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北记 第四十八章、高长思(二)
作者:忽必烈麝香的小说      更新:2022-04-01

  “锦衣卫查到犯人生前有一个相好的情妇,年龄二十,是辽郡的前北海人。这两年在北海郡的多处青楼接客。用北方的话说是个兔儿,有很多巢穴的意思。”

  “犯人生前行事不端,偷鸡摸狗之事做了一箩筐,却对此女情有独钟,几乎每周必去照顾她的生意。”

  “你我初入北海之时进行了一次大排查,花了两个月时间起底几乎郡内所有郡民,找出几个最初有可能是犯人的人扣押。”

  “再通过调查与这些人有关的方面揪出更多的嫌疑人。然而在第一次大排查之后,上头命令厂寺组织非北海郡郡籍的人遣返原籍住地。这个女人就在其中。”

  “但锦衣卫三日前去往辽郡的风月场所问了个遍,竟没有发现有关此女的踪影。”

  “严刑拷问过那里的老鸨,似乎此事确实与其他人等无关。此女应是有些手段且藏了不小的秘密。”

  又是一桩悬案。高长思看到这个一直使他头痛的信息,咬牙切齿愤愤然。

  特务机关擅长的“堵地洞”手法,固然能从几个主要事件人中牵扯出更多的线索,看似是缩小范围实则是扩大搜查面。

  但如果幕后真凶也熟知这种破案思路并反其道而行之,调查可就要走不少的弯路了。

  在一个个地洞有序地堵上之前,那只狡猾的兔子已经打出了视线之外另外一个洞,逃之夭夭。

  可为什么!高长思愤愤地想,表情在烛火下有些狰狞。

  你们锦衣卫总是办事不力?

  诚然此案是由西厂发起的,但一次次的搜查失败,追踪无果。锦衣卫查到一点线索就去做,自己是查了个痛快,但从一开始的调查里,就少了大理寺的影子。

  等到这帮无能雏隼一坏事,可就误了最佳时机,调查就变得非常棘手,成了挡在面前的这团迷雾!

  一开始的匿名举报,揪出大嫌疑犯;中间用尽一切办法去搜查;温泉的猜测也是西厂中人提出的;这个失踪的情妇也是他们的情报。

  他们总是提出问题,兴冲冲地去尝试,但始终是无力解决。

  甚至是怀有一定私心地,故意延缓或不去解决。

  高长思之所以觉得奇怪,一是由于此案疑点过多,二是因为功劳分配问题可能引起的暗中矛盾。

  如此大案一直是让锦衣卫率先获得这些先机,对方难免想多占功劳,所以会在多处吊着大理寺的胃口。

  怕就怕如此猜测成真。离心离德,最是忌讳。

  鼠辈,鼠辈。实在目光短浅,不足与谋。

  高长思叹了口气,轻揉了一下眼睛,将文书收好整齐放在桌边。

  在京都之时,西厂就是只在黑夜中出没的特务机构。

  大理寺常有大白天结队闯入哪个家族豪宅拿人的豪举。

  但只听过西厂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卫兵半夜潜入别人屋中绑个麻袋出来的行迹,但还从来没有轮到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逞威行凶的机会。

  在最讲求社会风气的京城梁都,大理寺可以在太阳光下布置法网恢恢,而西厂则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衣锦夜行。

  这是京都风貌决定的事,因为一直以来西厂名声最臭,所以陛下也不得不让他们有所收敛。

  西厂只是活在黑暗中,夜幕下的恐怖罢了。

  而对高长思这种人来说,再恐怖的东西,也都不过尔尔罢了。

  此行北海,其实也是破了一例。让锦衣卫光明正大地参与调查。

  所以他们想要功劳。

  所以他们暗中与大理寺人员离心离德。

  高长思靠着椅背,深深认同于自己的推测。

  他随手翻了翻抽屉,掏出一个纸袋,打开后里面是满满的白色粉末。

  这是北海独有的好货,也是这些南方来的官人们这段时间来深深迷恋上的东西。

  北海萝花粉。他掂了一白末送到鼻子里,掐住人中深吸一口。

  两颊溢出两道绯红。飘飘欲仙的感受让他素来冷肃的脸上出现一个浅浅的陶醉微笑。

  他不是来邀功的。他想着。

  他来这里是为了找到凶手,那个让朝廷为之不得安宁的幕后真凶。

  他同深宫之中那位老皇帝的想法完全一致,北海郡主必定是为人所害。

  而拨开重重迷雾找到真正的那个凶手,这正是他谋生的饭碗,对他来说恰似老太婆缠小脚,一手熟的活计。

  唔......高长思深深一吸气,药物作用之下,他的思绪开始肆意地纷飞。

  想到“缠小脚”,那可是当年他脚下的这片土地————被誉为文圣之地的北海国,大陆最知书最达理的礼仪之邦北海国的独特发明。

  ————地位在卿爵以下,农民以上的家族女子,皆要在十岁之前完成初裹。

  如此这般,女孩的脚能在几年之后重新塑形,在女子二八芳龄的花样年华时期方可解带,残酷地打造出一双文人雅士们欢喜不已,却又不便置之高堂大谈其妙的三寸金莲。

  紧接着,她们也便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这早已不成人形的双足,也成了男子择偶的标准之一。

  但南浒。高长思激动地想到——正是以雷霆之势攻克北海九靖,彻底灭亡这个千年文明的南浒,在完全将其纳入版图后,颁布法令严厉废止女子缠足。

  “北方文人们的天煞星......”“北国姑娘们的大救星......”

  不知有多少深受缠足之苦的北海女人,看着这一代北海女孩儿们无需再做这削足适履,取悦男人的刑罚后,既是艳羡又是无奈。

  改朝换代,总归是好的。

  高长思冷酷的长眸中闪过一丝嘲弄——前提是南浒改他们的朝,南浒换他们的代,南浒革他们的命,那便是好,再好不过!

  好的事物总是会替代坏的,陈腐的,破旧的事物。

  就像大理寺的刽子手们早已用能把人血管钩带出来的铁刺鞭代替了普通的皮鞭;像他们近来开始用京都最好的炼金师提炼的钨石代替了普通的烙铁,最能忍受痛苦的犯人也不敢被这玩意挨着一下。

  就像认真务实的南浒人,取代了虚仁假义的北海人,成为大陆文武之道共同的霸主。

  高长思会永远感恩,自己投胎在南浒。

  如若有机会。他常常这么想着,他无比愿做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那个赤胆忠臣。

  从事这个不良善的活儿快十年了,很久之前寺卿大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姓高的那小子在寺里,是你们几个年轻人中最纯粹的。

  后来他一路高升。现在高长思快三十岁的年纪,修为五重楼。

  高官厚禄,却无妻无子。

  他的姓氏并不来自于京都的那座古老的高府。

  他只是一个底层出身,靠自己本事和能力做到如今这个职位的普通人。

  年少初入大理寺,他和其他人一样对权力和金钱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抓的人多了,用的刑多了,杀的人也多了,看的苟且更多了——他发现自己对那些世俗最爱的阿堵物竟再无追求。

  他仅仅享受这样一个过程——推理,调查,逮捕,用刑,定罪,结案。

  这也使得他纯粹,彻底地纯粹。

  所以,当东海商会的柳四爷用那种话来试探他,渴望通过大理寺接触北海事务时。

  虽然高长思不知道柳会长所图何为,但他果断地一口回绝了对方。

  高长思不希望自己的行动受到任何外来因素的约束。

  他不希望在北海再看到东州的人。

  高长思送走柳四爷后就打定主意:你我井水不犯河水,这次我不会深究你到底想做什么。

  但若让他看到东海商会的人来到北海郡鬼鬼祟祟,他发誓自己会将这些商人心里那被猪油蒙住的东西全部挖出来,放在北海冬天那明晃晃的晨光下让别人都好好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