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皇图 第233章 女神枪手
作者:海涵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安丽莎重新将精力集中到了眼前的鱼身上,在又抓了几条鱼上来之后,她拔出匕首,将鱼的喉咙切开,把鱼开膛破肚,除去了所有的鱼鳞以及内脏之后,又削了几根尖尖的枝条,将清理过的鱼串了起来。

  看到安丽莎不再捕鱼了,那名女子起身来到溪水边简单的洗了洗脸,安丽莎则用火药点起火来。

  女子洗完脸,目光不由自主的又回到了安丽莎身上,当她看到安丽莎很快点着了火,用刀熟练的切鱼时,眼中再次闪过异样的亮色。

  安丽莎点好篝火,将串好的鱼在火上烤了起来,很快,鱼烤熟了,安丽莎起身将鱼肉递给了她,瞥见了她的脸,这才看清了她竟然是一个很美的姑娘。

  只是现在的安丽莎,根本没有心思去琢磨她的容貌。

  安丽莎看着在那里默默的吃鱼的姑娘,知道自己现在如果问她的话,应该会从她嘴里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她并没有马上去问对方。

  一想到自己现在无依无靠的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以前自己所熟知的那个世界完全分隔开来,她的心就没来由的感到不安。

  强忍住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安丽莎使劲咬着手中的鱼肉,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到了那个姑娘的身上。和她大口的咬着鱼肉的野蛮吃相不同,姑娘是用细长的手指将鱼肉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放进嘴里,动作轻柔而自然,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

  从之前发生的情况来看,安丽莎猜测她应该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女儿,被土匪绑票了,可能是土匪没接到赎金,因此准备撕票,并打算在此之前先占些便宜,只是没有想到会遇上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杀星。

  不管怎么说,在这里遇上个美女总是好事。只是这个美女,未免太闷了些。因为到现在为止,她还没有和自己说过一句话。

  吃过了这顿鱼肉午餐,无心和姑娘套近乎的安丽莎收拾好东西,用溪水浇灭篝火,消除掉所有的痕迹,继续上路了。

  又往前走了大约两个小时,远处的树木不象刚才那样的茂密了,面前的道路也逐渐的清晰起来,安丽莎和姑娘走走歇歇,很快,在翻过了两个山头之后,一条大路出现在了面前。

  此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远处依稀可以看见房屋村舍,当看到这些时,安丽莎感到全身的血开始涌向眼睛,她的呼吸猛然变得急促,脚下不由得开始飞奔起来。

  因为眼前的房屋,并不是她所熟悉的样子!

  安丽莎几乎是发疯一样的冲进了这座看起来规模很大的镇子里,她站在了一座小石桥上,四下里转着身瞪大了眼睛张望着,打量着这个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街道两旁的房屋、店铺,道路中间的石柱,来往的马车,远处田间的村舍,转动的水车,和从他身边走过好奇的打量着他的人们,仿佛都是从母亲给自己读的那本当中走出来的一样。

  安丽莎现在不用问别人,就已经知道,如今的她,已经确确实实的处于接近西方的世界当中了。

  安丽莎有些颓然的在小桥上的石阶上坐了下来,她木然的看着周围的那些望着她的头上戴着缠头留着大胡子的男人,脸上全是苦涩的笑容。

  她明白自己为什么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了。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一点点的变得暗淡了下来,安丽莎望着家家升起的灯火,烦躁的心情渐渐的安定下来,她这才注意到,那个姑娘虽然骑着马,却并没有跟上来。

  安丽莎记起来她和那个姑娘可能是在镇口分开的,她起身刚打算去找那个姑娘,却看到一队拿着长矛和火枪的壮汉出现在街道上,向自己这边跑来。安丽莎看到他们似乎来意不善,不由得摸了摸腰间的长刀和手枪,但当他看清为首骑马的那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带有弯月形红玛瑙饰物的缠头时,想了想,还是将手放了下来。

  这些人冲到了桥上,将安丽莎围了起来,用长矛和火枪对准了他。安丽莎平静地将腰间的手枪取出放在了地上,微微张开双手,做出了不想动武的表示。

  一名壮汉将手枪捡了起来,交给了骑在马上的那个他们首领模样的人,对方接过了手枪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皱。

  对方说了一句话,安丽莎听不懂他的语言,便摇了摇头,表示不明白。

  对方显然很是博学,又用另外一种语言问她,她还是摇头,对方打量着她的脸,象是明白了什么,突然改用中土语问道:“你是从哪来的?来这儿干什么?”

  “我是过路的商人,和同伴失散了,”安丽莎镇定地说道,“我遇上了哥莱卡匪帮,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这些都是从匪徒手里抢来的。”

  对方紧紧盯着安丽莎,象是要把她看穿,安丽莎脸上尽量保持着无害的笑容,但却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她已经决定了,如果一旦对方朝自己动手,自己就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反击。

  就在刚才这一会儿的功夫,她已经决定了将对方所有人全都干掉的最佳行动方案。

  对方皱了眉好一会儿,将手中的手枪抛还给了安丽莎。

  “不要惹事。”他的中土语似乎懂的也不多,又简单地说了一句之后便转身打马而去,围住安丽莎的壮汉们也都收起了长矛和火枪,随那人离开了,丢下安丽莎一个人在那里。

  安丽莎看着四周,叹了口气。

  她知道,自己得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够回到母亲身边了。

  此时的安丽莎并不会想到,曾经有人和她一样有过这样的离奇遭遇,并且更加的怪诞。

  而这个人将改变她今后的命运。

  高俪国,平阳城郊,江源镇,成军大营。

  江源镇距平阳城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但李昱率军到此时,却并没有碰到一个东瀛军的士兵。

  更让李昱感到惊奇的,是江源镇地形险要,扼守南北通路,东瀛军却并没有打算要防守这里,也没有破坏掉这个小镇,而是将它完整的留给了自己。

  对此孙海涵的解释是,东瀛军可能知道同成军骑兵野战讨不到便宜,是以干脆放弃了在平阳城外的一切村镇,厚集兵力在平阳城,打算利用平阳城的坚固工事来同成军进行决战。

  金飞虎也赞同孙海涵的观点,但李昱总是心中不安,他总觉得东瀛军将这座小镇留给成军,很可能别有目的。是以成军进驻后,在他的严令下,扎下了坚实的营盘,各处均有如铁桶一般。

  在李昱看来,这座小镇可以作为成军进攻平阳城的前出基地,张成钰给他的任务是吸引东瀛军的兵力,他自然需要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还要距离平阳城很近,而这座小镇刚好满足这些条件。

  虽然做了严密的布置,但李昱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此时已是夜晚,李昱带剑在大营内各处巡视。

  走了一会儿,李昱不知怎么看到了远处的一处营帐里闪动着红色的火光,还有时不时传来的叮当打铁的声音。

  李昱加快了脚步,来到了这处营帐前,掀开了门帘,里面扑面而来的是阵阵的热流,李昱看到一老一少两个铁匠——看上去象是父子俩——正一个抡大锤,一个抡小锤,锻打着一根烧得通红的铁条。

  看到这一幕,李昱想起了自己去浙江龙泉刀剑厂向正武堂的师傅们学习打造龙泉剑时的情景。

  两名正在打铁的铁匠注意到了李昱,但并没有说话,而是仍然的继续着锻打工作。李昱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观察着他们的动作。

  过了一会儿,两名铁匠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年轻的铁匠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向李昱问道:“将军想打什么吗?”

  李昱听到他的问话,突然想找回当年的感觉,便笑着说,“我想打一把刀,自己动手,用一下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吗?”

  李昱说着,掏出一枚银铢,递给了年轻的铁匠。

  年轻的铁匠有些奇怪地看着李昱,目光最后落在了李昱那双干净白嫩的手上,嘴角露出一丝揶揄的笑容。

  “将军您不是信不过我们刘家的手艺吧?我们打造火铳那是差点,刀矛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李昱知道他们是大军征集而来的当地高俪工匠,正连夜为大军打造必要的攻城器械,自己要借用他们的工具,很可能会耽误了他们的活儿。

  “不,我只是想自己试试。”李昱笑了笑,说道,“就一会儿,不会误了你们的工的。”

  此时年老的铁匠走了过来,年轻的铁匠将银铢交给了父亲,“爹,这位客人想用咱们的家伙试试手艺。”

  老铁匠看了看这枚银铢,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之色,他随即走上前来,拉起李昱的手看了看,呵呵一笑,说道:“不瞒您说,将军,您这双手,看上去还真不象是干这个活儿的啊。”

  李昱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既然将军想试试,那就来吧。”一脸风霜之色的老铁匠宽厚地笑着点了点头,“不过,您可得抓点紧,天可不早了,我们本来是想再干一会儿就收工的。”

  李昱点了点头,起身来到火炉膛前,双眼紧紧地盯着火苗,老铁匠和儿子有些好笑地对望了一眼。

  李昱用火钳夹起了一根粗大的铁条,放到炉火里烧了起来。烧红之后,李昱便抡起了锤子敲打起来。

  看到李昱的动作象模象样,老铁匠和儿子又对望了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之色。

  不多时,一把刀便打出了形状。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老铁匠看着这把表面粗糙但刀形却别有风格的短刀,感叹了一声,目光转向李昱,“好刀,真的是好刀。”

  李昱的双手这时传来一阵刺痛,不由得难看地咧了咧嘴。

  “手怎么样?”老铁匠笑了笑,说道,“这一会儿便磨出了好几个大泡,来,我给将军上了点药。”

  “谢谢老人家。”李昱看着已经用干净的白布包扎起来的双手,感激地说道。

  老铁匠将刀的细部处理好,递给了李昱,和他攀谈起来,并做了下自我介绍。老铁匠姓刘,家里排行老六,人家都叫他刘老六,那个年轻铁匠则是他的儿子刘祥。

  “你们的生计本来就很艰难,这一次还要你们过来帮忙打造军械,真是对不住。”李昱看着这父子俩,有些抱歉的说道。

  由于连日剧战,成军将士的兵器损耗很大,急需补充,所以在到了江源镇后,孙海涵便征集当地的工匠帮忙制造兵器,补充军用。这些工匠同时还要为火器部队制造架具,任务很是繁重,但他们为了能够早日驱除敌军,日夜劳作,并无怨言。

  “这些倒是没有什么,盼将军这一次旗开得胜,将东瀛贼寇逐出我国。”刘老六笑着说道。

  “将军可听说附近有座青椅山吗?”刘祥突然说道。

  “听说过,那里据说有一处堡寨,曾有一股山贼盘踞,山上有一位高俪名宿修筑的别墅,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向来有‘能进不能出’之名,高俪官兵也奈何他们不得。”李昱点头道,“而后东瀛军至,山贼弃堡遁去,我曾派人前去查探,那里已然废弃,空无一人。”

  “将军果然精细,竟然已经派人查过那里了。”刘老六笑了笑,说道,“不过,将军派去的人可曾查到那里是否有地洞?”

  李昱猛然惊觉,他连连点头,谢过老人,便快步离开了。

  李昱往自己的营帐走去,这时远处两个武婢将一个木架移到了很远的距离上,将十个瓦罐在上面摆好,然后跑开,李昱看到孙海涵的妹妹孙书瑶举起了一根长长的六棱大铁棒开始瞄准,发现她竟然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射击之后,李昱不由得暗暗心惊。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随着枪口喷出的淡淡火苗和十声清脆的枪响,十个瓦罐被瞬间打成了碎片。

  “好!”武婢们齐声叫起好来。

  孙书瑶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李昱在看她,她若有所思地神看了看手中的六棱铁棒,麻利地开始用无比熟练的手法装弹。

  李昱好奇的走了过去。

  “再远一些。”孙书瑶平静地说道。

  负责摆枪靶的武婢答应了一声,开始将木架挪向更远的位置。

  在瓦罐摆好之后,孙书瑶也重新装弹完毕,她再次举枪开火,十枪连环射出,又是准确无误的将十个瓦罐击得粉碎。

  孙书瑶的枪法再次引起了武婢们的喝彩,喝彩声吸引了大营中的其他官兵过来站在一旁围观。

  一个军官注意到李昱的到来,向他跑了过来。

  “枪法太准了!真正的百步穿杨!”军官对李昱说道,“打了这么多枪,愣是没有一枪不中!我从小到大,还没见过枪法这么好的。”

  李昱点了点头,目光始终盯在了孙书瑶的身上。

  在又准确的击碎了作为标靶的瓦罐之后,孙书瑶重新将子弹装好,招手叫过一个武婢,对她说了几句,武婢点了点头,一边喊着远处的同伴,叫她们不要再摆瓦罐了,一边将一根细细的竹竿插在了更远的地方。

  看到她的动作,本来热闹的人群里一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用吃惊的目光看着孙书瑶。

  孙书瑶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群投射来的异样目光,她从容的将这根六棱铁棒也就是“十连铳”的弹药重新装好,举了起来,屏气凝神的站在那里,仔细瞄准之后,猛然扣动了扳机。

  一声枪响,远处的竹竿的顶端瞬间在一股白烟中炸断,一小节断开的竹竿在空中转了几圈,掉在了地上。

  看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周围的官兵们先是一愣,紧接着便又开始鼓掌喝彩起来。

  孙书瑶继续开火,在人们的喝彩声中,远处细长的竹竿被一枪一枪打断,十枪响过之后,只剩下短短的一节还留在地面上。

  孙书瑶似乎对人们的喝彩声充耳不闻,她仔细地看了看已经打光了子弹的十连铳,将这根六棱铁棒放在了桌子上,没有继续装弹。她想了一会儿,向武婢们点了点头,示意试射到此为止了。这时她才注意到向自己走来的李昱。

  “书瑶小姐好枪法!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李昱满脸敬佩之色的对孙书瑶说道。

  他当然知道,哪怕是在后世,那些在军队里经过严格训练的射击高手,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也是很难打出这样弹无虚发的成绩的。

  听了李昱的赞美,孙书瑶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刚才的试射,主要是她想要了解手中的这种火枪的极限性能。

  “书瑶小姐如此精准的枪法,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李昱问道,“不知书瑶小姐是怎么练就如此本事的?”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如此而已。”孙书瑶笑了笑,回答道,“我自小便爱好火器射击,父母曾聘请西洋名师为教练,研习多年,至今未有一日间断,此刻一时手痒,让毓秀见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