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654章 各自布置
作者:鹤城风月的小说      更新:2023-11-20

  恋上你看书网,明左

  “四十多个斥候抓不住四个南兵,全都是废物!”

  金州城内,阿济格的吼叫声人人可闻,人人瑟瑟。

  坐在主位上的多尔衮脸色也十分不好看。

  不过他更加觉着,阿济格的做法是冲着自己来的。

  就在他和多铎率军从回来时,黄台吉送给了他一份大礼。

  也是一份麻烦。

  黄台吉对八旗进行了重新整编。

  而经过这次整编,多尔衮从台吉变成了正式的旗主。

  镶白旗旗主。

  可原来的镶白棋旗主是他的哥哥阿济格。

  经过这次整编,阿济格从八旗旗主的变成了小旗主,屈居在了他的下面。

  阿济格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

  虽然他们三兄弟是一奶同胞,可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融洽。

  阿济格的年龄和多尔衮、多铎相差甚大,从小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并不亲近。

  这一次被多尔衮抢了自己的旗主之位,阿济格更是怒火中烧。

  他不敢对抗黄台吉,只好暗戳戳的给多尔衮捣乱。

  后金两白旗的兵马已经全部开到了金州卫附近,为了支援多尔衮作战,黄台吉还将乌真超哈派了出来。

  固山额真佟养性见阿济格挑事儿,连忙出面干涉。

  “到底怎么回事,说说吧。”

  有了他的转圜,遭到训斥的斥候全都松了一口气。

  “禀告额真,并非奴才们贪生怕死,实在是这些南兵颇为诡异。”

  光说还不算,斥候赶紧呈上东西。

  长长的绳索上带着一个金属爪子,正是满辽等人撤退时遗留下来的。

  佟养性接过来,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墨尔根代青,你看,居然是钢的。”

  多尔衮立刻正色起来。

  “这些明军竟这般奢侈?”

  谁不知道钢的好?

  奈何钢材难得,偶尔收获一点,全都恨不得用在打造兵器上。

  可“明军”的斥候却用精钢来打造这样的爪子,只为了攀爬逃跑,完全超出了后金众将的认知。

  “不但如此,这些南蛮子用的弩箭也是钢制。”

  斥候又呈上来别的东西。

  正是满辽他们作战时发射的弩箭。

  为了保证威力,不但弩是用钢制的,这些短箭同样是钢制的箭头。

  四十步内,重甲也防不住。

  后金几个高层一一查看这些装备,全都不禁心底发凉。

  都是和明朝打惯了仗的,对于明军的德性他们最清楚不过。

  什么时候明军到了视精钢如无物的地步?

  “可曾缴获旗帜文书?”

  多铎起了好奇心,想要知道旅顺当面的明军究竟是什么来头。

  斥候摇摇头,但禀告了一个情况。

  “奴才们遇到的这些南兵穿着大大不同,他们的衣服都是土黄色的,而且很短。没有下摆,看起来十分古怪。”

  多尔衮等人面面相觑,愈发摸不清楚状况。

  明朝的军队他们都了如指掌。

  从来没有穿土黄色军服的。

  这一意外情况,无疑为接下来的作战增添了阴霾。

  石廷柱小心翼翼的提出建议。

  “墨尔根代青,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今当面之敌诡异难料,我等不能不慎。还需想个办法,探听一下当面之敌的底细。”

  这话多尔衮听进去了。

  “石将军有何妙策?”

  石廷柱一边斟酌,一边缓缓道:“为了探知当面之敌的底细,我们不妨派出使者,与之交涉。倘若能够逼迫明人让出旅顺,则万事大吉。即便不成,也可借此机会了解敌军虚实。”

  多尔衮素有决断,知道这个办法十分可行。

  “伊尔登,你随石将军一起作为使者,去和南蛮子会会。”

  下面一个将领听了,满脸不愿,可是又不得不接受。

  钮祜禄·伊尔登是后金五大臣额亦都的第十子,出身镶黄旗。

  黄台吉继位后,他被派来两白旗辅佐。

  显然这是黄台吉安排在两白旗中的钉子,就是用来监视多尔衮兄弟的。

  这让伊尔登在两白旗内举步维艰,事事不顺。

  果然这次的麻烦落到了他的头上。

  可伊尔登很清楚,自己绝对不能拒绝。

  否则的话,多尔衮动用军法,他死了也是白死。

  旅顺这边,满辽等人回来后同样禀告了军情。

  “两白旗加上乌真超哈,兵力起码两万多。咱们的防线太长,尤其当中大部分为山地。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鞑子突进来。所以必须将民兵调上来,补充防线。”

  于立春根据情报开始作出部署。

  辽东半岛最南端虽然渐渐收束,但是北上先遣支队的防线依旧很长。

  西面从山区一直到大海是官道所在,自然也是防御的重点。

  东侧也有一条山中小路可以到达旅顺。

  这两条路全都不容有失。

  除此之外,中间是地形复杂、面积广阔的山地。

  这里是后世的大连金龙寺国家森林公园和横山寺所在。

  纷繁复杂的地形,只靠北上先遣支队自己,绝对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证滴水不漏。

  耿万荣对于立春的判断十分支持。

  “那就将两个民兵团部署在这里。他们也不需要打硬仗,守住阵线,不让鞑子冲过去就行。”

  参谋长熊昕提醒道:“打仗不能没有预备队。既然我们的兵力不足,那就在旅顺征召预备役,随时补充上来。”

  旅顺这里的大明百姓如今已经换过一茬。

  大部分人已经被迁到了莱州那边定居,然后又从山东迁居了不少人过来。

  既然是山东的百姓,自然都接触过基础军事训练。

  真让他们上战场那肯定不成,但作为后备补充还是能够胜任的。

  三位主官很快达成一致,立刻调兵遣将。

  辽东半岛在沉寂了数年之后,烽烟再起。

  这一战将决定后金能否一统辽东。

  一旦后金失败,让新军在辽东半岛站住了脚,那么今后后金将会面临无穷无尽的麻烦。

  同样的道理。

  一旦后金攻占了旅顺,那么他们将再无后顾之忧。

  可以腾出绝大部分兵力西征蒙古、东征朝鲜,彻底打破外部围困。

  这是一场小仗,但是影响深远。

  为此双方的指挥官都开始小心翼翼的准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