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大明 第三十四章、杀神献忠
作者:魔菊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三十四章、杀神献忠

  同日,末时。

  四川佛图关,一处大帐内的床榻上,一名虎背熊腰的大汉正伏在一名女子上做着活塞运动。

  良久,那大汉一手一边覆上女子的胸部,一边淫笑道:“如何?”

  那女子娇声道:“大王神勇!”那大汉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帐外一名士兵高声道:“报告大王,有急件!”

  “MD,这时候来扫兴。”那大王嘀咕后便大声道:“什么急件!?稍后再处理!”

  另外一把沉稳的声音道:“父王,是定国。此事确是急事!”李定国乃是张献忠的养子,向来勇气过人,智谋十分了得。在四个养子当中,张献忠最为看重便是他。

  没错,那被称作大王的便是张献忠,史上如雷贯耳的杀神。此时的他并未被称作杀神。一年后的他才做出令世人震惊的屠戮事件。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主力开进四川,第二年八月攻占成都,除少数地区外,四川省绝大部分都已处于大西军管辖之下。张献忠遂正式建立大西政权,他本人初称大西国王,随即又称帝,定年号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蜀王府邸为宫殿。仅仅隔了一年,即大顺二年(1645年),在张献忠一手策划下,成都发生了一桩举世罕见、骇人听闻的屠杀读书人的事件。

  这年十一月,张献忠宣布举行“特科”考试,下令各府县生员一律前往成都赴考,违命者以军法论处。于是,各地士子络绎不绝从水路、陆路被送往成都,集中在大悲寺。待各地士子基本到齐后,张献忠突然找借口派重兵包围大悲寺,将全部应试士子统统杀死,死者人数达五千多人。这真是四川读书人亘古未有的一场浩劫。大悲寺一时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笔墨成丘冢,史称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

  张献忠拍拍那女子的屁股示意她起来。那女子撒娇的道:“唔,不要嘛大王。你就再陪陪我嘛。”

  嘛字刚落,啪的一声,张献忠葵扇大小的巴掌已经扇在那女子身上,那女子脸上立即出现五个清晰可见的指印,嘴角也隐隐流出血丝,打人者张献忠却是毫不理会那女子瑟瑟打擅的身体,边穿衣服边道:“你个臭****!老子做事要你管!?屁,懒得理你!”

  那女子看着张献忠的身影消失在帐内,才敢捂着脸无声痛哭起来,实在想不明白,刚才还交欢的男子竟然如此无情。难怪那些姐妹都忠告自己莫要对大王作无谓的撒娇!

  其实,这便是真实的张献忠。粗通文墨的张献忠行伍多年,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满脑子称王称帝思想,意欲控制一切。凡是阻挡在他面前的人皆要狠狠的铲除。而其人好大喜功、喜怒无常,稍有不顺从,便要其人头落地。

  张献忠大步走出帐外,只见李定国正恭身而立,便道:“定国,是何事如此着急走,我们到军帐中谈。”

  军帐中,张献忠一把将那圣旨揉成团粗声道:“贼娘的。这狗皇帝怎么没有给李自成那家伙砍掉,反而写这些大言不惭狗屁东西。定国,你怎么看?”

  李定国生得眉清目秀,身材颀长,只听他道:“父王,定国认为,这崇祯不可小视。现在他要与左良玉合在一起扯起大旗与我们作对,那些读书人必定誓死效忠。所以我建议要封锁消息,不得让占领区里人知道此种消息。更要派人到南京破坏他们的汇合,最好能让崇祯暗杀。”李定国看得很清楚,一针见血的指出崇祯扯大旗所带来的危害。

  张献忠捋了捋胡须道:“嗯,定国分析得有理。我看左良玉也不是安份之人,必定不会轻易交上兵权。这样吧,攻打四川的事你便放手让给阿奇与可望两人负责。你带些能人到南京一趟,务必将崇祯的人头夺来。”

  “遵父王令。”李定国抱拳道,“四川总兵秦良玉虽是女子,却非易与之辈,父王千万小心。”

  张献忠拍拍李定国的肩膀道:“哈哈,我儿放心,那个小女子能有多大能耐。待为父将她擒来作你的母后,如何?”

  李定国讪笑不已。

  秦良玉不但在大明就算是整个古代史上也是个异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正是这位女将军带领其在石柱建立的一支戎伍肃然的"白杆兵",将张献忠的进川的步伐停阻下来。

  张献忠又道:“此次前去南京应天,我儿更须小心。张伯涛与李玉也随你一起吧。”

  李定国知道张献忠有三个绝顶高手作为贴身护卫,张伯涛与李玉便是其中两位。不由心中一阵温暖道:“张先生与李先皆是父王你的贴身护卫,若是少了他们,父王的安全便……..”

  “莫要担心,不是还有秦大石在我身边。”张献忠打断李定国的话语,“走吧,到营里去看看这些兔崽子有没有偷懒,若是偷懒,必要踢他屁股。”

  ---------------------------------------

  相隔数十里外的一处险要之地,营帐连绵不绝。主帐当中一灯如豆,当中一位年约五十多的妇人身披军甲围灯而坐,正手捧一圣旨细细而读。

  这便是给崇祯并赋诗以彰其功的巾帼英雄秦良玉,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观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迢迢西南边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见赐诗,秦良玉当属古往今来第一人

  自从得知京师被李自成攻取,秦良玉便日夜担心明君崇祯的生死下落,如今得知崇祯还在世上,而且还与左良玉汇合,准备扯旗招集义士重掌大明,不由双目含泪。

  放下圣旨,对送圣旨之人道:“多谢壮士冒死前来送此圣旨。”

  送圣旨的正是青竹帮帮众李拟,只听他道:“将军夸奖,同为主公效力,实乃我等份内之事。将军,这里还有一密信。”说着便从贴身之处拿出一封薄薄的信。上面写着秦良玉亲启。

  秦良玉接过,打开一看,上面写很简单:“各地官员见此信如同见朕,凡事听持信者,违者当斩。”后面便是玉玺大印。

  缓缓拿上信并放下甲内贴心收好,秦良玉倍感压力。皇上如此信任于,岂能有负对恩。当下高声道:“击鼓升帐!”

  **崇祯为秦良玉所赋之诗: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作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凭将箕帚后三字原文为“扫胡虏”,其玄孙马宗大在乾隆时为违祸,把原文三个字挖去)。

  ---

  为巾帼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