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第九百五十五章 还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
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      更新:2019-03-01

  李沐不可能这么快赶到。

  在派出李师所部,还有李大亮数万骑兵之后。

  跟随李沐、李勣前移肃州的,大部分是步兵。

  倒不是唐军缺少战马。

  而是后期组建的六卫新军,按李沐的意思,准备向热兵器军队过渡。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冷热兵器从不存在过渡。

  而是自始至终都相辅相成。

  哪怕在后世,子弹打光了的时候,一样以肉搏战决定胜败。

  但骑兵不同,骑兵的耗费太过庞大。

  正常情况下,轻骑兵需要双马,重骑兵至少需要三马。

  骑兵没有精力自己去照顾双马和三马,加上武器装备的保养,由此就需要辅兵。

  一个重骑兵至少得有三个辅兵。

  所以,一支万人骑兵,体积非常庞大。

  需要的耗费难以想象。

  李沐的十二万神机卫有六万骑兵,八万神策卫有四万骑兵。

  加上大唐四大军团各有一至三万不等的骑兵。

  其实大唐骑兵已经很多了。

  说它已经足够,也不为过。

  这才是李沐对新军没有朝廷大量骑兵配置的主要原因。

  六卫的配备中,每一卫只有一支三千人的机动轻骑,直属卫将军亲自指挥。

  其作用主要是侦察、追击。

  李沐当然会向玉门关派出援军,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凭李大亮三万骑兵可以歼灭朱邪克勒十余万大军的程度。

  只是步兵的行军速度,岂能与骑兵相提并论。

  这也是援军迟迟没有赶到玉门关战场的主要原因。

  李沐并没有亲自率大军增援,他派出的三万援军,主将是李勣。

  对于一个行将退役的老帅而言,最后一场仗关乎到他一生的盖棺定论。

  李沐没有拒绝,李沐很少拒绝那些真心对待自己的人。

  这是李沐的原则,哪怕要求有些过份。

  玉门关以东战局激化时,从甘州出发的李勣大军才刚刚到达肃州。

  如果按步兵行军速度,至少得两天行军,才能赶到玉门关。

  李勣急了。

  他下令步兵跟随,自己抽调五千骑兵星夜赶往玉门关。

  ……。

  李师带着四千多兵骑兵,出现在玉门关以西数里地。

  身后的将士个个面带微笑。

  这种微笑很特别。

  如同春风化雨,直入心肺。

  这种笑容很容易传染。

  就算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正在郁闷。

  就算你损失了财富,正在心痛。

  就算你遭受了失败,正在沮丧。

  看到了这笑容,也会不自禁地在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说它是视死如归?显然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爽。

  如同静静看着一朵山花盛开时,那种从心中升起的惬意。

  李师也在笑。

  他为这些已经脱胎换骨的士兵而笑。

  为能统率这样一支军队而笑。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

  夫复何求?

  突厥人怔怔地看着这支军队,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波追兵,六千人,三千人,一万六千人。

  只回来了四千多骑。

  这么多的人死了,对面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

  听逃回来的人说,那就是一群魔鬼。

  茹毛饮血的魔鬼。

  可眼前,怎么看都不象是一群魔鬼啊。

  他们在笑,在笑什么?

  难道他们真以为凭着区区四千多残兵,能与自己二万多大军再拼杀一场?

  突厥的主将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激战的玉门关。

  再看了一眼身边一万的预备队。

  沉声下令,“进攻!”

  四千多的士兵依旧在微笑,因为他们觉得,杀敌并不难。

  之前近万的突厥骑兵,不是被他们打得满地找咬,溃不成军了吗?

  对面的敌人确实比之前多了不少,可不还是突厥人吗?

  能打几他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二次,直至将他们彻底杀光。

  李师也依旧在微笑。

  但与士兵们不同,他知道此战的结局会是什么。

  勇气可以化为力量,却改变不了实力的对比。

  此前的胜利有许多复杂的因素。

  譬如三千神机卫的悍不畏死,已经让那剩余的万余突厥骑兵胆寒。

  譬如李师率二千阳关唐骑,已经在那已经胆寒的万余突厥骑兵心里又插了一刀。

  又譬如经过两次搏杀的突厥骑兵,体力已经不支。

  可面前的突厥大军不一样。

  他们士气依旧正常,体力依旧充沛。

  自己身后的精壮再士气如虹,依旧难改没有经过训练的事实。

  这是,送死!

  不,准确地来说,是赴死。

  李师不想去阻拦他们,为国而死,死得其所!

  不管壮丁最后能不能活下来,由他一个大唐驸马都尉陪伴着,他们不冤。

  能多拼死一个突厥人,对玉门关防御都是件好事。

  李师微笑地扬起刀,这是细长而笔直的横刀,“杀!”

  果然,这场仗与之前完全不同。

  两军迅速靠近的那一刻,“嗡”遮天蔽日的箭矢扑面而来。

  那是突厥人的骑射。

  之前一战,精壮们根本就没有遭遇突厥弓射。

  那是因为突厥人的箭矢都已经在三千神机卫和二千阳关唐骑身上消耗殆尽。

  这一波箭矢,百余壮丁落下战马。

  精壮手中也有弓弩,他们也在射箭。

  只是效果远远不及突厥人,一波箭矢之后,突厥人落马的只有数十人。

  这就是差距。

  好在双方距离不远。

  一波箭矢之后,就没有射第二波的时间。

  双方迎面相撞,壮丁们故会重施。

  但显然,壮丁们已经很难将突厥人扑下马来。

  迎接他们的是铮亮的弯刀。

  就一个照面,又是数百人落马。

  这便是又一个差距。

  幸存的唐骑见势不妙,他们训练有素,第一反应就是护住主将。

  一个唐骑队率嘶吼道:“将军,敌不过,你快撤,我等殿后。”

  李师连头都没回。

  撤?

  之前一战,精壮如果崩溃,李师确实想过撤。

  可精壮们的表现,让李师眼前一亮。

  让他觉得,事情还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

  所以,李师没有阻拦这些想为国捐躯的壮丁们。

  带他们来了。

  这个时候,让他扔下这数千将士自己撤?

  或许李沐不会责怪他,但他永远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

  这将是自己此生最大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