国内之兵,大举西征,仅留三子拉克申镇守统万城。”韦明宇答道,“自从上次托穆尔遣其叔海都汗与我朝和谈之后,戎狄一直谨守和约,再未犯我边境,臣以为,想是因为其主力西征,无暇东顾之故。”

  “他们上一次遣使来谈,要求和好,又许退还侵夺之土地,以长城为界,现在想来,应该就是为了这西征之故。”皇帝叹了口气,“而我军现下忙于抵御东瀛,也无力北征,这样一来,他们便无后顾之忧,这托穆尔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陛下所言极是,都说北蛮戎狄粗野无识,以现下之情势观之,彼等实不乏有见识者,确为我大成之强敌。”韦明宇说道。

  “只是不知他为何要举全国之兵西征?”皇帝转头看了看悬于墙上的巨幅地图,皱起了眉头问道。

  “具体详情,臣亦不太清楚,正着人暗中打探。”韦明宇答道,“现有的消息看,是西方白民诸国向东来犯,波及戎狄西部边境,托穆尔率军前往抵御,而今那里商路已全部中断,臣估计可能战事甚为激烈。”

  “仅仅是白民诸国犯境,难道还需要托穆尔举全国之兵西征吗?”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朕记得白民所在之地,甚是贫瘠,且自‘骊萱国’破灭之后,其境内各小国林立,再未成统一之势,何以能有强国为戎狄之大敌?这当中定有蹊跷。”

  “陛下所言甚是,骊萱国自分为东西两国之后,西骊萱早亡,东骊萱亦是苟延残喘,自守国土尚可,攻打戎狄却是不能。”韦明宇道,“这当中定有怪异之处,臣当多派人手,前往打探,侦知详情,报于陛下。”

  “嗯。”皇帝点了点头,象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李昱和海都汗的女儿分别已经有些日子了吧?”

  韦明宇一愣,他想不到皇帝突然之间又将话题转回到了李昱身上,“回陛下,海都汗此次亦随同托穆尔北征,其女明月随行,李昱现在高俪,二人天各一方,再会无期,不过想是会有书信往来的吧?”

  “少年夫妻,如此别离,也真是苦了他们了,呵呵。”皇帝叹道,“只是不只他们能否耐得住这相思之苦,或是各自移情别恋?”

  韦明宇似乎明白了皇帝这番话的用意,立刻说道:“回陛下,李昱虽与明月相熟,然二人并无婚媒之约,海都汗如今止有此一女,视为掌上明珠,似无意将她嫁于李昱,臣听闻李昱出征前,其父李庭瑞欲为李昱及其弟李斌娶妻,后因战事紧迫,女方悔婚,未能如愿。臣以此观之,李昱对其父与己之婚事安排并无异言,似亦无意娶明月为妻。”

  “这么说来,李昱便不是海都汗的驸马了,如此甚好。”皇帝点了点头,“若是朕猜得不错,女方悔婚,恐是心忧他此番征战或许会战死疆场,不能回归之故。”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样认为。”韦明宇说道,“民谣有云: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既此类也。”

  “此类事情,军中不在少数,此风绝不可长,长此以往,我大成便再无肯保疆卫土之士了。”皇帝说道,“李昱若是能再立殊勋,朕倒不妨赏他一门好亲事。”

  “莫非陛下要召李昱为驸马?”韦明宇微笑着问道,他脑筋急转,一边回想着皇室之中的公主郡主哪些到了婚嫁之龄,一边猜测着皇帝的用意。

  “韦爱卿说笑了,李昱虽有功勋,但凭此便要得一个皇室公主,这个驸马当得未免太过容易了。世家簪缨之族,会如何看朕?”皇帝笑着摇了摇头。

  “那陛下的意思是?……”韦明宇不由得起了好奇之心,追问了一句。

  “那和他相好的海都汗之女被称为明月公主,他昔日恋人有公主之号,朕自然也不能亏待了他,朕的公主他娶不得,属国的公主,却还是配得上的。”皇帝说道,“高俪王室一族,有待嫁之王室女子,不妨给他选上一个。”

  韦明宇此时方才明白皇帝的用意,不由得暗自感叹于皇帝的手段之高明。

  原本皇帝一直担心李昱和草原漠北部的关系,现在得知李昱和明月公主并无婚媒之事后,皇帝欲要以高俪王室公主婚配李昱,一来可向李氏一门及前线将士体现皇恩浩荡,二来可笼络李昱之心,并间接切断李昱同草原的联系,三来可示恩于高俪王室,表明助高俪复国之诚,可谓一举多得。

  “陛下圣明!臣佩服之至!”韦明宇当然不能将心中所想说出来,只是行礼颂道。

  君臣二人又谈了一会儿,韦明宇便告退了,皇帝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默默的看了看桌上的战报和奏折,对内侍监说道:“摆驾月华宫。”

  “遵旨!”内侍监赶忙应道。

  “着人去丹碧宫,将一书同东越国所贡‘龙口神机炮’一具取来,送往月华宫。”皇帝又命令道。

  “遵旨!”

  不多时,御辇便到了月华宫,皇帝下了御辇,抬头望去,一身白衣飘逸若仙的丽妃已然率众宫女跪伏于地,迎候圣驾。

  “地面上冷,别跪着了,赶快起来。”皇帝注意到丽妃这一次竟然行这样的大礼以示感激,心中温暖,他担心她着了凉,有心想上去扶她,但他知道,当着众多内侍禁卫之面,皇帝是不可以有这样的动作的,是以赶紧抬了抬手,说道。

  “臣妾谢陛下隆恩!”丽妃恭敬的说着,敬拜起身,上前迎驾。

  皇帝看着她缓缓站起,美丽的绣银“雪花绫”白色长裙沿着她的双腿铺开,沉甸甸的绸缎荡起如天山雪湖水般的波纹,呼吸为之一顿。

  月华宫白玉砌成的宫墙在无数照夜珠的映照下,透着温润的光亮,碧玉香炉中冒着袅袅的烟气带来的氤氲馨香,身边人面容姣美无比,如天上神妃仙子般耀眼,皇帝细细的体会着身边的一切,竟然有些恍惚。

  不知怎么,每一次来月华宫,他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皇帝知道,心爱的丽妃和这前代绝无的月华宫,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的,也是属于自己的,但他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有一天,会如同一场梦幻一般,在自己的面前消失。

  “陛下心神恍惚,可是有些疲倦了?”丽妃觉察出了皇帝眼神的变化,轻声问道。

  “噢,这几日政务繁忙,看得奏章多了一些,有些乏了,是以来爱妃这里,调养一番。”皇帝清醒了过来,笑着握住了丽妃的手。

  “陛下千万保重龙体,不可过于劳累。”丽妃温柔的说着,轻轻反握着皇帝的手指,扶着他缓步前行,“陛下今夜便宿于臣妾这里吧!臣妾最近新得了养生之法,正好可给陛下解困舒乏之用。”

  “那就有劳爱妃了。”皇帝心中一暖,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当然明白,丽妃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享受。

  二人入得殿内,皇帝一眼便看到白玉桌上,赫然放着一条张口怒目的挺直状青铜龙。

  “陛下将此物送到臣妾这里来,却是为何?”丽妃眼波流传,微笑着问道,“是要对付刺客么?”

  “呵呵,对付刺客,此物未免大材小用了。”皇帝笑道,“这是东越国进贡的‘龙口神机炮’,是攻战之具。”

  他当然明白丽妃是在明知故问,以她的聪明,应该是在看到这件东西的第一眼,便会明白自己的用意了。

  “东瀛军横行无忌,全仗火器犀利,这一次,朕决意要瀛寇也尝尝我大成的火器利害。”皇帝看着丽妃,接着说道,“如此不必多派兵马,多费时日,高俪便可复国了。”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丽妃的眼中满是惊喜之色。

  “枯树重花,白骨再肉,臣妾代高俪万千百姓,谢陛下隆恩!”丽妃再次拜伏于地,泣声道。

  “爱妃不必多礼,快起来吧。”皇帝上前扶住了她的胳膊,这一次是在宫内,他总算是可以触碰她的肌肤了。

  丽妃抬起了头,一双星眸泪光莹然,显得说不出的若人怜爱,皇帝强忍着想要吻她的冲动,伸出手捧起了她的脸,用指尖轻轻的拭去了她眼角的泪花。

  二人来到桌前坐好,丽妃细细的审视着面前的“龙口神机炮”,她似乎很难相信,这样一件铸造精美的龙形青铜器,会是一件杀人的利器。

  “此炮是东越王室所贡,外面的龙是用精炼青铜所制,腹内喷管则是精钢所铸,装好火粉铁丸,每发一炮,势若奔雷,当者无不糜烂,极是厉害。”皇帝给丽妃解说道。

  “臣妾听闻东瀛火铳可一人发射,或骑手于马上射击,不知此炮需几人操作?”丽妃问道。

  皇帝听了丽妃的问话,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

  他今天要内侍监从存放御用兵器的丹碧宫里把这龙口神机炮找出来送到月华宫,不过是为了告诉丽妃自己打算给前敌军队配备这样的火器,助高俪复国,以讨出身高俪王室的她的欢心。在他的印象中,丽妃生性温婉慈柔,从不触碰刀剑等兵器,对火器更是从未显示过关注,而现在竟然能针对兵器问出这样内行的话,着实令他吃惊不已。

  “爱妃不知,此炮为东越象军所用,是架在大象的背上的,由两名炮手操作发射。”皇帝答道。

  “那陛下若要用这炮打瀛寇的话,岂不是还要给王师多配大象?”丽妃瞪大了眼睛,好奇的问道,神情显得说不出的可爱。

  “那倒不必。”皇帝笑道,“大象性喜温暖湿润之地,北地寒冷,大象是来不了的,再说,东越和西越等国多象,其国人多以大象为座骑作战,是以有这象载之炮。我大成所用之炮,多架于炮车之上,以骡马挽曳前行,或置于城头施放,大象是不用的。”

  “此炮如此精美,造起来只怕是大大的不易罢。”丽妃用手轻抚着狰狞的青铜龙首,轻声问道。

  “这尊炮是东越王室贡物,是故在这装饰上下了功夫,当然战时也有用的,铸成龙虎兽形,是为了震慑敌军,爱妃能想见,此炮开火时,龙口喷吐火焰,远远望去,十分可怖。昔年先祖武皇帝北征,便有这神机炮数百门随行,形制较此炮为大,皆置于拖车之上,以健马拖曳,随大军前行,摧堡拔寨,屡立战功。北蛮欲以锐骑冲击,武皇帝将炮车列于军前,发火齐射,远望有如百龙吐火喷雷,北蛮心惊胆裂,死伤无数,遂大败而去。”皇帝遥想当年武帝神武,叹道,“武皇帝英明神武,威震四海,可惜后来子孙,再无有如武皇帝者。”

  “得天下易,守天下难。陛下守先帝之江山,天下安定,万民乐业,功业并不在武皇帝之下。”丽妃转过头,看着皇帝,剪水双瞳中满是敬佩爱慕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