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七百四十四章 掌控轻松洗煤路(第三更)
作者:农家一锅出的小说      更新:2023-07-16

  十月二十五日,天上开始下大雪。

  长安城南的房子在今天可以入住,住窝棚的百姓才不管下不下雪呢,搬家。

  看那架势,下刀子也得死在新家的屋子里。

  “一天都等不得啊。”李易亲自过来看搬家的情况。

  李隆基在李易的救护车里,他要看,京兆府最后一处百姓安置的地方。

  等城南和城西的百姓搬进新家,整个京兆府,再没有一个百姓住不进去房子。

  二十个县的百姓房子全休好了,村子中经济条件差的,户部出钱给盖了新的。

  李隆基知道,在京兆府外面,还有百姓日子不好过。

  不过不怕,自己一直在努力,终归有一天能让整个大唐的百姓全过上舒适的生活。

  “十六卫帮忙,不会耽误。”李隆基脸上带着笑容。

  他笑不是因为十六卫帮百姓做事情,而是他对军队的掌控更自如。

  放在两年前,想让十六卫扫雪,十六卫的将士们会抵触,还有大臣给讲各种道理劝阻。

  许多时候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斗争与妥协。

  眼下自己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十六卫啥活都能干,并且非常积极。

  没办法,旁边有一支三万人的羽林飞骑,哪个卫若是不听话,很可能会被裁撤掉。

  外面十六卫每一卫都派出来一部分人干活,这个被派出来可不是吃苦,大家抢着要来,最后需要通过抓阄来决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易出了主意。

  十六卫干活,每一个人有一个档案,上面写,某年某月某日,某种情况,谁参与了什么。

  像眼下,就是扫雪谁参加了,帮百姓搬家谁参加了,这叫民心公益。

  以后要评职称了,不,是要考核了,准备升官,一件件事情就是考量的依据。

  给谁升官需要公示,告诉大家这人为什么升。

  哪个想走后门,公示的时候,就会有人反对。

  扫雪的时候没有他,搬家的时候没有他,给李家庄子巡视的时候没有他,他凭什么?

  上官还要记,谁干活的时候表现如何,然后大家看。

  身边有个人一直在偷懒,记下来的是优,不行,举报哦。

  为了升官、为了过年的时候多领陛下发的东西……

  又错了,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十六卫的人爆发出绝对的热情。

  走路费劲的老头老太太,十六卫的人直接背。

  乱七八糟的家具,捆在一起,两个人抬杠子走得飞快。

  “放我下来,不用背。”一个老太太在一个人身上喊。

  “大娘,没事儿,我有力气。”背人的脸上满是笑容。

  “我要坐车,李家庄子的车,把我家的缸放下,别抬着走,万一摔了呢,放车上。”

  老太太急了,大声嚷嚷。

  “好,放下,大娘,其实背着走才好。”这个右金吾卫的人没办法,只好蹲下。

  他想表现一下,可惜李家庄子怎么可能不考虑搬家时候运输问题?

  李家庄子派来一大群车,东西放车上,走路不方便的也乘车。

  年轻人跟着走出去五里的路就到地方了,又不远。

  李易的车慢悠悠走着,从城东到城西,距离不短呢。

  除了郭子仪一个人负责赶车,周围没有任何护卫。

  “还需要找煤矿,现在大家都喜欢烧煤了。”李隆基感到煤炭不够用,矿少。

  自从火炕出来,还有土法炼焦的办法出现,百姓和冶炼都需要煤。

  好在百姓用煤面子也行。

  但没有水洗条件,煤的品质差一点,煤泥运输的时候灰大。

  “我再拿出来几个地点,露天矿,有时候上面盖了一层土,还种地呢。”

  李易不愁煤矿,陕西有许多露天矿,旁边的山西更多。

  五百米以浅的煤矿李易都不准备拿出来,深度五百米以及更浅,说明也有深度。

  即便是一百米深的煤层,挖起来也费劲,需要打矿井。

  打井就有危险,不如在地面上一点点向下挖,不规则螺旋形下去。

  大家始终在上面,危险小。

  李隆基还是那么平静:“可,易弟你拿出来地点的东西,李家庄子就是随便用。”

  李隆基无法给李易别的好处,铁矿李易给出来地方,李易就可以优先免费用。

  煤矿的煤泥不值钱,百姓自己运,煤块需要花钱买,李家庄子还是免费。

  “三哥,用救火用的车,在煤矿旁边打出来井,然后洗煤吧,用人工洗。”

  李易想要提高礁石的品质,用来冶炼好钢,只能进行洗煤。

  把煤放在大锅里搅和,然后一捞就可以分辨出好煤、煤矸石,剩下的是洗煤后的煤泥。

  李家庄子运回来的煤块中就有许多煤矸石,不洗看不出来。

  李家庄子自己洗一下,不划算。

  别人洗费时间,庄户们洗,耽误事情。

  “需要人手?”李隆基不去考虑洗煤的难易度,干什么活不累?

  他在想就业岗位的问题,洗煤显然是用人洗。

  “大量的人手,夏天的时候热,冬天冻手,手掌的纹理中都是煤灰,还有裂的口子。

  不过一般的地方用不上,就我庄子用,所以工钱多给,福利跟上。

  庄户洗煤太浪费,让别人去洗,庄子上出钱,哪个冶炼的地方需要好煤,也花钱买。”

  李易知道,对于百姓来说,矸子无所谓,不能烧就不烧呗,烧完了,从灶中掏出来。

  庄子不行,庄子在炼钢。

  “好,从更远的地方招人,到煤矿专门洗煤,带着家人一起洗,孩子送长安官学。”

  李隆基知道从哪招人,生活水平低的地方,尤其是没有田地的人家。

  洗煤再苦,生活有保障,孩子给安排了。

  李易点头:“三哥的法子好,京兆府已经找不出洗煤的人了,从外面调。”

  “以后摇煤球、做煤匹的人都会少了,实在是易弟你总给一些个活儿做。”

  李隆基像抱怨,实际上是高兴。

  干活的人少了,说明活多了,本地没人,外面的人会过来,只要粮食供应上,过上好日子的百姓就增加。

  “易弟,你说一个地方大家赚钱多,周围的人是不是跟着赚钱?”李隆基开始琢磨经济问题了。

  “三哥是说经济辐射范围和区域影响的关系?”李易给出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