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就来支教,你让我当帝师 第18章 都是咱杀的?
作者:不做上班狗的小说      更新:2022-11-01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众皇子的武艺都有所提升。

  “先生,什么时候教我们第二套拳法?”

  朱棣整日都追在景东的屁股后边想学第二套拳法。

  他算了算日子,也是时候该教大家第二套拳法了,否则时间都来不及了。

  “你们排好队,将强身拳演练给老师看看,要是没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套了!”

  “太好了!”

  闻言,朱棣高兴的跳了起来。

  之前景东就说过,他教的这个拳法那是一套比一套厉害。

  个个都精神十足,动作整齐划一,一看就是有认真练习的。

  景东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现在我教你们第二套拳法。”

  “先生,这第二套拳法有何妙用?”

  “这第二套拳法叫致胜拳,一招制敌!”

  “这么厉害?”

  “那是自然,这第二套拳法对你们来说或许比较实用,要是村里头有人打架斗殴使用刀枪,你们便可一招夺取!”

  景东的话让在场的人倒吸一口凉气,即便是开平王常遇春还在世,都不敢说出这样的大话来。

  一招制敌是什么概念!

  只有经验丰富的将领才可以做到。

  “看好了!”

  “第一招:挡击冲拳,这招可以直击敌人的面部以及胸部!”

  “第二招:绊腿压肘,被敌人制住手腕时,可顺势将敌人放倒!”

  “第三招:弓步击肘,与第一招有点相似,用我们的手肘部位去直击敌人的头部以及肋部。”

  ......

  “咋样,都看清楚了没?”

  “看...看清了...”

  朱标磕磕巴巴的说道。

  徐达未出征之前,就曾是太子太傅,也教过朱标,但是跟景东所教的这十六招比起来差远了。

  “那好,你们跟着我一招一式慢慢学!”

  朱元璋早早就来到了学堂,只是静静的站在树后没有去打扰景东。

  这小子真是有大将之才!

  他默默的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将景东留在自己的身边。

  “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你们回去要勤加练习,作为日后防身所用。”

  “多谢先生。”

  众人擦了擦脸上的汗跟着朱元璋下山去。

  宫门口的侍卫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你们说陛下这是带着皇子到哪里去?每日都是这个时辰回来?”

  “不知道呢,听说国子监的那帮老头已经开始有意见了,说皇子们整日不务正业,就连太子殿下都没有在宫中批阅奏章。”

  自从景东出现之后,他们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去国子监学习一下,要是碰上上周末受景东邀请去吃烤鸭的情况下,几乎是半个月才去一次国子监,这将文人的地位置于何地!

  “你们几个留下!”

  回倒宫中之后,朱元璋留下了几个年长的皇子。

  “爹有何吩咐?”

  “今日所学的招式可都记得了?”

  “儿臣都记得!”

  “好!你们几人这两套拳法全部画下来,加急送到戊守边防的魏公手上。”

  “爹的意思是?”

  “魏公刚结束北疆德战争,趁着现在修身养息的时间让边防的士兵们勤加练习,到时候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这段时间儿子们的变化他是看的到的。

  这拳法不仅能作为防身之用还能强身健体,就连平日里小毛病甚多的两位公主都变好了。

  “爷爷,诸王已经多日未来国子监学习了,如此荒废下去可不行啊,您去劝劝陛下吧。”

  “听闻他们从宫外回来之后都在演武场练武,还是太子殿下领的头,如此看来,陛下应当是让他们习武去了。”

  “陛下向来看重诸王的学业,怎会突然重武轻文呢?”

  朝堂之上,文官武将相互制衡,明朝建立以来朱元璋从未倾斜过,这样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宋濂年事已高,最近本就打算告老还乡了,又出了这档子事,让他如何放心。

  “慎儿,明日你去召集国子监的博士们随老夫一起去面见陛下。”

  “孙儿马上就去!”

  他们不来,国子监内的博士和助教们倒是落的轻松自在。

  “宋大人,您来的真不巧,陛下带着皇子们出去了。”

  朱元璋身边的小黄门见宋濂带着一帮国子监的人来都能猜到是因何事了。

  这些天宫里的风言风语都传飞起来了,谁不知道国子监成了摆设,没有一个皇子去学习。

  这让这些大儒的颜面何存。

  “既然陛下不在,那我们就在这等着!”

  来都来了,就必须要问个清楚。

  “宋大人,您年事已高,如今太阳高照,不如您先去休息,让我等在这等陛下回来吧。”

  他们见宋濂年事已高都劝告着,万一他在这出个好歹,谁担待的起!

  “无妨,老夫陪诸位一起等。”

  在宋慎的搀扶下,他也顶着烈日等着朱元璋回来。

  此时的朱元璋正认真的在学堂里跟着皇子们一起听景东的课。

  尤其是讲述明代历史的时候,个个都竖起耳朵听着。

  “你们可知道明代初期的大儒宋濂?”

  闻言,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标的身上。

  宋濂奉命教授朱标五经,要说这里最了解宋濂的,还得是朱标和朱元璋。

  “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明代的几位大儒,先说宋濂,他作为寒门书生,却一直有着正直的心。六岁看古书,九岁能作诗,算得上是当时的天才了,元末的大儒亦是他的老师,他求学的精神是你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听着景东的夸赞,朱元璋很满意,怎么说都是他给朱标选的老师,说明他的眼光非常不错。

  景东讲述了他在寒冬求学的故事,那会诸王都还未出生,就连朱元璋也未曾知道此事。

  听了他的讲述之后,心中不由得对宋濂的敬佩又深了一分。

  “你们可得好好学习宋濂的精神,他的前半生可谓是多姿多彩了,只可惜后来受到了蓝玉案的牵连,虽有马皇后和太子的力保,但是还是在次年病逝了。”

  “先生说的蓝玉案是何案?”

  “这个你们不知道吗?蓝玉谋反一案牵连甚广,明太祖可是诛杀了一万多人。”

  一万多人!

  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这些都是咱杀的?

  朱元璋难以置信的盯着自己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