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大亨 第111章 赚钱不多
作者:廊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谭俏还记得麦小白,见面就说:“你以前做替身表现不错,现在继续这么来,知道吗。”

  “我知道的,导演。”比起以前,麦小白现在面对导演,就比较自然一些了。

  芦芳生本人也在现场,执行导演还特意带麦小白,去跟芦芳生打了个招呼:“阿生,给你做替身的麦小白,你看你们身形是不是很像。”

  芦芳生坐在躺椅上,一只脚搭在小凳子上,卷起的裤管,可以看到脚腕的地方绑着冰袋在敷:“麦小白你好,辛苦你了。”

  “芦哥客气了。”

  招呼打过了,执行导演就给麦小白安排拍摄内容,尽管他没有正面镜头,还是拿到了一个剧本。剧本上面都用绿色彩笔,把麦小白需要做的动作给标识了出来,基本上除了露脸,大部分本该芦芳生演的内容,都是麦小白来。

  他的戏份,基本上就相当于巨星的替身了。

  很多巨星拍戏没时间,往往都是请好几个替身,专门替他演戏,而巨星自己,只要抽空过来,拍几个露脸的戏份就可以了。为什么很多人感慨这是个靠脸吃饭的世界,从替身演员身上就能得出答案了。

  有的人拼死拼活的演戏,但是不露脸,只能拿几百块钱的替身工资。

  有的人根本不来拍戏,只是偶尔抽空露脸说几句台词,就是上百万的片酬。

  没法比。

  麦小白也不会去比较,比较这个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心理不平衡,他现在就只想把这一个星期的戏拍好,不能露脸那就努力发挥好肢体演技,争取给导演留下好印象,等待下一次有露脸的机会。

  “来来来,往这里站。”还没吃饭,执行导演就开始安排麦小白进行站位了。

  他现在的站位,属于光替的工作,配合灯光师进行修正,让人物出现在镜头中时,光线不会出现偏差。

  光替在娱乐圈是很常见的替身,光替站好了位置,演员就能直接找到自己的位置,不需要耗费体力任由执行导演摆布,而且用光替,执行导演也好吆喝。

  总不能对着明星大呼小叫,把明星跟群演一样赶来赶去。特别是有些龟毛的明星,执行导演根本使唤不动。

  配合了半个小时,把上午的站位弄清楚,剧组终于开饭了。

  早晨的饭还不错,包子和加豆浆,还有一颗咸鸭蛋。

  领了自己的饭,麦小白没往人堆里挤,直接蹲在了墙角处。正在剥咸鸭蛋呢,忽然有人过来跟麦小白打招呼:“麦哥。”

  麦小白抬头。看到是个穿小日本军装的群演,面相有点熟,但是记不得叫什么名字了:“哦,你是?”

  “我是汪传润啊。以前麦哥你带队的时候,我跟着你跑过两次群特,其中有一次,也是在《最后的战士》剧组。麦哥你现在不带队,我们都想你了。”汪传润有些自来熟。不过话语中,能够感觉到还是很尊敬麦小白的。

  麦小白以前每天都要带队,还得自己演戏,带过的人太多了,对汪传润印象不深,不过对方能过来打声招呼,他还是很高兴的:“现在出来瞎跑跑,你现在领队是哪个?张老大带你们?”

  汪传润有些不爽的表情:“是那个李戡。”

  “哦,李戡带你们队。”

  “浩哥你不知道,这个李戡人真差劲。平时带队就跟他皇帝老子一样,一天到晚就会骂人,真出了事,胆子比谁都小。上次有几个武行打我们群演,他就在旁边站着,一句话不敢吭。”汪传润大倒苦水。

  麦小白跟李戡并不熟,也就是吃过两顿饭,不过李戡给他的感觉很不好:“领队吗,不都这样。”

  “浩哥你就不是这样啊,我们不少群演都跟过你跑戏。谁个不说你是这个。”汪传润比划了一个大拇指。

  “太夸我了。”

  “是真的,我认识好几个群演,说起领队,都说浩哥你脾气最好的。最维护群演。别的领队都什么玩意啊,就会在我们面前装比,在其他人面前跟孙子一样。可惜浩哥你不带队了,不然真想跟你一起跑戏。”

  “呵呵。”听着别人夸自己,麦小白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自己虽然只当了一个月的小领队。但起码没白做,有人还记得自己。

  “对了,浩哥,你现在演什么?”

  “我给芦芳生做替身。”

  “哦,麦哥你会武。我要是会武就好了,我也去当武行,省的天天演小日本鬼子,我来快三个月了,马上就成鬼子专业户了。”

  “你都在演日本鬼子?”

  汪传润猛点头,狂吐槽:“是啊,我在《左、轮、手、枪》里面演小日本,《最后的战士》里面演小日本,《共赴国难》里面演小日本,《希望使命》里面演小日本,《傻儿传奇》里面演小日本,《潜伏在黎明之前》演小日本,《黎平1934》里面还是演小日本,现在又来《最后的战士》演小日本了。”

  “哈哈,那你还真跟日本鬼子有缘啊。”麦小白笑出来。

  “唉,反正去过的所有战争戏、谍战戏,全都是小日本。”

  麦小白拍了拍一脸忧伤表情的汪传润:“电影厂每年杀小日本几个亿,不是没道理的。”

  汪传润叹气:“可我现在演小日本都演要吐了。”

  正跟汪传润聊他的鬼子专业户头衔,冷不防又走过来一个人,操着皮笑肉不笑的话,凑过来:“哟,这不是麦小白吗?好久不见了啊,老大前两天还问我说,麦小白不知道搞哪去了,今天就碰见了。”

  说话的,正是刚才汪传润吐槽的李戡。

  麦小白看着李戡,打招呼:“李哥看样子最近过得还不错。”

  李戡有些得意的说:“跟老大后面瞎跑跑,一个月多赚点零花钱而已,你怎么样,跑上特约了吗?还是在跑群演?”

  “我现在在演替身。”

  “替身演员啊,又苦又累还拿不到钱,一天几百,有四百块吗?没四百事实上干着还不如跑群众,伤到哪,就亏大了。”李戡貌似好心的提醒。

  麦小白笑了笑:“是啊,比较幸苦,赚钱也不多,一天就700块钱,不是杨导打电话让我帮忙,本来是真不想来的。”

  演员拍戏的一大爽点就是可以正大光明的吃豆腐。

  一般情况下想搂个妹子,都不容易,拍戏的时候,反而不想搂都得搂下去,还得搂的紧紧地。

  麦小白现在就是,搂着石安妮,让她的头枕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后安静的看河水流淌。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身为演员的成就感之一。

  当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享受到。

  “卡!好,这条过了。”

  揉了揉被枕的快麻木的肩膀,麦小白也是醉了。一场搂妹子的戏,整整拍了半个小时。谭俏对文戏部分的处理,显然没有对武戏部分那么得心应手。

  石安妮扭了扭脖子,单手搭在麦小白的肩膀上,跟他一起往回走:“麦小白。”

  “嗯。”

  “你的肩膀挺踏实的,不错。”石安妮笑着开玩笑。

  麦小白故作惊讶:“我隐蔽的这么好,妮姐你都能看出来?”

  “我是说真的,你还以为我开玩笑啊,以后追女仔,就让她靠你的肩膀,只要是个细心的小姑娘,肯定能感受到。人的肩膀下面就是心跳,而听一个人的心跳,最能感受到了这个人的本质。”

  石安妮是个很和蔼的人,年纪大了点,但喜欢做小女生姿态,爱笑爱闹,麦小白对她的感觉很好,感觉就像是邻家大姐。

  “呃,妮姐,你是不是言情小说看多了啊?”

  “找打啊你,妮姐给你传授经验呢。”

  “哈,那我得牢牢记住了,改天找机会,亲自去实验实验。”

  走到演员休息区,就看到有不少像是游客的人,正把芦芳生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要签名和合影,还有记者在一旁拍照。

  显然是来探芦芳生班的粉丝们,大多数都是女生。

  石安妮自然有助理上千。替她吹小电扇,然后有化妆师过去给她补妆。

  麦小白则准备往墙角去躲阴凉,他今天把自己的小板凳带来了,现在他已经喜欢每次去拍戏的时候带着小板凳。以前会不好意思。觉得小龙套还带凳子去剧组,装大牌么。现在想法又不一样了,只有休息好了,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去演戏。

  才落座不久,就有芦芳生的两个女粉丝向他走过来。

  麦小白没注意到。他拿着一本《演员心理学》,正在趁着拍戏间歇,琢磨琢磨。

  “你好,请问你是麦小白吗?”女粉丝问他。

  “啊,我是啊。”麦小白不明所以,不知道这两个芦芳生的女粉丝找自己什么事。

  “非常感谢你为我们家芦芳生扮演替身,这里有一份小礼品,希望你收下,以后多多关照我们家芦芳生啦。”女粉丝将一个巴掌大的纸袋子,递了过来。

  麦小白下意识的往芦芳生那个方向望去。正好看到芦芳生也看向他,还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一瞬间,麦小白就明白了,应该是芦芳生跟粉丝们说,麦小白是他的替身,然后粉丝就过来送一份礼品表示感谢。

  麦小白见过几次粉丝探班,这些粉丝都会带来一些礼品什么的,用来送给偶像,和偶像剧组的同事们,希望这些礼品能让偶像的同事们。对他们的偶像更好一些。

  麦小白对芦芳生点头表示感谢,又站起来接过礼品,很客气的说:“哦,谢谢。谢谢,其实都是芦哥在照顾我。”

  “那再见喽,祝你拍戏顺利。”

  “谢谢。”

  两个女粉丝走了回去,麦小白拿着礼品又坐回了小板凳上。

  小礼品袋子里,装着一包杨梅和一包可以吸的果冻,礼物不算贵重。但是麦小白捧着这两份礼品。心头一刹那有万千触动。

  他看了看被粉丝围住的芦芳生,只觉得自己奋斗的目标,就包括眼前的情形。

  有粉丝前来探班,送礼物送关心,求签名求合影。

  这才是做明星的感觉!

  这才是梦寐以求的人生!

  “迟早我也要有一群脑残粉!”麦小白撕开一包杨梅,捏出一颗塞进嘴里。

  味道真酸爽!

  ……

  脑残粉的刺激,让麦小白一下午都保持住了亢奋,得到谭俏好几句夸奖。

  拍戏到六点准时收工。

  回来接到张燕发来的消息,说刘伊瑶报名跟组了,明天就走,去嘉兴拍戏。

  跟组的工资是2500元一个月。

  麦小白便给刘伊瑶发了个短信过去,调侃让她不要被拉进了传销组织。电影厂的北漂们,基本上都知道传销和跟组经常挂钩,麦小白昨天还遇到两个打着帮人介绍跟组戏的传销人员。

  对于跟组演员,在娱乐圈很常见,也不是电影厂独有的。

  很多剧组都不固定在一个地方拍摄,常常会去一些偏僻的地方拍戏,地方偏僻了,自然不能像在电影厂这么随意,想找多少群演就找多少群演。所以剧组都会提前招一批跟组演员,到了地方,就可以随意的使唤了。

  李玉凯当初就跟组去过上.海拍戏。

  一般情况下,跟组演员的工资都是3000元,然后副导演再扣一点,就只剩2500元了。算起来一天也有八十多块钱,相当于每天都跑群特了,所以跟组演员相对而言,要比群演高档那么一点。

  当然,除了一部分跟组演员是为了钱,大部分跟组演员是为了学习才去的。

  在剧组里,跟组演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今天演游客,明天演卖报,后天坐电车,大后天打电话,总能找到个通告。有时候没通告,剧组甚至会拿跟组演员当场工使唤,安排做一些杂务。

  这些都是学习,而最方便的学习,其实是在剧组里,空闲的大把时间,能够接触到一些老演员,让他们传授一些跑剧组的经验。

  这些经验非常宝贵,很多都是在电影厂学不到的。

  基本上跟组演员跟一个剧组下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回电影厂之后。跑特约很轻而易举。至于李玉凯当初为什么跟组回来之后,没跑上特约,他自己检讨过,别人学习的时候。他跑去上网了……

  总而言之,刘伊瑶要去外地了,起码一个月以后才会回电影厂。

  “胡雪琼当上了演员助理,刘伊瑶去跟组,现在都忙忙碌碌起来了。认识的朋友,怎么越来越少了呢?”麦小白感慨。

  洗完澡,打开电脑,QQ一直在闪烁。

  李玉凯发来的消息:“麦小白,刘伊瑶要跟组去了,你知道吗?”

  “我知道,张燕跟我说了。”

  “唉,跟组了,就见不到人了。”

  “怎么,凯哥你有想法。想要尾行?”

  “没有。”李玉凯果断否定,随即又发来消息转移话题,“18号《我是路人甲》点映,去不去看?”

  麦小白看了一眼日期,今天是6月15号,还有三天时间:“看啊,怎么不看,能买到票吗?”

  “应该能,到时候一起去吧。”

  “好。”

  “你负责叫上几个妹子。”

  “看个电影,叫什么妹子啊。我不叫。”

  “我们几个老男人看电影有毛的意思啊,叫几个。”

  “你去叫吧,我反正不叫,又不是泡妞。”

  虽然说麦小白不想叫妹子。可到了18号这天,架不住李玉凯的撺掇,还是给赵子晴、胡雪琼、夏霞她们几个打去了电话,询问去不去看电影。好在几个妹子,要么没时间,要么没兴趣。都没来。

  于是乎麦小白、李玉凯、季翔和闫磊,四个光棍,跑去了电影院。

  《我是路人甲》是7月3号全国上映,今天这场是超前点映,为了试探观众反响的。他们四个买的是晚上七点半的场,买票进去后,发现厅里面人并不多。这部电影在电影厂,尤其是北漂群体中,知名度还是不错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多少人来看。

  等到开始上映了,才坐满了一半人。

  麦小白只看到一个熟人,韦唯。韦唯一个人来看,正好麦小白旁边没人,就坐了过来。

  “怎么人这么少?”

  “可能是点映,没多少人知道吧。”

  伴随着说话声,电影开始放映了。

  当当当当,广电的龙标Logo,在熟悉的音乐中绽放。

  几段Logo结束后,雪乡映入画面,小伙子万国鹏不想一辈子呆在老家,他跟父母央求后,终于得到许可,开始前往电影厂寻找梦想。

  他坐车来到了电影厂,三轮车师傅拉他去镇上,结果说好三十,师傅却把他的一百块钱拿着就跑了。

  没地方住的万国鹏经人点拨,去了网吧包夜,正好遇见了一个小帅哥,小帅哥没好气的告诉他,新人应该先去办.证,然后在老工会等戏,早晨四点半就去。

  接着万国鹏又遇见了小饭店的老板沈凯,沈凯也是一名渴望成名的演员,好心的带万国鹏去租房子,正好在租房的地方,看到了那个网吧的小帅哥寇俊。沈凯骂寇俊整天就知道睡觉,不去拍戏。

  寇俊反驳说,古天乐老了,影坛就是他的了。

  总之万国鹏就在这里住下了,平时则去沈凯的小饭店吃饭。

  在饭店里,万国鹏还遇到了另一群人,有个叫覃培军的矿工,来电影厂当群演,有个叫周鹏的群演,整天忙着拉关系,有个叫王喜来的武校学生,励志做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