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第六百零五章 李沐的战术(三)
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      更新:2019-03-01

  苏定方传令将士,攻城之时,口中呼号,“吴王奉旨讨逆,降者免罪。”

  让苏定方想不到的是。

  他的无心之举,得到了最大的战果。

  这句口号足以当数万兵。

  当第三波攻击开始,攻城将士呼喊着口号攀登城墙时。

  城中守军临阵倒戈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率先倒戈的不是禁军。

  而是梁仲业麾下大军。

  与禁军相比,这支军队缺少军事训练。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成分参差不齐。

  骨干当然是梁仲业等十一兄弟。

  可部众大都是各地的流民和地痞、无赖。

  追随叛乱,无非是想混个荣华富贵。

  对他们来说,打打顺风仗还行。

  打这种绝户战,那就不好意思了。

  能躲就躲,躲不了,咱闪。

  所以,苏定方拟定的口号,让这批渣子心中有了希望。

  降者无罪嘛。

  吴王是谁?

  那可是咱们造反的总首领。

  既然他说降者无罪,那咱还拼什么命啊?

  可脑子灵活的人反过来一想,无罪归无罪,若是反戈一击,岂不还能立下大功。

  于是,一批中下级军官不再督战了,他们迅速串连起来。

  兵变发生了。

  梁仲业四人正在前方指挥羽林军加紧布防,抵挡苏定方大军下一波攻击。

  哪会顾及到后院起火。

  于是,一群渣子、烂兵愣是整垮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羽林军。

  若在平时,梁仲业自然可率羽林军反身一击,平息兵变。

  可现在城墙上战事胶着,腹背受敌之际。

  梁仲业自知无力回天。

  他本就是半路出家的将领,出身不过是个亲卫。

  从无指挥过上万人的战斗,如今面对数万乱兵,根本无力指挥。

  眼看着败局已定。

  于是,梁仲业只能趁着混乱,偷偷带着三兄弟,向城内逃命。

  这么一来,羽林军也乱了。

  苏定方第三波攻击几乎没怎么交战,便攻下春明门城楼。

  到城门被攻入城中的士兵打开,苏定方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只是此时,苏定方本能做出了正确的反应。

  那就是下令二万骑兵迅速入城。

  春明门一破,战局瞬间倾斜,当苏定方大军横穿京城,前往金光门接应李勣时。

  连城中百姓都知道,城破了。

  尉迟恭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作出了在城外被神机卫追击时同样的反应。

  都就是弃城墙上陷入胶着的将士不顾,率身后的大军迅速沿城墙北上,至开远门转东,由安福门撤入皇城。

  至此金光门破。

  城破的消息传至延平门。

  守军再无战意。

  纷纷向两卫交械投降。

  程咬金欲逃,只是身边除了亲卫再无可以断后之兵。

  于是被攻入城的两卫将士擒获。

  说来可笑,擒获程咬金的那支神策卫部队,便是其子程处弼麾下。

  当父子在这种场面下会面,程处弼也懵了。

  他不敢面对,也不忍面对,只能落荒而逃。

  逃至李沐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程咬金被生擒的消息与李沐说了。

  程处弼泣道,“臣恳请殿下饶我父亲一命。”

  李沐知道,这不是仅程处弼一家之事。

  神策卫中许多象程处弼、尉迟环这样的军官,都是如此。

  进城之后,自己将面对的第一件事,便是此事。

  杀程咬金不难,难在如何面对程处弼。

  放程咬金也不难,难在如何防止程咬金、尉迟恭等人暗中勾连。

  李沐上前搀扶起程处弼,“你先别急,让宿国公先委屈几日,待城中局势平稳之后,孤要与宿国公谈谈,再做定夺。”

  程处弼虽然没有得到李沐的首肯,但也领会到既然李沐愿意谈。

  就表示事情还有转机。

  于是应道,“喏!”

  ……。

  东、西三处城门失守。

  引得城中大乱。

  混乱的主要成因,不是百姓。

  神机、神策两卫从成军开始就受着不拢民的军训。

  他们本能地去遵守这条军令。

  而李勣大军除了几万本就是南衙禁军的部队,其余各州府兵,被李沐勒令驻扎在城外,看守此战高达十余万的俘虏。

  所以,百姓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恢复过来。

  他们看向神机、神策两卫的眼中无任何敌意。

  或从门缝,或从窗棂,他们偷偷地在暗处,看着这支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虎贲之师。

  有的只是不解和迷惑。

  造成混乱的是被长孙无忌临时征召的新兵。

  他们没有得到过训练,如果在平时,有军官约束,还能守点规矩。

  可如今猝然城破,人心浮动,中下级军官都已经损失了信心。

  于是,这群新兵顺势一轰而散。

  大部分是跑回了家,也有一小部分,开始聚集起来,趁乱打家劫舍、欺男霸女。

  时值夜晚,这漫天遍野的乱兵,引得城中那是一团乌烟瘴气。

  李沐在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以暴制暴、绝不姑息。

  却被李靖阻拦。

  李靖的意思是,如今城中人心不定,若大批地杀人,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

  只须将这些宵小捉拿看押,待局势平定之后,再作处置。

  李沐采纳了李靖的谏言,只是略微改动了一点。

  那就是将这批乱兵,立即递解出城,交由李勣城外大军看押。

  同时严格实行宵禁。

  于是,到夜半时分,整个长安城都安静下来。

  抵抗军几乎全部撤入皇城。

  那是大唐朝廷的灵魂所在。

  据保守估计,皇城中尚有六万左羽林,和尉迟恭撤入的六七万残部。

  如果强攻,拿下皇城,已经不是难事。

  可问题是皇帝、太子,还有幸存的文武百官,都被长孙无忌所控制。

  李沐不能不投鼠忌器。

  和后世不同的是,如今的时代这批官员就是国家的精英。

  无论他们自身能力是大是小,品行孰优孰劣。

  在他们身后,是各州的世家豪族。

  没有他们的支持,就算登上皇位,也坐不安稳。

  这也是李世民刻意支持关陇压制五姓的主要原因。

  虽然科举从前隋已经有了定制,大唐也效仿前朝。

  可选官的主流依旧是门荫和推举。

  各官员之间皆有不同程度的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