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怂的李医生 017 摩的小李
作者:手持小黄瓜的小说      更新:2022-11-09

  义城虽然不大,可好歹也是五十万人口的小县城,人口基数却是不小。

  李秀立所在的义城县中医医院,地处县政府大门的斜对面,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整个县城最繁华的地段,便是他们医院所在的区域。

  可现实比较骨感,他们医院的病人就是不多。

  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医院大楼只有五层楼,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至今已经是破破烂烂。最要命的还是医院内院,只能停不到十辆车。

  医院外的大马路,属于禁停区域,导致了在他们医院看病极不方便。

  “我草,咱们什么时候可以搬新医院啊?”

  急诊科医生黄楚一脸无奈。

  昨天他值班,有两个病人家属费了老大力气,才将病人背上了急诊科,最终他只能无奈告诉病人咱们这里处理不了这么危险的病人,建议去人民医院急诊科。

  人民医院距离这里并不远,搭车只需要十分钟时间。

  “别急,咱们医院今年就能搬。”

  急诊科老主任郑琦揶揄道。

  “郑主任就别开玩笑啦。我记得我刚来医院时,就听领导说那年年底一定搬。”

  黄楚与李秀立都是三年前一起招的新人,都是三本渣渣。

  “郑主任,你听说了吗?”

  “你是说昨天的事情吗?”

  “是的。昨天李秀立给病人做针灸,病人明明手已经可以举起了,可为何不让他继续治疗了!”

  “李医生还年轻,方法虽然得当,但不可取。”

  黄楚:“什么意思?”

  “我这么说吧。你有自己的想法没错,可也得告诉同事和家属,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说出来,这样才不会闹出这么多幺蛾子。”

  “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那大胡子不给他机会呀!

  还有他们科的邓主任,也不分黑白!”

  这时,郑琦笑了,“这个医院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一点,谁会愿意成就他人,坏了自己的利益。”

  “你王明也不能不为了病人着想吧?”

  “这个病你也学过,就是这么好治的?省人民医院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他们治不好的病,难道我们这里还有什么好办法?”

  “可我们是中医院啊。中医治疗一定比西医厉害!”

  “不不不,如今的中医一言难尽...”

  郑琦说罢,便从他的办公桌的抽屉拿出一本邓某涛的《铁杆中医》看了起来。

  “唉。”

  黄楚吐了一口气,无奈道:“去值班室睡觉去。”

  黄楚颇感无奈,自己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医院待了三年,一直都在急诊科,没有用武之地。

  急诊科白天有两个主任一起坐诊,没有他看门诊的资格,只有晚上才能看看门诊。

  至于白天做啥?

  等待救护车接送就是他唯一能做的。

  “呵呵。”

  何时才是个头。

  黄楚吐槽了一番后,打开了上急诊科斜梯下方的地下室大门。

  一股湿气从逼仄的室内流出,给人一种不舒适感。

  这里就是他们急诊科的值班室。

  比针灸一科的好多了,至少还有值班室。

  啪!

  生锈的铁门,哪怕是黄楚有意轻轻关闭,也不能阻止它造孽的响声。

  他蹲下身来,从床底将一大塑料箱子拖出。

  打开盖子,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和小册子,竟是装满了膝盖高的箱子。

  他拿出一本名为《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的小册子,躺在床上,悠然自得的看了起来。

  此时的李秀立,刚好下班。

  他准备吃了晚饭,便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次跑摩的。

  为此,他还特意去摩托车店买了一台二手男士摩托,花了两千多。

  提前过好了户,买了一顶红色头盔,算是开始了他的另类职业生涯。

  义城没有出租车公司,城内出行一般有四种方式。

  步行、公交车、私家车以及摩的。

  公交车只有县城的几条主干道才有,且车次太少,因此导致义城摩的盛行。

  李秀立小区门口。

  此时,正有三辆摩的停在门口,他们有说有笑,不亦乐乎。

  跑摩的的,跑的时间长了,相互之间认识是很正常的。

  “现在摩的不好跑了!”

  “可不是嘛!交警管的严了,一辆摩的只能搭一个乘客,摩托还要年检、买保险...”

  滴滴!

  李秀立开着自己的二手摩托车从小区大门出来,停在了这几人附近。

  义城摩的多,自用摩托也多。

  为了区分谁是开摩的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摩托是男士红色款的,头盔是红色或者黄色的,另外就是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李秀立就体验过几次摩的行业内卷。

  他在远处朝着摩的挥手,哪怕他默不作声,下一秒也会有摩的跑来。

  后发现生意来临的摩的,自然是落了下风。

  还有就是公交车下车,以及客车下车时,往往会有一群摩的蜂拥而至,谁跑的快、反应及时,就可以抢先在乘客下车时搭上自己的摩托。

  后来的摩的,都被挡在外了,哪还有机会搭客。

  李秀立心中忐忑,毕竟这些内卷他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也不知道今晚可以赚多少钱。

  三人见李秀立停在了他们附近,顿时笑容戛然而止。

  其中一个年纪有五十多的大爷好奇问道:“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来跑摩的,怎么不去送外卖?”

  如今是外卖盛行的年代,黄绿大战持续了多年,各种优惠券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外**堂食便宜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年轻人更愿意点外卖了。

  加之需要手机操作,不少上了年纪的摩的从业者无法适应节奏,导致外卖行业成了年轻男女的天下。

  他也从一位送外卖的病人口里得知,一般全职送外卖,一个月到手能有五六千。如果勤快,还能更多。

  “送外卖一单被投诉,一天白干。”

  “可送外卖一次可以接好几单,只要你会抢单,总有送不完的货。

  我们跑摩的就不一样了,跑一趟少则十分钟,多则大半个小时,钱不好赚啊,小伙子!”

  “就是,就是!”

  另外两个摩的司机笑嘻嘻附和道。

  “摩托。”

  就在这时,一个女子从大门走出,对着李秀立方向喊道。

  生意来了!

  轰!

  突然一声爆鸣响起。

  刚才与李秀立聊天的大叔一溜烟的跑了,眨眼功夫出现在女子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