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美利坚 第七十五章 欧洲见闻(2)
作者:远航sky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随后的日子里,威廉没有再去参加所谓的酒会,一帮子低层次的商人,不值得他浪费时间。不过在几次酒庄发布会上,倒是一掷千金的买下了50万美元的极品红酒,再一次震撼了那些贪婪的资本家。就连几次被推脱的酒会,所引起的小商人的不满,也平息了下来。现在所有人都看出来,人家可是真正的富豪,做的都是大生意,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

  在巴黎整整呆了半个月,凯蒂也有些厌烦了巴黎的浮华和虚伪。一家人又开始环法旅行。威廉重点考察了全法的重工业,目前,法国的原钢产量不过400万吨,生铁也不到500万,论起重工业实力跟它的世界大国地位严重不匹配,全靠海外的殖民地,才能维持大国的面子。

  不过法国的化学工业倒是不错,在欧洲也算得上排的上号,虽然远远不及德国。

  经过近半个月的考察,威廉心里有了底,尽管法国的军工生产效率很高,但在被占据大量土地的形式下,再高效的动员能力,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战略空间的被压缩,不是一些枪支弹药能弥补的。

  回到巴黎的小两口受到瓦尔第的热烈欢迎,通过纽约的银行帮忙,老头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这个年轻人能量庞大,旗下的产业涉及到最赚钱的买卖。据华尔街的评估,其产业潜在价值高达15亿美元,就是明面价值也高达近10亿。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富豪。

  据说就连摩根,洛克菲勒家族等掌握美国经济命脉的超级势力,也开始重点关注这股势力,已经有意向,似乎这个小子已加入到犹太势力的外围。

  这座庞然大物也引起了银行总部的关注,现在正联合法国国内的资本家,试图和他建立起合作关系。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也许是第一个真正开始接触的法国人。

  对于瓦尔第抛来的橄榄枝,威廉没有理由不接纳。鉴于他在美国实业的强大,瓦尔第希望能在钢铁、能源方面展开合作。

  威廉痛快的答应下来,财团的钢铁产量已相当于法国年产量的一半,在法国资本更多的抢掠世界的时期,只有好处。不过他提出一点,希望法方向财团提供大笔的资金贷款。

  这是一个坑,在一战前,法郎实行金本位制,1法郎含金量为0.29克,相当于美元的1/5,但在本土爆发的战争,耗干了法国的最后一滴血,一战期间,法郎币值与黄金脱钩,法郎开始大幅度贬值。

  威廉计划,以钢铁,石油,粮食、军火为本钱,大量的借贷法郎,等一战爆发后,一方面用大幅贬值的法郎还款,挣取巨额的差价。其次,有大量的贷款在手,法国为了尽快的筹集资金,只能大量购买财团的产品,免得借出去的钱打了水漂。如此,在一战中,自己就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他拒绝了法方的高利贷借贷,这种脑残的贷款利率,也只有更加脑残的俄国人才会上当。

  之后,兴业银行的董事长、商业联合会的会长等相继出马游说。威廉放宽了条件,同意以优惠价,每年提供不少于50万吨的钢铁和其他产品,对石油的需要要弱一点,但也每年不少于350万桶。

  但在借贷的拉锯战中,却陷入了僵局。在一次私人的酒会上,威廉对瓦尔第说道:“我的初衷不变,分5年,总计借贷25亿法郎,借贷期5—10年,但利率必须不高于5%,这是我的底线。如果不同意,我也只有非常遗憾了”。

  瓦尔第有些为难的说道:“您的贷款金额太过于巨大,要知道,法国对俄国一年的贷款还不到100亿法郎,况且您的利率要求还这样低,恐怕董事会是不会同意的”。

  威廉笑了笑,说道:“我也可以做出让步,在第一年钢铁,石油的基数上,每年会以10%的增幅扩大,按国际市场的95折结算,借贷期限内,这项协议不变”。

  瓦尔第急速的盘算着,如果按照50万吨钢铁的优惠价,转手后,每年至少会带来上千万法郎的利润,加上石油和其他产品,每年数千万法郎的利润,也差不多能弥补低利率带来的损失了。

  重要的是,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物资来源地,即使爆发战争,也不至于手足无措。不要以为法国人都是笨蛋,欧洲的局势连普通人都有感觉,不要说这些精明的商人政客了。

  经过双方数轮的磋商,最终签订了协议:威廉旗下以钢铁、石油、化工、奢侈消费品为出口产品,按市场95折价格结算。兴业银行为龙头的财团在5年内提供总计25亿法郎,利率5%的巨额贷款,第一期总额为10亿法郎,在今年内到位,还贷期7年,最终以法郎结算还贷。骄傲的高卢鸡还是很相信法郎的坚挺。

  看着一群脑满肠肥的资本家举杯欢庆,威廉冷笑几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帮家伙绝不会想到,一战的残酷性。嘿嘿,虽说是按10%的增幅提供产品出口,看似很吃亏。但不要忘了,一旦开战,所有的战略物资都会翻着跟头涨价,而财团的产业却有巨大的优势。拥有自己的原材料基地,成本很低廉,除了人力成本会升高,其他的受战争影响不大,但大幅度的盈利增幅,这些损失会上百倍的补偿回来。

  重要的是,这些巨额贷款,会极大的增强财团的实力,在一战前的实力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大致算了一下,算上贬值幅度,起码有两亿美元的差价油水,又是一笔大买卖。

  将消息传回财团的高管们,具体的操作自然有这些精英们负责。法国的事算是告一段落。

  考虑到一战中,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太过于恐怖,威廉打算干脆在法国的比斯开湾附近租赁一个小岛,秘密的开始囤积钢铁、粮食等战略物资。力争在1917年囤积足够的战略物资,到时候价钱提的再高,英法也会抢着要。暴力抢劫啊。

  这件事自然有秘书去办,有这个严肃刻板的秘书出面,特战队的帮助,加上自己和法国还在蜜月期,个把荒岛不费什么事。由于属于私人领地,倒也避免了不少麻烦,欧洲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要更大,因为他们的财富更为集中,所以这个荒岛也成为财团对欧洲大陆的一个前哨。

  威廉拖着还留恋于法国精粹的艺术品的媳妇,踏上了去德意志的旅程。虽然他对法国的钱感兴趣,但更看重德国雄厚的科技能力。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先进的技术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究出来的。在这方面,日耳曼人远远走在世界前面。

  自1882年,德、奥、意签署了同盟条约后,德国以大哥的名义领导着这个欧洲强大的集团,但它有着巨大的先天缺陷,四周被很多敌对国家包围,海洋又是英国人的自留地,得不到殖民地财富和资源的补充,又面临着二线、甚至三线作战。是一战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加上识人不明,连意大利两面三刀的习惯性背叛,也视而不见,最终输掉了民族的气运。

  威廉也算是个“德粉”,对两次大战德军显示出的强大,非常喜欢。宅男嘛,都喜欢YY,就连前世的家里还收藏者一套二战德军军服(额,当然是仿制的)。

  不过他对小胡子的灭绝人性却极为厌恶,自打看了《辛德勒名单》,这种厌恶已攀升到最高。不要说什么“都是底下人干的,他不知道这些”的狗屁话,没有小胡子的首肯,谁敢杀死几百万的犹太人,他活的不耐烦了。

  他这次来,有两个目的。首先:希望能获取一些钢铁、化工、军工、精密机床技术等发面能有所斩获。对克虏伯、拜耳、西门子、巴萨夫等知名企业可是垂涎三尺啊。

  其次,他也想和德国的人才市场拉上关系,要知道,一战后,德国经济陷入衰退,大批失业的高端技术人才,工程师可都是巨大的财富,也是今后财团发展的助推器,绝不能放过。

  威廉首先来到勒沃库森,这里是拜耳公司的总部,拜耳是世界级的制药公司,目前他的阿司匹林,被称为世纪之药。拜耳公司现在还不彰显霸气,虽有阿司匹林这个香饽饽,但受到英法的制约,规模不是很大。

  不过它碰了大钉子,日耳曼人的严肃高傲,还是拒绝了威廉的合作意向,虽然他很有钱,但买不来合作机会。

  无奈之下,只好另想办法。在拜耳的碰壁不是偶然的,德国现在还不是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德皇威廉二世对国内的控制很强,这些都是难题。

  在法国的那一套做法也不可取,德国更注重的是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再者德国现在的工业规模欧洲第一,想用些钢铁、石油就打发他们,基本算是妄想。现在还不是后世,德国对石油的欲望不是很大。

  看起来,得想个什么办法来突破,让高傲的日耳曼人能认同自己。

  =========

  (新人新书了,大大们多多支持,给点推荐和收藏啊,谢谢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