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大明 第五十七章、五大国策
作者:魔菊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五十七章、五大国策

  应天府府尹崔幕白真的很担心崇祯会把南京搞得一塌糊涂。毕竟,崇祯的前科便是将京师给搞丢了。

  崔幕白一心为民,自从当上府尹以来便兢兢业业,置流民,开荒事生产,组织民团防流寇,可谓不遗余力、呕心沥血,才把南京治得井井有条。

  崔慕白为人宽厚,博学多才在百官当中甚有威望,也深得当南京百姓的爱戴。

  崔慕白看看了身边的通判李有才,满怀感慨。来楚王府之前,崔慕白拜访过李有才,希望能与他通力合作,以防崇祯的瞎指挥,没想到李有才却口口声声道“一切听从皇上”,差点将自己噎气。

  崔慕白心中暗叹:难道天真要亡大明咩?

  崔慕白一脚刚跨进楚王书房门槛,刚好与侯洵擦肩而过,看到侯洵红光满面,似乎十分激动,竟然连自己这个好友也不打声招呼,径直而出。不禁更纳闷了,难道受到崇祯非人的对待!?

  心中虽是疑云密布,礼数却是不缺。对着崇祯跪拜而下:“微臣叩见皇上!”

  崇祯看着崔慕白,心道:这位被人极为推颂的应天府府尹长得还真不赖。只见,崔慕白年约四十,一身文士打扮。身材高大,丰神俊朗,实在是个难得的美男子。

  崇祯微笑道:“你便是人称青天大老爷的崔慕白?”

  崔慕白心中格登一下,这皇上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拱手道:“回皇上,此乃百姓胡乱的叫法,微臣不敢当。”

  “崔卿如何当不起这称号?南京在你治下,井井有条。置流民开荒地,练兵团防流寇,提拔人才增赋税,护卫治下百姓安宁。件件都是了不得的事。崔卿,朕要谢谢你才对啊。”

  看来崇祯对自己的所做之事甚为赞同,应该不会给乱来。崔慕白心中一宽道:“皇上过誉,此乃臣的本份。不知皇上唤微臣过来,有何吩咐?”

  崇祯道:“左良玉心怀不轨意图造反。已给朕捉拿下狱。朕想知道,左良玉可曾有干涉应天府事务?若有,朕便替你解决。”

  昨晚,崔慕白的表兄南城兵马指挥使崔慕儒早就快马通知,崇祯已经擒下左良玉,重撑兵权。所以,他心中已经有了对策。只听崔慕白道:“恭喜皇上得已铲除叛逆。左良玉在位之时,不约束手下,经常打骂百姓。其他并无干涉。”

  崇祯又看看了崔慕白身旁的通判李有才,道:“通判,有何异议?”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大明沿用宋制。

  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李有才整一干瘪的小老头,一身朝服之下倒显得精神,李有才拱手道:“回皇上。崔大人所说属实。臣无异议。”

  崇祯道:“既然李通判也无异议,崔卿,那朕是帮不上忙的了。”

  “不敢劳动皇上。”崔慕白心想,你不要插手便是帮了大忙。

  崇祯却道:“可朕却需要你帮朕一个大忙,你可愿意?”

  崔慕白脸色一青道:“愿为皇上分忧。”心中却是嘀咕,完了。他真要插手南京事务。

  崇祯当然知道崔慕白为何变色也知道他心中所想,却是慢条斯理的道:“那朕便替天下万民感谢崔卿了。王承恩,你给朕宣旨。”

  崔慕白还在思考崇祯为何要替百姓感谢自己之时,王承恩已经高声喴道:“崔慕白接旨。”后者立马卟的下跪。

  王承恩继续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天府府尹崔慕白,朕闻崔慕白为应天府尹之时,置流民开荒地,练兵团防流寇,提拔人才增赋税,护卫治下百姓安宁,政绩出色。现任命为工部尚书,吏部侍郎暂代应天府尹一职。愿能再次忠心为国,替百姓谋福。钦此!”

  崔慕白没想到崇祯只是见自己一面便会让自己连升几级,顿时有此蒙了。幸好李有才在其旁边捅了一下,才醒悟过来叩拜道:“愿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接旨。”

  崇祯见崔慕白接过圣旨后才道:“朕刚刚重掌南京,并不甚了解,有些事情不方便插手。不过,朕手中有一本奏折,朕以为乃是治国之良策。还需崔卿看过后,为朕逐一实施。”

  “臣必定为皇上分忧。”崔慕白接过崇祯手中奏折,看上面的署名,是楚王所奏。打开一看:“臣观世乱矣,北有流寇李自成作乱于京师,西有张献忠为祸于巴蜀,塞外更有满洲铁骑虎视眈眈。大明实乃风雨飘摇之际。吾皇需奋起而中兴!

  臣思虑良久,乃得五策。愿吾皇能采而用之。

  一、颁布仁政;二、治吏减赋;三、整军屯田;四、均田开荒;五、固城练兵。

  ………”

  其中还有一大段的详细解析,当真是精辟之极。看得崔慕白连连点头,尤其是最后一句“臣为吾皇作先驱,替吾皇立天地之伟业。”直看得崔慕白热血上涌。当下道:“皇上,此奏折实乃治国之本。臣虽不才,愿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矣。”心中却是想到,要是谁再说崇祯昏庸,我抽他在大嘴巴。单凭皇上能接纳之五策,便能看出其精明。

  崇祯道:“崔卿所言极对,这实乃朕之治国之基石。只是朕苦于不知良才。不过,楚王身兼吏部尚书,望崔卿能与楚王通诚合作,唯才是用,唯人善用,替朕把江山重新换脸。”

  崔慕白声音不大却是脸色庄严异常坚定的道:“臣遵旨!”

  -----------

  就在崔慕白向崇祯解说南京现时情况之时,侯洵已经开始执行与崇祯商议好的暗渡陈仓之计,一批又一批的军队不断的开往河南边境。北上的商人细作也不断的散布崇祯北伐的事宜。搞得李自成驻守在河南的大将李开旺甚为紧张。

  而恰在此时,军师李岩刚好带兵南下。李开旺立即将之烫手山芋交给李岩。

  不愧为智慧如海的军师李岩,只是稍微一分析便觉得崇祯此时北上实属不智,因为崇祯就算能得左良玉之助但是根基未稳,其中必定有诈。又隐约猜到崇祯之所以如此,便是吸引闯王目光,让其不要去攻打吴三桂。

  李岩本来就担心闯王去打吴三桂,现在正好顺水推舟,让闯王带兵南下,趁崇祯根基未稳,先灭了他再来统一大明。

  于是李岩便指派心腹火速赶往京师以说服闯王南下。这便是前文所言,十万大军即将北上。

  崇祯与侯洵没有想到这么快便被李岩识破计策,同样的,李岩也没有想到,李自成竟然不顾十万大军北上,反而为了脸面去打吴三桂。

  不管怎么样,历史的轨迹正在以微妙的方式向前滚进。

  ---

  呼唤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