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美利坚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战时体制(下)
作者:远航sky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1917年10月3日,国会正式通过了。大幅度提高了公司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独身者从3000美元降到1000美元,已婚者从4000美元降为2000美元。税率从2%提高到4%。对收入超过5000美元者,征收个人所得附加税。税率送5%到63%。公司所得税从2%提到6%。超额利润税提高为20%到62%。,根据投资获利超过规定额的比率征收。

  加税法案从1917年7月1日起执行。此举顿时惹来一片叫骂之声,在战争中发财的人很多,大部分都需要交纳高额的税收。尤其坑爹的是,10月通过的法案,提前三个月执行。搞的大部分人都猝不及防。

  威廉也不例外。这才算完前三季度的利润,这就跟着来了。他老母的光是半年的利润就要多交一个亿的税。实在是心疼啊。

  尤其是还有一条更坑爹,各类证券和票据征收战时附加税。这不是给后面的股灾添上一把火嘛。他喵的,这个政策不取消,炒股还得交纳大笔的税收,简直是刮肉啊。

  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来不及了。不过比起从股灾中赚取的巨额利益,这点附加税也不算什么了。他暗暗下着狠心,既然美国政府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了。19年的股灾绝对会狠狠捞一笔。好好地补点损失。

  陆续公布的政策对财团其他的方面影响不大,除了蒂凡尼损失惨重,百货公司也雪上加霜外。其他的产业都慢慢恢复着元气。粮食、钢铁、军火还是一路走高。总体上是”西线无战事“。至于蒂凡尼珠宝公司和百货行业。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最主要还是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撑了过来。

  就在这个时候,沃尔格林找上门来,好多年没有关心过的这家药店连锁公司,就在去年成立了股份公司。连锁店总值27万美元。威廉的股份也被稀释到了20%。由于战争期间,很多药品都被供应到了前线,尤其是美国参战后,大量的囤积药品,制药公司跟不上产量。对他们这些小药店就限制了供应量。药店现在举步维艰。

  威廉问道:”你有什么拯救计划?“沃尔格林有些无奈的说:”现在药店的很多股东都想退股。药店的日常运营也需要资金维持。我没有那么多钱,去贷款也很难。很多银行都受到股灾影响,银根很紧。我来想问你是不是愿意购买那些股份呢?“

  威廉想了想:”需要我购买多少股份?“沃尔格林算了一下,说道:”大概12万美元的样子,还需要你注资5万美元维持运作。“

  威廉有些惊讶的说:”这样我的股份可就超过一半了,你愿意?“沃尔格林有些无奈的说:”是这样,这几年扩张的有些快了,我自己也就10万美元的股份,控股权给你也不是坏事。你不知道,那些股东动不动就指手画脚。哪有你这么爽快,好几年都不管。“

  威廉呵呵笑着:”我的宗旨就是这样。相信一个人就一直信任下去。药店的事没问题。这样吧,我除了轨后12万美元的股份,再给药店注资30万美元,多开几家分店,把事业搞大。股份嘛,我就要七成,剩下的都留给你,药店的管理我也不管,随你怎么搞都行。“

  沃尔格林有些拘谨的说道:”这样不好,我占得太多了。给我15%就够了。“

  威廉拍拍他的肩膀:”你就拿着吧,股份多了才能感到那是你的事业,你的家。药店都是靠你撑着,你拿着不亏心。另外,我会想办法搞几条渠道,多弄点药品过来。此外,药店干脆加入我的财团吧。这样也能享受到财团的福利和帮助。靠你一个人打拼太辛苦了。“

  沃尔格林感激的点点头:”没问题,我早就想加入你的财团了,以前不好意思提,现在你是老板,我也心安理得。“两个人都哈哈大笑,长期陌生的隔阂也渐渐的消散了。

  看着沃尔格林迈着欢快的脚步离去,威廉也兴奋不已,又一个世界五百强到手,不过还需要好好呵护,否则还是会烂在手里的。

  哎,这战时管制真是一把双刃剑,顾了国家利益,就必然会损失个人利益,又有几个人能甘心绿叶配红花呢。

  此时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的消息。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威廉知道,俄国很快就会和德国签订停战协议,一战已经快要结束了。这场盛宴也快要降下帷幕。回顾三年多的战争,自己收获很大,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都经过了一次洗礼。比战前更成熟了。

  不过他也有些累了,不是奔波在各地,就是苦思冥想的算计别人。有时候他也想,挣这么多钱有啥用。没有享受到什么,反倒累的跟死狗一样。值不值得呢?

  伤春悲秋了一会,不禁哑然失笑。他决定了,等战争结束就去夏威夷或者加勒比海,好好的享受几年。财团嘛,自我发展就够了。自己也只要动动嘴,遥控指挥就足矣。

  不过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去办,这可是关系到亲人们生死的大事,绝不能马虎。明年春季爆发的西班牙流感绝对是二十世纪最恐怖的一场灾难。此时的医疗条件简陋,卫生条件也很差,有没有特效药,才会导致全世界几千万人死亡,这笔一场世界大战死亡的都多。

  如今自己的亲人不多,一家四口,一旦有个好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必须要预防这次的流感大爆发。

  前世里,经常在某点看yy小说,架空历史类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凡是穿越到近代的,在青霉素没出世前,”磺胺“绝对是堪比黄金的大杀器,尤其在西班牙流感和战争中,那是神器级别的金手指,凭着他赚上几只航母舰队跟玩一样。

  虽说有些夸张,但这种消炎药对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效果不错,尤其是这个时代,人们身体的各种抗体还不多,吃一点就能立见奇效,不像后世的人们,都是百药不侵,染病快的很,但治病就慢慢来吧,就连感冒也得挂上几天水,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堪比恐龙。

  不过这个磺胺的推出需要一个好时机,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早了价格炒作不起来,不能赚取最大的利益,晚了生产能力受限,也不能利益最大化。

  不过生产赶早不赶晚,多储备些,什么时候推出根据情况定。历史上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和他的同事断定,“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这样,医生就可以在一个“人丁兴旺”的“磺胺家族”中挑选适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的药了。

  威廉对什么百浪多息不感兴趣,他手头就有一些完整的磺胺家族成员的病理和制药的详细流程。这还是青葱时代对金手指的憧憬才收集的资料。现在恰好能用到。说实话,他对医院吃药什么的深恶痛绝,要不是记起这次流感,八成还想不起来这个大杀器呢。

  他找到“汉克斯“贼眉鼠眼的问道:”想不想出名,诺贝尔奖哦“。汉克斯谈谈的看了他一眼,很干脆的说:“不想!!”

  威廉满脸黑线:“不想也不行,明年会有一场大流感,死伤无数。我这里有一份特效药的处方。病理、和制药的详细流程,怎么样,把他造出来。出不出名不要紧,一来可以保住我们的小命,可以去救人。二来,你老板我也能挣些小钱。“

  汉克斯拿过资料,大致扫了一遍,也是满脸黑线,毕竟是搞科研的,加上克隆培育时也输入了很多帝国的先进科技,自然明白,这个年代,拿出这东西就是坐金山,就算没有流行病,和平年代也是顶级的特效药。这还小钱呢,真是节操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