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 第四十六章 【京师遇冷】
作者:弋央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朱元璋用尽苦心,终于说服了燕王朱棣以朱家天下为重、待自己百年之后去辅佐长孙朱允炆。一件天大的事,看似措置得十分如意。朱元璋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很快便颁布懿旨,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承袭皇位。至此,大明储君便算是定下来了。

  朱元璋了却了最大的心事,心绪也便好了许多,于是饶有兴致地要在端午节日,于御花园办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官宴,大宴群臣和诸位远道回京的藩王。这在以勤俭著称的洪武皇帝身上,可算得是罕有的事了。

  再看燕王朱棣,原本满心欢喜地要来接太子位,却落得这么一个局面,心里就像塞了棉絮一般,说不出的难受。想要去理清,却千头万绪,也不知该从何说起。但朱棣毕竟是战场厮杀出来的汉子,自有一股英雄气概的阔达。更何况洪武皇帝的一番话说得也并非没有道理。要自己当太子,于礼法不合,受的阻力太大。以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将来必将君弱臣强,没有自己的护持,这大明只怕不免要乱乱套的。况且,从洪武皇帝的话中,也隐约可以听出来,这大明江山明面上是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实际上还是得靠自己。这一条,在原先始终不能得志的燕王身上,也算得上是一份体面了。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始于百越地区,战国时期楚国名臣屈原不愿见国亡家灭,抱石投于汨罗江。后世为纪念这位才气纵横的一代贤臣,方立屈原自尽的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以示纪念。

  端午节当日,朱棣因想着一场风波刚逝,谨慎小心些总是好的,早早便出了燕王府入宫赴宴,不想却是到得早了。后花园内,新封的皇太孙朱允炆还在指挥宫人太监布置宴场。骤见皇太孙,朱棣也觉得尴尬,转身要走,却已是被朱允炆瞧了个正着。

  “四叔?”朱允炆却像没事儿人一样,笑吟吟、兴冲冲地便快步朝自己跑了过来。

  眼见避无可避,朱棣只得停了步子。远远地看这位亭亭玉立、俊俏潇洒的少年储君对自己毫无城府,一副孩童般的兴致,朱棣心中也不禁嗟叹。这孩子虽说柔弱,秉性却是十分的诚挚的,况且少年丧父,一度没了依靠,也算得可怜人了。

  想起他幼年时曾央求自己从燕山逮鹰回来的情形,朱棣也觉得亲切,便含笑点头迎了上去,一边打趣道:“你小小年纪,就要布置这百官宴么?可还安置得过来?”

  一到这位敦实勇武、威名赫赫的四叔跟前,朱允炆似乎有些矜持起来,浅浅一笑,低了低头,方才淡然道:“皇爷爷说要我历练历练,所以就将这件差事交给我。有张昺他们事先筹谋,事情办起来倒还顺手。”

  “那是自然,你现在是皇太孙,将来的皇上,谁都不听你的调遣?”朱棣打趣地笑道:“还记得当年栖霞案时我从燕山回来,你一见我便往大哥身后躲,哈哈哈,不想才过了没几年,你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储君了。世间事,真真是难以预料啊......”

  说笑间,朱棣不觉便搂了搂纤弱的朱允炆的肩膀。

  不想身后却猛地传来一声断喝:“老四,你胆敢失礼?”

  忽然听得这一声斥责,朱棣和朱允炆都是一愣,扭头看去,却是洪武皇帝缓缓踱了过来,脸色已是铁青:“皇长孙已封为太孙,乃是国之储君。你燕王岂可不尊礼数?如此待朕之太孙?”

  朱棣吃惊地看着怒气冲冲的洪武皇帝,也觉得委屈,脸都涨得通红。至此朱棣方才明白过来,无论前几日洪武皇帝将话说得再怎么圆满,如今君臣之分一定,二人之间便已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饶他燕王再如何有权势、如何有威望,见了这位年仅十六岁的瘦弱少年,也得毕恭毕敬,否则轻则是失礼、重则是僭越了。

  想着,朱棣的心已是不住地往下沉。前几日那些个自我安慰的心思,如今也被击得粉碎。

  朱允炆瞧着面色尴尬的燕王,大度地一笑,上前道:“皇爷爷错怪四叔了。四叔方才正与孙儿叙旧,说起了以前的事儿,都觉得有趣,这才闹着玩儿呢。”

  朱元璋鹰一样的眼睛在朱棣脸上扫了一扫,又看了看一旁镇定自若的朱允炆,想了想,忽的一笑:“哦,哈哈哈,我们虽是皇家,也是常人。你叔侄之间能有这份情分,朕甚觉欣慰。来来来,宴席都摆置好了?我们便先入座吧——”

  说着朱元璋一手携了朱允炆,一手携了朱棣,双双迈入席间。

  朱棣被洪武皇帝冷冰冰铁钳一样的手抓着,只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想要挣脱,却又不敢,心绪却无端地低沉下来。恍惚间,似乎自己这几年的砥砺奋发并没有什么作用,说到根子里,自己仍旧是那个不受待见的燕王罢了。

  如此心绪,好好的一个席面,朱棣也吃得味同嚼蜡。偏偏朱元璋兴致极高,用过膳食,又引着众人来到湖边赏景。眼见微风吹过,湖边的马尾草摇曳生姿,不禁诗性发作,吟道:“风吹马尾千条线......”,至此却因文才不高,而至语塞。沉吟许久,朱元璋仍接不下去,转脸见众人蹙眉沉思模样儿,便笑谓皇太孙朱允炆:“此句,你能接否?”

  朱允炆虽说爱文,可毕竟从出生起就多生活在皇宫里,见识不免促狭。如此对诗,还要与实物相印,也着实难为了他。朱允炆抚额沉吟许久,想起那一日私自出宫却遇暴雨,在山坳间见到的一幕,已是有些下句,出口吟道:“雨打羊毛一片膻”。

  诗句一处,众人尽皆叫好。朱元璋虽觉词句对得一般,却也不愿表露,只是颔首而笑。转脸却见躲在众人身后冷着脸不言语的燕王朱棣,便问:“燕王,燕王?你来对对如何?”

  “嗯?”朱棣心绪不佳,也见不得众人的阿谀奉承,因而只是自顾自地想心事,不妨朱元璋点了自己的名儿,也是一愣。抬眼往湖心看去,但见阳光洒在微荡的湖面,反射出来的光点煞是夺目,脱口便道:“日照龙鳞万点金”。

  以“日照龙鳞万点金”对“风吹马尾千条线”,气势上可谓高出一筹,更不要说与“雨打羊毛一片膻”这样绵软无力的对子相比了。一时间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声儿。朱元璋眸子波光一闪,却很快就隐了。眼见气氛有些尴尬,勉强笑了笑,却转了话头:“诗确是能助兴的雅物啊。只可惜那位很有才名的方孝孺被朕打发到汉中去了。否则,朕还真想听听他有什么妙语。”说着朱元璋已是转身回到席间,不再言语。

  一场热热闹闹的百官宴,却已没了原先的热闹,人人心里都像藏着一个疙瘩似的,却谁也说出来是什么。朱棣在京师越发受到冷遇,也自没了兴致,第二日便入宫拜别了洪武皇帝,匆匆赶回自己的封地北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