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北记 第十六章、郭白羊(一)
作者:忽必烈麝香的小说      更新:2022-04-01

  东州沿海一带,气候宜人温暖。当地的建筑也别有特色。

  普通人家最突出的特征是每一间房舍都有高高的马头墙相隔,当地人说是南方夏日炎热,瘴气横生,如此建造,利于防火。

  而富户的家中,几乎必有园林。而由于园林面积过大,其实说是把房子建在园林内也不为过。当地人称这种特色房屋为园居。

  而东州丹王郡的郡守府郭府,又与这一带其他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郭府总体格局呈两座大院,两院之间置有一个大花园。

  每一座大院四面建有房屋。和一般的富户相比,每一座院都有一座普通园居那么大,而中间隔着的那座大花园,都足足抵得上正常规格的半片园居林区。

  花鸟草虫,假山清泉,不时有郭府秀气的小丫鬟迈着灵巧的碎步穿梭其间,此间也是称得上钟灵毓秀。

  由于大院的面积广,四面的房屋细数一下竟有十几座。

  四合房屋,中心为院。

  东院里宽敞的区域中央,建有一座豪华的水池;西院中间,是郭家列祖列宗的灵堂。

  郭府的人基本上都住在东院,只有郭风南一人在前几年把卧室搬到了西院。

  在每个借酒浇愁也无法入睡的夜晚,他便和西院埋葬着的,那些祖上数不清的残魂断魄,漫漫倾吐做人的苦闷。

  西院几间屋子都是郭府的仓库,装满了郭风南做郡守这几年来的累累硕果。

  郭白羊第一次迈入东院气派的大红门,看到不远处的假山和水池,四周每一间偌大的房屋。

  头顶上露出的那片天仿佛是它被这一片片建筑包围在了里面一样。

  她想起来,这种建筑风格,和阳群师兄曾经说过的四合院简直一模一样。不,应该是两个四合院合在一起,八合院。

  这种建筑在南浒不多。

  在南方,像郭家这种中上流家族,府邸大部分都是以园居为主。

  和一般富人相比,世家通过在家府中心种下一棵南方常青的树种,长木灵来彰显身份。

  长木灵悉心调理可以存活上千年,皇宫里那一株种在宫后苑的五百年老树,在南浒立国前就已存世几百年,整个宫后苑都是以它为中心建造的。其枝繁叶茂足以遮蔽半边天际。

  它的对面是一座冷宫,这么多年来不知换过多少位失意的女主人。

  皇家古树覆盖面积巨大,几乎与那座无时无刻不透露出绝望气息的宫殿形成了长久的对峙情形。

  每个清晨,每一束阳光打在古树每一片叶子上的每一滴露珠,碎裂而发散开来的每一道光束,汇聚着照进冷宫妃子卧室的正窗,刺醒她们的眼睛,警醒她们的身份。

  将天子的权威牢牢盘踞在树根之下古老的大地,千秋万载,不可侵犯。

  ————

  但郭府没有长木灵。

  郭风南对外界声称的原因是自己家这独特的院子两院环园,风水里讲树向宅则吉,背宅则凶,普通的小花小草小树苗还无伤大雅。

  长木灵如此灵物自带气运,无论怎么安排种植都会给一面带来吉兆,而给另一面带来凶兆。

  故而郭府这两院抱园的府邸实在不适合种这种宝树。

  更何况他郭府也只是新兴家族,没必要用这个大阵仗。

  但实际上的原因,却是当年他斥巨资购下这府宅,光大东州郭氏之后,实在没有钱去在花园里种一棵这样的名树,更别提养它还要花多少银子。

  也使得郭府这间府宅,在丹王郡显得更加独特。

  它也象征着丹王郡富贵的顶峰。

  郭府的周围,其实也是丹王郡的富人区。

  然而那些相形见绌的富豪,习惯把这幢庞然大物称之为两院庄。

  庄即庄园之意。而在南浒,郡守仅仅是四品官职,俸禄并不高。

  除了真正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京都最大商会梁商里的大贾以及一些三品以上权高位重的大官之外,购置庄园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更何况,郭府还远远算不上人丁兴旺的大族。可当地人就把他家的两座巨大的四合院和庄园来相提并论了。

  不过也算正常现象了。

  一郡之守和一大商会情同手足。他郭风南家赚到的钱,和暗地里骂他贪官的声音一样多如牛毛。

  ————

  从撼兰坞到东州关几日的路程里,郭白羊和她的父亲郭风南坐在同一辆马车内,途中吃饭,旅宿,郭风南几乎很少对她说话。

  紧皱着眉头似乎心事极重。而到达东州关,那个长相古怪的门客杨叔极和白复昼离开后,郭风南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好了起来。

  剩下半天的路程,他开始和女儿正常的交流。不过,郭白羊看得出来,他始终有些紧张。

  郭风南似乎生怕给她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们的谈话自然也不像一对父女,充满了尴尬。

  郭风南告诉她,为了郭白羊回家,他几个月前让人在家里环境最好的花园后面修建了一间闺房。

  父女俩聊到郭白羊读书的问题,郭风南表示,把自己儿子郭梁原来的先生,翰林院马奇风先生请来做她的老师,单独教导她学习诗词文赋。

  在这个世界上,普通文举是没有女子的一席之地的,只有一种闺选能让有志于仕途的女子有机会做官,但起步就比男子的科举低了许多。

  然而每个世家的小姐依然会和家族男性接受所差无几的教育。

  毕竟女子是要嫁人相夫教子的,嫁人前这些才学是自己的筹码,嫁人后才女的名号则成了夫家的筹码。

  郭白羊想到自己在宗门内,文课成绩就一直在前游,教儒学的杨先生因为自己两个“朽木不可雕”的师兄,看她也是相当赏心悦目。

  学这些东西她没意见,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于是便问父亲,那自己那哥哥郭梁,他不再继续求学了吗?

  她听闻自己那位素未谋面的兄长今年二十多岁,应该正是沉下心来钻研圣贤书籍,笔锋直指仕途通天路的大好年华。

  但郭风南几乎很少对她提起过这个哥哥。甚至要让她拜他的老师为先生。

  南浒一般男性出仕是在二十二岁,十八岁参加正式科举,而结婚年龄却一般在参加科举之前,一般十六岁就结婚了。

  女子差不多也是这个岁数嫁人。

  女孩儿年纪太小生子多半体弱多病,但最多过个四五年,年轻的家庭也定是需要有孩子来传宗接代了。

  而人们总说,男人年轻时候总有三年旺运,而这旺运该什么时候来最好?自然是出仕的那几年。

  谈婚论嫁,这可是耗着大气运的人生大事啊!

  若是选在出仕伊始这两年娶妻,岂不要把宝贵的运气浪费在女人身上了吗?

  但总不可能二十五六岁结婚,家里爹妈可不想足足迟上五六年才能抱孙子。

  所以,一般的读书男子,会在参加正式科举前几年就敲定终身大事。

  就算年轻人再怎么饥渴,在爱河里扑腾上两三年也就差不多了。

  等到对自家的结发之妻不感兴趣了,还有几年时间继续努力博取功名呢。

  而郭风南却没在之前告诉过她,自己那儿子不仅毫无功名可言,甚至也没有娶妻。

  不单单如此,以后更没有机会博取功名。他为郭梁申报了商籍。

  所以在郭白羊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表情变得真的非常落寞。

  沉默片刻后只能强硬地扯开话题,开始给她介绍一些丹王郡内的名流和世家。

  来到郭府的第一天晚上,真正意义上的三个家人坐在东院宽敞得有些孤单的东堂内,那张巨大的圆桌可以坐下十几个人,可现在却只有三个人坐在上面。

  在郭白羊到来之前,每天晚上吃饭,在这个偌大的空间里,山珍海味,仆人细致的伺候,只有郭风南和郭梁父子二人享受。

  郭梁的母亲,出身布衣。

  曾经是丹王郡的有名才女,生下郭梁两年,就突然因中风而死。

  而郭风南和宇文希希的风流韵事,其实也是在原配妻子死去后好几年才做下的。

  没有人知道郭风南曾经有多爱那个平民女子。

  一如最初的他也是一个普通的寒门学子,怀揣着一颗最赤诚,济天下的心。

  他没有纳妾,一直没有;没有再娶,在这件事情上让许多人疑惑。

  可他爱过的其他人,确确实实,就只有一个北海郡主罢了。

  世人皆知丹王郡守品行不端,身为一郡之守,却与东海商会有着说不清的联系。

  为官兼商,孔圣人的学记里面讲的很清楚,此乃德之贼是也。

  但在个人私事上,绝没有任何人会猜测他是一个放荡的男人。

  他对原配妻子相思成疾久矣,丹王子民人人皆知。

  虽然依然有看他不顺眼的人认为这是在逢场作戏,树立崇高形象罢了。但这么多年,没有人能找到他爱上其他女子的证据,来否定他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境。

  世人都认为,郭郡守只痴情于二物,一者为钱,二者为她。

  可造物弄人,在悲痛欲绝的几年过去后,北海郡主那双诉尽一切柔波情愫的美目只一瞥,便让他破功。

  这正是,绝望已久之人所遇,乃真爱,亦非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