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卷传奇 第五十一章 灵静和尚
作者:豆叶黄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不知不觉的年关将近,我们这面依旧是我和老叶,还有青山道长几个人,丰臣木下那面,也是他们两男两女。

  韩金龙也算是聪明了,我们两方人分别被安置在山的左边和右边,好在地方够大,倒也住的开。

  要不然的话呀,我看等不到明年七月,两拨人天天得见面就打,见面就杀,还开什么法会了。

  ‘来来来,快来吃灶糖了啊,吃灶糖了”韩金龙爽快的招呼着我们大家过去吃灶糖。

  我们几个坐在大厅里,眼见韩金龙端着两盘儿灶糖进来了,请我们粘粘灶王爷的嘴。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了,小年儿的日子,民间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上天,禀明玉帝一年之中各家行善作恶的记录。

  老百姓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少说坏,纷纷在这一天吃灶糖,希望借此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不说坏事,只说好事儿。

  我拿起一块灶糖,吃在嘴里黏黏的,望着院子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心下感慨,奔波了这么久,很久都没好好的过年了。

  老叶更是,我看他都不知吃了多少块灶糖了,那都笑的合不拢嘴了,昨天还出去放了两挂鞭炮,跟个小孩儿一样一样的。

  韩金龙见老叶如此,哈哈一笑道;“想不到叶小哥如此爱吃灶糖,真跟个孩童无异呀,哈哈”。

  听韩金龙这么说,老叶也不生气,抬头笑笑,郑新子见状挖苦道;“啊!韩大哥,你还不知道呢,有人比这位叶哥还小孩儿呢”。

  啊!郑新子望了望我,有点没忍住,噗哧一乐道;“昨天我看见有个人儿眼看都二十岁了,还跟跟叶哥放鞭炮炸玻璃瓶儿呢,哈哈”。

  ‘哈哈哈”众人听郑新子这么一说,不用寻思就知道是我了,纷纷在那开口笑我长不大,我低着头也不好多辩解,红着脸。

  ‘哎,李望国呢,”韩大哥笑着望了望四处;“怎么大清早起来就没见着李望国呢,李望忠,你弟弟呢”。

  李望忠和我们都左右找了找,摇摇头,李望忠道;“没看到啊,这几天他神神叨叨的,总是不见人,也不知干什么去了”。

  李望忠见众人左右望不到他;“哎呀,大家不用管他了,一会儿他就会回来的,不用理他。”

  就在这时,‘阿弥陀佛”门外传来一声佛号,只见管家领着两个和尚进来了,我们大家纷纷起身相迎。

  这两个和尚身披明黄色僧袍,身体都干瘦干瘦的,尤其是年长的那个瘦得吓人,好像就是皮包骨头了,年纪小些的那个还好一点儿,有点儿肉。

  这两个和尚少说也得五,六十了,进来之后向大家有礼貌的见礼,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和尚什么名堂,也不敢托大,上前还礼。

  韩金龙邀请这两位入内就坐,走在后面的我问青山道长;“道长,这两个和尚是哪个庙的呀?这么这么瘦”

  青山道长见我不知道他们的来历,便放慢的脚步,向我讲起这两个和尚的来历了.....

  ‘他们是永德寺的和尚,也算是有些名气的,年纪大的法名叫作灵空,是永德寺的主持,年纪小些的法号叫作灵静,是灵空的师弟,这回你知道啦。”

  哦!我点点头,这回明白了,我点了点头,青山道长又道;“灵空和尚嫉恶如仇,都不知杀了多少恶人了,倒是灵静和尚比较好说话些”。

  进了正屋,我就听见韩金龙道;“永德寺两位前辈高僧,不远千里从山西而来,相助我们,我代表我师父谢谢两位”。

  只见那灵空和尚站起来道;“韩施主客气了,眼见着日本人耀武扬威,我们怎么能够坐视不理。”

  韩金龙听了这话自然是高兴的笑笑,突然间,说着说着,灵静和尚无意间扫了我一眼,眼神停在我腰间露出一截的佛珠上...............

  脸色似乎是有些惊讶,只见他朝我笑着点点头道;“这位施主,能不能借贫僧看看你腰间的佛珠呢。”

  我听他要借我的佛珠,我怎么好拒绝呢,况且这么多人在这,他还能抢我的佛珠不还不成?

  我抽出佛珠递给灵空和尚,灵空和尚接过我的佛珠,似是有些惊讶似是有些欣赏的眼光,看了半天。

  我跟灵空和尚道;“这是两年前,我在吉林驼腰岭一个朋友送给我的,这还是他家传的东西呢”。

  灵空和尚揣摩了半天,还给我道;“阿叉摩罗,名不虚传,施主真是好福气呀,好缘分啊”。

  我有些疑惑的问道;“敢问大师,阿叉摩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又有什么说道儿呢,我只知道它阳气很重,难道阿叉摩罗很珍贵?”

  哈哈,灵静和尚可能是有些笑我说的话道;“施主,阿叉摩罗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的,莫看他一个简单的佛珠,如果你把单个佛珠一剖为二,就会看到中间篆刻满符文,做工相当的精制”。

  四周都是大家各自唠各自的,灵静和尚缓了一缓道;“古时候阿叉摩罗印法源于天竺,当时阿叉摩罗印只是记载在薄薄的一张纸上,夹杂在佛经之中,随着达摩东来,来到中土。

  建立少林寺之后,这本夹杂着阿叉摩罗印的佛经便留在少林藏经阁了,几经周转,这张纸又夹杂了一本普通经书之中............

  机缘巧合之下,唐代的时候,一位达官贵人与当时的少林方丈非常的要好,这个员外的公子酷爱佛学,有一回,这个员外为了满足自己儿子的要求。

  带着儿子来到少林寺,千求万求,这位方丈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让这公子进藏经阁抄几本经书。

  这位公子的确没什么别的想法,进来之后挑些自己从没看过的佛经,大抄一通,甚至抄的连纸都不够了。

  恰巧,一本佛经之中夹杂着一张油纸,正好用背面儿来抄写经文,后来,这个公子满载而归。

  回答家中慢慢的品读当日从少林寺中抄来的佛经,直到有一天,那公子拿起了写着阿叉摩罗印的那张纸.............

  这人既然酷爱佛经,自然也是略懂梵文,这位富家公子哥,抱着好奇的心态,他按着上面所载,找来几位工匠,连着几天,按着阿叉摩罗印打造一百零八颗佛珠。

  红绳穿过之后,每天拿在手里捻动,爱不释手,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员外已经去世了,少林寺的主持都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悲的是他们谁也没发现阿叉摩罗印的丢失,甚至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宝贝...............

  当年的公子也老了,有一天,一个道士路过那家公子的大宅子,发现里面红光冲天,阳气之深,信仰之力的深厚,甚至都能够比得上深山古庙了。

  这道士误以为这大宅子里有高人,赶忙进来拜访,然而他看到的并不是高人,只不过是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罢了。

  而这老头子手中的佛珠,却是一件难得的宝贝,道士上前寒暄了两句,便开始问起这佛珠的来历起来。

  那老头子也不隐瞒,便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这佛珠的来历,道士自然是不傻,马上明白阿叉摩罗印是个宝贝,于是想朝那老头借着看看那张纸。

  几十年过去了,这张纸要还在少林,估计还能够保存的住,但到了民间还上哪找去了,估计早就被人家引火做饭了...........

  这道士聪明的很,联想到打造佛珠的工匠,问过之后,赶紧去找当年的那些工匠,只可惜,那都是多少年前了,早就当年的工匠早就死没了。

  幸亏,当道士找到当年那个年纪最小的工匠的时候,这个人还尚在人间,不过也是重病缠身,奄奄一息了。

  道士赶忙上前盘问起来,还记不记得当年的佛珠是怎么打造的了,能不能告诉他。

  那工匠已经病的不行不行的了,说话都不利索了,指指点点的让他儿子从他的木箱里,拿出四个同那老头一样的佛珠。

  这给道士看的大喜,连连问他还记不记得打造之法了,那工匠摇摇头,吃力的告诉他,当年他看这打造之法玄妙,自己家里老母信佛,便过后凭着记忆,原封不动的都打出四串同样的佛珠。

  后来老母去世,他也不忍心扔了,只得又收回自己这来了,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不记得打制之法了

  哦!我听了灵静和尚讲了这么个长长的故事道;“所以,这阿叉摩罗传世的只有五串佛珠。我的就是其中一个了呗”。

  灵静和尚点点头;“要么说施主福缘深厚,能够得到这几近失传的宝贝,真是让贫僧羡慕”。

  哈!我低头一笑;“要不这样吧,既然大师喜欢,这个就送给大师吧,反正在你手,在我手不都差不多么”。

  ‘阿弥陀佛”灵静和尚喧了一声佛号,低头惭愧道;“枉我出家四十年,竟没有施主看的洒脱,真是惭愧,惭愧,阿叉摩罗在谁手里不都是一样?阿弥陀佛”。

  嘿,我心道;“大师呀,你看错我了,其实我听你说这宝贝这么好,我也不忍心给你呀,我就是谦让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