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第三十五章 【大雪封山】
作者:弋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经道衍一番说辞,燕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北伐残元,与晋王争那空着的太子位,便问:“大师以为,此一役,本王该如何打法?”

  道衍沉吟了半响,嘴间蹦出一个字来:“快!”

  “快?!”,燕王不禁愕然:“此次北伐,唯一‘快’字便可?万岁旨意里不是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了么?他们都是要北伐的。他们不来,本王也是不能擅自用兵啊。这个‘快’字,又谈何容易?”

  道衍却不以为然:“殿下,万岁在这大丧之际用兵,用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法子。大丧用兵,于汉礼不合,元人自然也知此理,因而必不防备。出其不意,最要紧的,不就是一个快字么?况且如此大事,朝廷只下密旨,而没有明诏,还不是要秘做、快做吗?所以,以快致胜,是北伐的精义,也是万岁圣心默定的方略。”

  “至于颍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嘛……”,道衍抚了抚额头沉吟了片刻,断然道:“不用也罢!”

  “什么?”朱棣仿佛不认识似的看着道衍:“颍国公傅友德这些人可都是戎马一生的老将,本是本王北伐最得力之人,大师却要本王不用他们?”

  “不用!”道衍咬着细牙决然道,眸中闪出鬼火一样的光亮:“殿下莫要忘了,此役乃是万岁考较二位皇子谁更能担得起大明江山的重任的。嘿嘿,正因为此,这才惹出来大丧北伐的事儿来。这一条,才是此中的要义。殿下且试想想,万岁派给殿下的,是颍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派给晋王殿下的,则只有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二人。实力上孰优孰劣,一望可知。虽说这是万岁知道燕山重地囤积了元兵主力,虑及战局,方才如此点将。可毕竟派给殿下的是能征惯战的老将,派给晋王的将军则稍逊一筹,这些天下人也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来有一日,纵然殿下打赢了,也会给别人留下口舌的。此所谓胜之不武也!因而就算万岁将来要将殿下指为储君,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嘿嘿,殿下,您觉得呢?”

  这确是朱棣未曾料想得到,如今经道衍点出来,方觉此次北伐的要义原来用兵只是其次,与晋王争夺储君人选才是内里的真章。想了想,朱棣也不禁颔首。

  道衍却瞧得出来燕王心中仍有疑虑,便接着道:“殿下久不掌兵,这北平都指挥使陈亨又是晋王的岳丈。值此关头,晋王的人,谁还会留力啊?以前魏国公在时还好说,如今只有殿下一人,又远离北平,驱十万雄兵出关远征,这粮草后继都由陈亨这么一个人把着,殿下您是放心还是不放心啊?倘若粮草一旦出些什么差池,嘿嘿,十万人,马怕得有一半要饿死在戈壁滩吧?所以,贫僧替殿下掂量局势,殿下此次用兵,只宜轻骑远征,以闪电之势奇袭漠北,务求一击即中。奇险之地才是生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所谓出其不意、置之死地而后方能生也!”

  燕王一边听一边不住来回踱着步子,待道衍说至“置之死地而后生”,已是拿定了主意,眸子闪出精光四溢,再不似前些年里总似将戾气藏着掖着了。

  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刚刚得了洪武皇帝密旨方才七天的燕王朱棣密令辽阳守军叶大旺率一万守军出山海关、昌平卫指挥使李彬率五千守军出古北口、密云指挥使谭渊率五千守军出遵化,燕王朱棣率领燕山中护卫千户邱福、副千户朱能、北平卫副指挥使柳升及各部人马三万,会同永平卫指挥使陈珪及下辖人马一万余人,共计六万余人趁夜出关。留下通州卫指挥佥事房胜和北平参知政事华云龙率领下辖人马专一在北平府和燕山一带转运军需粮草,依为后援。又遣张武留在燕王府,专一护卫家眷和大庆寿寺的道衍和尚。

  时已深冬,漠北早已下雪,雪花都积了一尺有余,因为燕王的北伐大军自在灰山集结之后,越往北走、道路便越是难行。待行至漠北深处的捕鱼儿海时,已是洪武二十五年正月,暴雪忽至,将周遭密林中的枝杈都压得半躺在地上,挡了大军的去路。燕王只得下令大军扎营林间,既可掩护自己的数万军马,亦可挡雪。

  接连三日,朱棣北伐大军都被困在了林间的营帐内,寸步难行。眼见随军粮草所剩无几,大雪又早已封了山,想要指望后援粮草接济上来也是不能。兼之军士缺少随军棉袍棉鞋,数万大军里倒有千余人冻伤,手不能提剑,脚不能蹬马。

  便在此时,主帅朱棣的营帐的帘幕一闪,几名将官哈手跺脚地钻了进去。朱棣素来与军士亲近,并不端半点架子,此时见来人闯了进来,也不恼,只是蹙眉坐在炭盆前沉思,时不时用手拨弄一下正在烧着的废材,显得有些沉郁和不安。

  “殿下,这些柴都是刚从外面捡回来的,沾着湿气,您看这烧起来的白烟,还是坐得远些好”,进来的几名军校中为首的邱福,他也是跟随朱棣时间最长的人了,此时见这位满脸短髯、一身疲倦焦躁之气的年轻王爷,忍不住温言道。

  “嗯?!”,朱棣应了一声,却没有挪动,目光灼灼地盯着火苗,自顾自地道:“这大雪封山,大军停在这里,虽可遮风挡雨,可却无异于坐以待毙!再这么下去,就算元兵没有来,我们也得饿死,或是冻死。”

  来人对望了一眼,都有些无话。陈珪老成持重,虑事最周,沉吟着道:“殿下此言在理是在理,可是我们于此地地形不熟,又遇这天气,贸然出兵,容易中元兵埋伏,也容易被困在山里。这两条,但有一条,便足以让我们六万大军有来无回了。因而......谨慎些总是好的。再不济,咱们暂且退回灰山也是可以的。”

  这话实际上说中了不少人的隐忧,也是不少军士心底里的想法。陈珪此时说将出来,原也是妥当的,只是却令帅营里的气氛顿时凝固不少。值此关键时候,是进是退,可是关系到六万将士性命的大事,不说总是不行的。

  燕王听了这话,铁塔似的敦厚身子动也没动,只眉棱骨不易察觉地跳了跳,起身呆了呆,忽然咬牙道:“此役不进则退,这里扎营避雪是懦夫行径,也是自寻死路。”

  这话说得可谓切中要害,然而燕王是要进,还是退?众人一时都屏住了呼吸,只等朱棣将话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