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就来支教,你让我当帝师 第119章 景氏药铺
作者:不做上班狗的小说      更新:2022-11-01

  一时间银行柜台的就挤满了人。

  “景东路过的时候看了一眼里面,满意的点了点头。”

  “夫君,药铺的已经准备好了,药材我已经派人去采购了,过几日就可以开业了。”

  徐妙锦现在可是他的得力助手,成婚之后,景东总算是有时间抽身好好备课教他们了。

  “有劳夫人了。”

  这个药铺他倒是没瞒着,徐妙锦进进出出难免会被人看到,倒不如声称跟银行合作的。

  他出去一个多月,游历了多个城镇,倒也没忘记给朱元璋和马皇后带些特产回来。

  这不,轿子后面好几箱马车的东西都是景东给他们带的。

  “臣参见圣上。”

  听到景东的声音,朱元璋并没有抬起头来。

  他回来当日,朱元璋就已收到锦衣卫的消息了,但是景东却没有第一时间来他这,而是忙着张罗跟银行合作开药铺的事情。

  景东给一旁的太监使了使眼色,宫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朱元璋是真的将景东当成亲弟弟对待,而且他还是太子的先生,他们知道景东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便按照他的指示,将殿外带来的东西全部一箱一箱抬上来,这要是换做别的大臣,没有得到朱元璋的点头,他们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有这么多礼品台抬来,朱元璋的面色才缓和了一下道:“起来吧。”

  “多谢圣上。”

  “你们此番前去玩得可是开心。”

  他一个皇帝都没好好这样玩过,景东夫妻二人出去玩了个把月,朱元璋心里那是一个羡慕嫉妒恨。

  皇帝生来日理万机,别说出去玩了,就连空闲几天的时间都未必能有。

  再加上朱元璋勤政爱民,只要一有空的功夫,他就会去微服私访,体恤民情,也是他这样的负责,才有大明的今日。

  “你身后那些箱子是什么东西?”

  “这些都是臣和妙锦在途中为圣上带来的各地的特产。”

  “咱可听说了,你跟致富银行合作弄了个药铺。”

  有这种赚钱的机会,朱元璋自然也不想放过。

  奈何他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致富银行幕后的老板。

  “圣上的消息真是灵通啊,小弟还在准备当中没开呢。”

  “二弟这回又要赚不少钱。”

  “这不过是小钱罢了。”

  他也没想到朱元璋对银行的事情这么上心,任何跟银行有合作的人,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一点小钱?那你跟我说说银行为何要开药铺。”

  朱元璋不明白他为何银行要跟药铺合作,京师内早就有一些私人药房和惠民药局了。

  “是这样的,银行业最近推行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圣上可听说过?”

  “咱听说过,说是每年交多少钱,等到年龄之后就可以每月领取白银,直到老死,即便是老死了,还会有一笔钱作为赔偿,直系亲属可以来领取这笔钱。这完全就是亏本的买卖,还有医疗保险,每年只需要交一两银子便可给他们报销医药费。”

  要知道大病药材用的狠,药材可远远不止一两银子。

  “臣的这间药铺,也非盈利性,不过是帮这些保了医疗保险的百姓们。”

  “为何致富银行偏要与你合作,为何不跟咱的惠民药局合作。”

  “一年交一两银子能报的额度有限,超了这个额度,那便是打6折。我这药铺药材便宜,只需要这微薄的利润维系药铺的运转就可以了。至于圣上的惠民药局,本就是免费给百姓们看病抓药的,怎能收他们的钱呢!”

  ......

  朱元璋听完景东的解释之后才释然,原来他不是背着他赚钱去了。

  他现在对臣子的猜忌更加深了,从胡惟庸府上搜出来的那些钱让朱元璋叹为观止,这还没算上在致富银行内存着的钱。

  不过朱元璋倒也没去银行那要,毕竟惟庸还借了他们50万两白银,如今人一死,倒是不用还了,说不定他待会去要还得还这50万两白银,这可划不来。

  “定州的指挥使说你给他们介绍了一队修路的士兵。”

  “不错,这是臣在眉县遇到的一伙山贼,不过臣看他们一个个身强力壮的不好好用,实在是可惜,况且他们只是夺人钱财,并没有伤人性命,那些钱臣都让他们还回去了。”

  “这事儿倒是办得不错。”

  现如今天下修路,士兵们还要在边塞守国门,还有一部分被朱棣带到了福州建造战舰,如此一来,修路的人手那是相当紧张。

  “臣有一个提议,不知圣上认为妥不妥。”

  “什么提议,说来咱听一听。”

  “各州府牢狱内关着诸多死刑犯以及那些判处几年的犯人,倒不如让他们去帮着修路,以减免他们的罪行。以减免罪行作为条件,他们就会踏踏实实的为圣上做事。尤其是那些死刑犯,只要有活命的希望,他们定不会放过。”

  “这主意倒是不错。”

  各州府内关押的犯人可不少,要是全部将他们用在修路上,还不用给工钱,这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朱元璋当即就同意并传旨下去,命各州府衙的人将牢里的刑犯全部带去修路。

  按照他们的劳动成果来决定减免多少,朝廷会派大臣前去,若发现有人在当中徇私舞弊的,革去其官职,发配苦寒之地。

  “刘伯温的儿子近日来正好闲在家,就让他去好了。”

  刘家的人长子刘琏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时,幸好有景东救下,才没有被迫坠井而死。

  他颇有刘伯温的风范,绝不会存有私心,派他前去也很适合适。

  “你许久没有回来,那帮小子可是天天吵吵嚷嚷着要见你。”

  尤其是吴王、楚王对景东甚是思念。

  他们这一个多月以来一直都在国子监学习,听着博士讲学,对景东的教学方式很是想念,这下他回来了,他们总算能摆脱那些老头子了。

  朱元璋收下礼物之后便放景东和徐妙锦回去了。

  有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后,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控制致富银行了,天下的臣民都给自己保上了双保险。

  这些保险都要交满10年,要是自己突然要拿下致富银行,他们的保险不就没了吗?

  况且这保险也是大大减少了的朱元璋的压力。

  百姓若老有所依,有钱治病,天下不就越来越太平了。

  不过这些保险都要年满18岁之后才能,10年只不过是最低的档而已,若是你有钱,你还可以继续交,这样能领到的钱就更多了。

  要是不限制年龄,家里有几个钱的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保险,那他不就亏大发了。

  那些贫穷的百姓们,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他们能够交得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两日后,药铺内的所有药材全部准备。

  一听说是景东开的药铺,又是医疗保险定点消费的药铺,百姓们第一日便来了这药铺。

  景东的药材价格便宜,即便是那些没钱保医疗保险的百姓们,家中有人生了病也会来景东这买,毕竟它的价格可是比那些药店便宜了一半。

  徐妙锦也没想到第一天营业生意就会这么好,一个上午的功夫,药铺的药材几乎都已经卖空了,好在景东早早就有准备,后院中全是堆积成小山的药材。

  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她立即将这些货全部都补齐了。

  药铺每日早上开两个时辰,下午开三个时辰,天黑之后,这药铺的门就关上了。

  这也是想给徐妙锦多一些时间,要是她整日在作坊和药铺之间来回忙碌,还怎么跟她造小人。

  他们一月未归,木工作坊便由徐家的人和苏伯同时盯着,倒也没出什么差错,生意同之前有所下降,毕竟这婴儿车已经卖出去了这么多,又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无需月月更换,生意变差了,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景东可不仅仅是想赚大明百姓的钱,就连那些番邦邦也不能错过。

  每年都会有各国的使臣前来进贡,到时候他将自己的这些商品全都一一摆出售卖给他们,好的东西要走向全世界才对。

  景东这药铺一开,京师内另外几家药店的老板一个个都怨声载道。

  “你们说这都什么事,我这老药店在京师都开了10余年了,生意一直都很稳定,可以养活一家,日子过得还算舒坦。这回武侯开了个药铺,我这整整一天竟没来一个人。”

  “别说是你那儿了,我这儿也是,今年还得倒亏。”

  “我店里的伙计都被我辞退了,反正一个人也没有,伙计养着不纯浪费钱吗。”

  即便是他们没有买到自己想买到药材,也要在外等候。

  景东的药铺药材非常齐全,这是惠民药局不能比的。

  在那些药店那,一两银子可以吃一个月的药,在景东这儿就能吃两个月,反正他有半数以上的药材都是从商城兑换来的,没有积分了,教学生换了,再加上他现在的商城已经升级了,没有他换不到的药材,只要他的积分足够。

  虽说朱元璋已经在各州府县都设置了惠民药局,且惠民药局当中都设有提领和官医。

  药局虽小,但可以为无数贫苦百姓赠医施药。

  古代医疗条件本就极为匮乏,而大夫又不多,要是找那些大夫看病,那还不得花大银子。

  在没有惠民药局出现之前,百姓们没钱治病,都只能找求助一些庸医以及巫师,有惠民药局出现之后便改善了许多。

  朱元璋规定凡有病者赴惠民药局,任其取药。

  他的药铺一开,朱元璋的惠民药局压力也小上了许多。

  里面的药虽然们有任百姓们拿,但药也不是供不应求的。

  可景东这不同,他的药是供不应求的,还在药铺内设立了多名医官,这些都是他刚才跟朱元璋要来的,为百姓们看病。

  即便是那些没有交医疗保险的人,徐妙锦也会看在他们实在是贫穷的份上,免费赠于他们。

  “夫君哪来的本事,竟能在短短几天时间用到这么多药材。”

  要知道咱大明的药店为数不多,基本上普通百姓都是去惠民药局看的,毕竟不要钱,看一趟病下来花费的钱不在少数,普通人家是不会这样浪费钱的,所以药材的来源有限。

  “我要是说变出来的,夫人可相信?”

  “当然相信,夫君这么神通广大,变点药材出来算什么稀奇事儿。”

  徐妙锦嫁给他这么久,已经见到太多超出她认知范围的事情了,景东要真能变出药材来,她也不觉得稀奇。

  徐妙景找来的药铺面积极大,按照景东的要求,他在后面的每个房间里设立了6张床,只要有身体不适者,是无家可归的,或是从别的州县来的,都可以在病房内等病好了再走。

  当然,这都是免费的,不收他们钱,这是连惠民药局都做不到的。

  所以朱元璋丝毫不搭理此事,能给他省钱那都是好事,他还管那么多做什么。

  得知病人还能在他们这儿休息到病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走,朱元璋那叫一个高兴,天下民生是他最关注的事情。

  景东这下是帮他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大问题。

  惠民药局所需的费用都是出自国库,有了他这么一搅和,国库还能省下不少钱来。

  再这样下去,别说是京师内的药店了,就算是别的州府的药店都得倒闭。

  医疗保险只要交了就可以立马使用,银行外面的队伍络绎不绝,就算你现在生着病,都可以来银行内交保险。

  短短几天的时间,药铺后边的病房就已经住满了,无奈之下,徐妙锦只能将后面的宅子全部买下,按照景东的要求改造成水泥的病房给他们使用。

  景东干脆将药铺改成了大明医院,里面的大夫不够,他就跟朱元璋讨要了更多的御医。

  反正他们都是拿着朝廷的俸禄,宫里又没这么多人天天看病,在宫里闲着倒不如来这帮忙。

  就连天花这种传染病医治的药都在其中,一些达官贵人都纷纷来这看。

  这里头得可是御医,比他们找来的那些大夫可靠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