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700章 风起江南【我老婆允儿生日快乐!】
作者:鹤城风月的小说      更新:2023-11-20

  松江府城内徐骥、王瑞贤等人开始积极备战,紧张地等待着官军的反攻。

  然而左等右等,连续几天时间,都没有看到官军的影子。

  他们还不知道,如今在松江府各地早已乱成了一片。

  松江府城内发生的情况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各地,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松江各地多有从事工业纺织的人,这些人天然就是徐家的盟友。

  松江官府对工业纺织要采取灭绝态度,砸的当然也是这些人的饭碗。

  没有串联,也没有商议,松江府各地的反抗行动全都自发的展开了。

  在娄塘的瞿叶得到父亲的传信之后,立刻从本地的商贾进行了商议。

  大家在得知危机之后,迅速团结到了一起。

  他们抢在官府之前率先动手,将当地的官员驱逐一空,完全控制了娄塘的局势。

  奉贤当地更是如此。

  纺车工厂的工人们发起暴动,占领了南桥镇,打的当地官员落荒而逃。

  类似的事情在松江府各地全都有所发生。

  各地自发反抗的同时,纷纷派人前来松江府城打探情况。

  方岳贡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强硬行动居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反抗。

  被打出松江府城之后,官军根本立足不住,一路向西仓皇而去。

  一直退到青浦,才算是稳住了阵脚。

  “速去派人向南京禀报,请朝廷调拨大军镇压叛乱。”

  方岳贡气喘如牛,脸色满是惊惶。

  他知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他能够解决的。

  关于向南京求援一事,郑永春和黎万祥全都没有异议。

  松江府的暴乱对他们的仕途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能尽快平息的话,他们全部都要担责。

  可即便如此,郑万春对方岳贡依旧是怨言满腹。

  “下官早就说了,需要从长计议。大人一意孤行,方才有今日之乱。就怕朝廷无能为力,酿成恶果啊。”

  方岳贡并没有被暂时的挫折吓倒。

  “松江府乃我大明属地,岂容鬼魅魍魉窃据?这些反贼不服王化,本官一力平之便是。”

  黎万祥急的如同锅上的蚂蚁。

  “如今各地皆反,乱贼何止数万,难道真要杀一个血流成河?”

  方岳贡冷冷的看过去。

  “难道二位坐视我大明疆土为乱贼所据?倘若如此,你我如何向陛下交代?”

  郑永春和黎万祥闷闷不乐。

  这边正闹着,有青浦本地乡绅士人前来求见。

  “在下徐尔铉,听闻府城生乱,各位大人流落至此,特来相助。”

  看到来人,方岳贡眼神里带着审慎。

  “可是望湖公之后?”

  徐尔铉现年四十一岁,浑身富态,没有几分文雅。

  可他却出生于书香门第。

  因为他的祖父乃是徐陟。

  徐阶的弟弟。

  没错,徐尔铉是代表青浦徐家而来。

  虽然世人皆称徐阶为徐华亭,但实际上徐家乃是青浦县人。

  只是后来徐阶迁居松江,因此才有徐华亭之称。

  但徐家的根基始终都在青浦。

  徐家最鼎盛时占据了松江耕地的一半,基本就是在青浦一带。

  因为府城华亭县所在,周围商业繁荣,根本就没有多少耕地。

  徐尔铉亮明态度。

  “我徐家世受皇恩,先祖更曾为大明鞠躬尽瘁。今日徐某虽为布衣,然安定桑梓之心,天地可鉴。几位大人倘若有所驱策,尽可明言,我徐家定不落于人后。”

  郑永春眼神里全是怀疑。

  “不知青浦徐家与松江徐家是何关系?”

  由不得几位官员猜忌。

  这徐尔铉只看名字,似乎跟徐尔觉、徐尔爵等人有所关联。

  许尔铉却冷哼一声。

  “我青浦徐家自来耕读传世、门户清白,与那些俯仰西夷、追钱逐臭之辈断无瓜葛。”

  听到这话,方岳贡等人不由大喜。

  “想不到商贾横行之松江府,尚有忠义之辈。有徐公相助,何愁乱贼不灭?”

  徐尔铉感慨连连。

  “松江自古繁荣,只因本地百姓安居乐业。可自从商贾盛行之后,人心浮躁,以至于乌烟瘴气。如今更是反叛朝廷,败坏纲常。还望诸位大人使霹雳大手,惩治宵小,还松江府以清明。”

  他还加重了砝码。

  “徐某业已联系忠义之士,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求各位大人莫要犹豫,速速平定叛乱,使我松江百姓得享太平。”

  果然,随后几日有不少松江各地乡绅士人投奔而来。

  这些人不但带来了钱财,还带来了家丁仆从,很快在方岳贡等人身边汇聚起来一支上万人的队伍。

  而在这段时间里,松江府各地的官军也在接到调令之后开始出兵。

  明代的松江府驻军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驻守在吴淞的江南副总兵,还有一支是驻守金山的金山参将。

  其中驻守吴淞的明军距离松江府城更近,接到军情之后,江南副总兵马大宣立刻率军南下,进逼府城。

  不过因为势单力孤,马大宣也不敢孤军进攻。只能驻扎在了距离府城三十里的地方,等候方岳贡等人率军前来会合。

  另一路的金山参将因为离得较远,接到命令、聚集军队再出发,已经是十天之后。

  两百多里的路程,金山明军足足走了八天,最终才从杨家塘渡过黄浦江,进驻到马桥镇一带。

  这么一耽搁,距离王瑞贤预测的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半,松江府城的防守压力大大减轻。

  不过松江府发生的事情传到南京之后,效果是山崩地裂的。

  “当真不是官逼民反?”

  接到方岳贡的奏报,南京诸位官员全都不敢相信。

  江南素来繁华,民生安定,现在居然说松江府反了,实在是大大出乎意料。

  “方知府素有清廉,最是怜悯民生不过,应当不会逼迫百姓过甚。”

  都察院御史唐世济负有考核江南官员之责,对方岳贡知之甚深。

  “我说诸位,出了这么大的事,岂能迁延?当尽起大军,平息叛乱才是。”

  在座的南京官员里最为积极的人,自然是南京守备太监刘宁。

  太监代表的就是皇权,有人造反,太监的反应也是最激烈的。

  可说起出兵松江府一事,南京的官员全都露出了难色。

  “难道是山东左梦庚对松江府有所图谋?”

  礼部尚书唐大章一句话,就让江南文武全都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