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门新郎开始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佃户
作者:武陵岛主的小说      更新:2022-06-09

  孟小婉这几日一直都住在桃湾。

  只在八月十六那日回了一趟县城。

  府衙给的一百一十五亩地契,却是还没有付钱的。十六这日,她去桃林县衙缴了款,还结识了霍炳成的妾室赵氏。

  赵氏陪着她在衙门偏厅里吃了半日茶,手续都是张五六与几个书吏一起办的。这里是霍家的地盘,孟小婉甚至都没问过一声,赵氏怎么说,她就让张五六跟着照办。

  黄里正家里的一百一十五亩水田换来了黄家父子只发配三百里的结果。而黄家之前打通了关系,在县里的户薄田册上,他家上好的水田都写的是下等旱田,每年只上交县里几担谷子就了事。

  这回官家收了去,也是按“旱田”收的,届时上下笔墨一动,经手的书吏和班头都能分润不少、甚至霍炳成他爹还能拿大头。

  可黄家的案子却突然被郡中接了手,与宋家并案处置,县里的文书还不及动手脚,黄家的地契就被府衙收了去。本来都以为这这些好处是必归了府衙那班人的,谁知道太守、同知居然同时批条子将这些“旱地”酬卖给了那张信之。

  既然是酬卖,这个价格又依律要再低三分,一亩上好的水田张家竟只花了三两一亩的均价。

  孟小婉得过张哲的嘱咐,张哲从现代弄来的四百两九六成色的白银全部留在了户房,超过定价五十五两。

  不过赵氏和一干书吏都视为寻常,很自然的收了四百两成色好到爆的银子,给孟小婉开出了三百四十五贯的完款证明。

  回到桃湾后,孟小婉就忙了起来。

  这新增的一百一十五亩地,其中有六十多亩是黄家人佃种的,其余的也是张姓人在佃种。

  大家一听这地以后归了张二郎的家里,一帮子佃户就眼巴巴的来到了张家的院子外听招呼。

  这是怕夺佃!尤其是那些黄姓的人。

  桃湾张家人多,都是愁地不够种的,孟小婉便是把姓黄的都夺佃,第二日就能找到一大把姓张的来种地。

  张姓人有些家里地不够的,也巴巴的赶了过来,与姓黄的在院子外面泾渭分明的站开。

  姓黄的都是一脸苦样,而姓张的脸上多是期盼。

  这种事在乡间是极重要也是极麻烦的事。

  被夺佃的人家立即就会成为无产者,活路断绝,一家人只能去要饭。

  所以往往主家有“夺佃”的苗头时,佃户们大多会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抓阄赔命!

  佃户们抓阄,谁抓到了,就在主家提夺佃的时候,去主家门口自我了断,逼着主家让步。这是一种很无奈,很悲惨也很极端的做法。

  孟小婉在院子里坐着,正在翻看刚刚上任的老叔公送过来的村里户凭。白鹭在一边磨墨的手都有些发抖,这种事她几乎年年都能听上几耳朵,她知道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出大事的。

  可看看大娘子的表情,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张五六和张三七都堵在院子门前,两父子如临大敌。老堂哥一家人也来了,张台和儿子也蹲在张五六两人的身后,要是真的有什么事,这四个男人就是孟小婉唯一的凭仗。

  老叔公虽然在村里,但是却听孟小婉的去了祠堂坐着。要是黄家人真把事闹大,他能就地召集张家人过去。

  苦哈哈面对夺佃这种事,里正说话也不管用,乡民的眼中只认锄头和血。

  张哲和孟小婉都没想过夺佃。

  但是改佃却必须的。

  孟小婉看完了户凭,对着陈妈妈点点头。

  陈妈妈压住了心中的恐惧,对着外面叫了一声:“黄栌家的来了没有,大娘子有请。”

  外面两帮人顿时都是一静,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被叫到名字的黄栌,浑身都是补丁,但是就数今天洗得最干净,他听到自己的名字腿下便是一软。

  所有人都看着他,仿佛全家的死活就在张家这门口的一出一入。

  陈妈妈又叫了一声。

  几个姓黄的上来咬着牙扶起了黄栌,送到了门边,还在他耳边咬着牙低声提醒:“若是不对,就大声闹起来!抓好阄的会立即进去,让那妇人看看什么是血流三丈!”

  张台(张修堪)看见黄栌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就踢踢自己儿子的屁股。

  “二谷,去扶着你黄栌大哥一点,仔细别摔着了。”

  二谷应了一声,上前扶住了黄栌就往院子里走。黄栌对着二谷惨笑了一下,笑得二谷心里直发毛。

  孟小婉带着一方小巧的幕篱,她的案前还有摆着一个矮桌,上面放着一些契书。

  “给主人家娘子请安,”黄栌到了地方就要跪,却被二谷扶住了。

  “不用跪,我们家不兴那个,”孟小婉客气的话却让黄栌如坠冰窟,不让跪这不就是要夺佃是什么?

  好在孟小婉思虑过说话的频率和节奏,下一句就打消了黄栌的担心。

  “我家的佃户以后都不用这个跪礼,又不是官家门户,凭白让人笑话。”

  “黄栌你家两口子,原佃了四亩水田。我看了黄家的册子和村里的户凭,四亩地虽都归你家种,但是只有两亩半是你实佃的。另一亩半的田,你竟是替人白种。这一亩半那两成的赋税却也是你交。黄家原来与你订的约是,五成归黄家,两成税,最后两亩半的三成归你自己。”

  孟小婉看到这里摇摇头,黄家的地哪里要交什么税,册上登着的都是最下等的旱田,随便一点谷子就打发了。黄里正其实是自己收了七成,黄栌替他白种那一亩半,还要再出两成“税”。

  黄栌自然是出不起,所以一直欠着黄家的“债务”。

  桃湾路偏,县里的胥吏都不屑来,从黄家抄到的半箱子“欠条”,都霍炳成安排人当做废品送给了张家。

  这种“欠条”上欠的的黄家代为“缴纳的水田税款”。但是县里却根本就没收到过这些水田税款。换言之,如果打官司的的话,这些“欠条”上的欠款都不成立。

  孟小婉挑出了四五张黄栌的“欠条”,让他看了一眼。

  黄栌看见自己的欠条,顿时就放了一半的心。自己现在算是欠着张家的钱,为了让自己能还钱,这田怕是还会佃的。

  可下一刻,黄栌就傻了眼。

  张家大娘子身边的小丫头居然拿着这四张欠条就扔进了火盘里。

  “余债核销,你们家原来虚佃的四亩,改为实佃三亩。我家只收六成,你自己留四成,官面的田税却在我这六成里。你若愿意,就摁个手印吧。”

  孟小婉说完指了指第一张契约。

  黄栌双腿一软就跪下了,回过神来就砰砰的对着孟小婉实心磕了三个头。

  “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