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政 第二百四十九章 问策
作者:脂砚主人的小说      更新:2018-07-03

  紫禁城,养性殿。

  皇帝双手后背,一直没有说话。

  这让后面站着的太子还有贾政一直是忐忑不安的相互看着,也不知道这位大佬是什么意思。

  之前贾政还整备在上书房上完课,就过来找皇帝说说王家的事情,可还没等他过来呢,皇帝已经派人让他和太子到这座先皇之前暂时住过的地方。

  两个人也是摸不着头脑,皇帝把他们叫过来,就是呆呆的站着,也不说话,这已经很久了他们心里越来越不稳定,不知道皇帝啥意思。

  “朕今天叫你们两个过来,是有一些事想询问。

  原本想着毕竟你们身份不同,想单独召见。

  可又一想,你们也算是师徒了,不是朕的儿子就是朕的近臣,所以也没什么避讳的。”

  皇帝终于慢慢的转过身来,看着他们两个开口。

  太子和贾政赶紧躬身:“请父皇吩咐!”

  皇帝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们坐下,自己也走到主位坐了下来。

  皇帝坐下喝了一口茶,然后笑着对贾政他们说道:“叫你们过来其实也没多大的事,就是有些事情想不通,又不能直接拿到朝堂上说。”

  皇帝说到这里,也是停了下来,仿佛在组织自己的语言。

  “你们说,这文武之分是不是就一定要来个你死我活?”

  太子和贾政听到愣住了,怎么问他们这个问题?

  太子想了想:“父皇,文武百官都是我大周的基石,相辅相成,应该没什么你死我活吧?”

  “对啊,陛下。文武之道本就是自古就有。

  他们不存在什么你死我活,只不过有时候可能会有所偏重罢了。”

  贾政听出来一些,应该是这位在朝堂之上又听到了一些什么不好的事情,或者明说就是文武之争。

  可能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所以这位才会想着聊这个话题。

  皇帝笑了起来:“前儿朕和内阁在商议,说准备往内阁进一位武将,作为调和。

  可朕的这些内阁大臣们啊,还没等朕说完就直接开始反对了起来。

  不仅周毅,顾源这些文臣,就是陈处卫都跳出来反对,可真真让人没想到啊。

  你们说,这陈处卫不是世家出生,而且祖上也是依靠军功起家的,现在怎么这么反对武将进入内阁了?”

  这个问题,太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一直都是在看内阁诸位怎么处理朝政,但是在人事任命上还真没他什么事,尤其是这种重量级的。

  “父皇,陈阁老不是已经在父辈弃武从文了吗,现在不应该算是文臣吗?”

  太子没回答皇帝的话,而是先问了自己心里的一个疑惑。

  皇帝指了指贾政:“这个问题还是让你的老师给你回答吧,他可是最有资格的了。”

  贾政苦笑着谦虚:“陛下,臣那里有什么资格啊,不过也是转变中的一份子罢了。

  太子殿下,其实在朝廷,很多时候都是讲究渊源的。

  自己家里是武将,基本会被打上武将的标签,很少能够改变的。

  现在您别看臣已经是算比较有成就的文臣,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臣还是依靠着家族的余荫才得到现在的地位,他们可以说是在根本上在否决着臣的努力呢。”

  太子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贾政的话。

  这算什么,怎么别人的努力在他们眼里看来反而是那么的一文不值了起来。

  太子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说了出来:“这也太荒唐了,要是祖上为武将那是不是自己家里世世代代就应该为武将,根本不允许出现一个喜文的人不成?”

  皇帝面露讽刺:“他们呢,也是一些小心思作祟,不过在乱世一般都是被土匪压制着罢了。

  乱世用武将,治世用文臣,这似乎在很长的时间李都成了一种定律。

  可有着这样的习惯并不代表是正确的,赵宋一朝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么!”

  贾政也不知道皇帝怎么会突然为了这么一件事而愤怒,他之前又不是没见过。

  皇帝说完,太子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只能转过头来看着贾政。

  贾政想了想,则见识还不能太过深入,要是说起来这还是政治制度的关系,可现在贾政又没有机会或者说是能力改变这个。

  “陛下,咱们都读过,而且这历史长河也是总有那么多的相似性。

  隋炀帝在大兴土木、穷兵黩武的时候也是知道自己的结局,可为什么还是那样?

  这就涉及到人性,所以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三省六部制,我大周也算是继承和沿用。

  就是为了能够在皇上意气用事的时候内阁职位大臣起到劝谏甚至是诤谏的效果。

  您说,就算是陛下心怀天下之人都不能够说自己不犯错误,更何况是有私心的大臣们。”

  皇帝听到哈哈大笑:“你贾政的意思是朕不能够做到天下臣民的表率,所以朕的大臣们才会私心泛滥是不?”

  贾政连连摆手:“陛下,您可是误会臣了,臣绝对没有那样的想法,只不过说每个大臣在反对或者支持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大公无私罢了。”

  听到这里,皇帝摇头苦笑了起来。要说这件事可能真的他体会最多了。

  别的不说,就是每次大朝会的时候支持哪一方的观点或者打压哪一方这都是要平衡他们的势力。

  皇帝不愿意看到大臣们一团和睦,大臣们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朕就想不明白了,每个人都知道朝廷平稳的时间太久,武备就会松弛。

  朕现在想着提高一下武将的地位,能够激励将士们,可他们怎么就会那么不分青红皂白的反对,还说一心为了朝廷,可真是荒诞至极。”

  皇帝每次想到在内阁的那次议事心里就是一根刺。

  要说但凡只要有一个人支持他也就不说什么了,可现在基本就是他被群起而攻之了。

  贾政笑了起来,说道:“陛下且不用担心,这虽然说是诸位大臣有私心,但是更重要的是文武之分罢了。”

  皇帝看了看贾政,笑了:“看来咱们的贾公爷也是在文臣里面混的如鱼得水啊,不然怎么会想起来为他们说好话了。”

  贾政被怼的无语了,这算啥,狗咬吕洞宾?自己可是在安慰他呢,结果现在反而成了阶级敌人。

  “陛下,不是臣混的好不好,而是人愿不愿意改变。

  臣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向现实妥协也没什么啊,毕竟一大家子呢。”

  皇帝感慨了起来:“是啊,都不是孤家寡人,你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可能也就朕是了。”

  放屁!所有的皇帝都说着自己是孤家寡人,都说着什么高处不胜寒,可结果呢,还不是一个个的杀人越货也要上去。

  贾政听到皇帝的话,就彷佛表子在说着自己是良家妇女一样,恶心的不行。

  就这样,贾政还不能不跟着“孝顺”的太子说着什么陛下辛苦之类的。

  皇帝自我感觉心累的感慨了一声,说道:“文臣武将,是朝廷基础,是保持我大周稳定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所以提高武将的地位这是势在必得的,朕不能因为他们的反对就不上。

  你们说说,可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想法。”

  贾政听到这里,立刻闭嘴了还往后缩了缩,他可不想再陪着皇帝做一次改革家。

  其实贾政心里也在暗暗叫苦,这尼玛在呢么什么是都能让他碰到。

  这么重大的议题不应该是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共同商议么。

  太子也是头疼,这在他接受的教育里面没有啊,而且还是这种影响巨大的事情。

  “父皇,儿臣以为还是应该和内阁的诸位大臣沟通,他们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

  只要父皇能够让人给他们解释清楚,应该会得到理解。

  这样也可以让父皇和内阁诸位大人消除隔阂,而且也能实现父皇的想法。”

  太子最后没办法了,只能就这样说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答案。

  皇帝果然很不满意,说道:“这个朕不知道吗,可这里面的调和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而且到时候还不一定能够成功,更别说什么缓和君臣关系了。”

  皇帝最后一句话才是真的,这位现在虽然不想和周毅他们再出现之前那么僵的关系,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贾政,你有什么办法?”贾政再怎么躲,也没有躲过去。

  贾政苦笑:“陛下,臣能有什么办法啊,这不是还在想嘛。

  您说真的重大的事情,突然抛出来臣那里还有啥办法呀。”

  皇帝指着贾政:“你就是开始滑头!

  说着什么没办法,你就算没办法,难道还没有意见吗?”

  贾政这才仔细的想起来,皇帝和太子也没催促就是等着,

  “陛下,您要提高武将的地位,是为了边疆的战事还是为了以后预防武备松弛?”

  贾政很久之后才反问了陛下一句。

  皇帝笑了:“为战事如何,为预防又如何?”

  “如果为了战事,那就宜急不宜缓,如果为了预防就要尽善尽美了。”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