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八十章 小官家是圣君啊!
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      更新:2024-06-07

  等张吉被带到了开封府的偏衙上。他就看到了,穿着公服,高坐于府衙大厅上的蔡京。也看到了,他的妹妹和妹婿,都站在府衙大厅。“案犯张吉?!”蔡京一拍惊堂木。张吉魂都被吓出来了,哆哆嗦嗦的拱手:“勋卫郎中张吉,见过明府。”蔡京哼了一声,问道:“本府今收到汝妹秦张氏及其夫秦越诉状,言汝昔年不顾亡父生前所定婚约,竟想强行毁约,命秦张氏更嫁他人!后又私吞秦张氏嫁妆,可有此事?!”张吉虽然已经知道,是旨意传召他来的开封府,但正因如此,他哪里敢承认?承认了,恐怕要被一撸到底。没了官身,又被证明被宫里面厌弃。张吉知道自己的下场——他的一切财产,甚至包括他的命,都将不再属于他自己。真当这汴京城,是个温文尔雅的地方?错了!这个地方,只对权贵温柔,只向权力展示它最美好的一面。一旦跌落,财产、生命,都是别人的盘中餐。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这个事情。只要不承认,就还有机会。只要不承认,就还有万一的可能。承认了,就什么都没了。这就是张吉这一路上,所思所想的结果。不能说错,只能说,碍于他的见识和接触到的东西。他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已经算可以了。多数人,怕是还没有到衙,就已经分寸大失,甚至吓得失禁。蔡京一拍惊堂木,喝道:“呔!”“张吉汝可知,本府是奉旨问话?”蔡京对着府衙大堂方向拱手。“汝若言不尽实,就是欺君大罪!”标准的恐吓,但很有效。张吉当即就咽了咽口水,身体开始发抖。对勋贵来说,每一个人都知道,千错万错都可以。唯独不能在忠诚上出问题。忠诚上出了问题,万事皆休。可他转念一想,自己早就已经不忠了——欠钱不还的行为,本身就不是忠臣能干出来的事情。于是,将心一横,道:“明府,在下岂敢欺君?”“所言所语,自然是一字不假!”于是,在大堂上的秦张氏,当即低下头去,羞愧不安。其妹婿秦越则是怒目而视。“张吉,到了这个时候,汝还要撒谎吗?”秦越没有忍住,质问起来。张吉抬起头,看着这个粗鄙的妹婿,啐了一口,道:“我何曾撒谎?”“先父在时,给小妹定的嫁妆就是三百贯!”“我不过遵父命而行。”“倒是汝,一而再,再而三的唆使我妹,诬告于我,实在可恨!”秦越被自己的这个大舅子的无耻都要气炸了,恨不得扑上去,打他一顿。可,周围的衙役、兵丁,都在虎视眈眈,他也只能瞪大了眼睛,看着对方。“呔!”蔡京拿起惊堂木一拍。“公堂之上,休得喧哗!”两人这才齐齐拱手,谢罪了一声。蔡京看着那张吉,问道:“张吉,既然汝言汝父在时,只给乃妹定下了三百贯嫁妆钱,那么本府问汝可有凭据?”张吉摇头道:“此乃先父临终时,交代与我之言。”他现在是打算咬死了这个。只要他咬死了此事,那么,就算开封府也要拿他无可奈何。因为这个事情过去很久了。相关人证物证,应该早早就堙灭了。只要开封府拿他没办法,他甚至可以反咬回去。蔡京冷笑一声,问道:“可有人证?”张吉摇头:“禀告明府:先父临终时,只我一人在场。”“是吗?”蔡京狞笑着追问。张吉低下头去,拜道:“明府明鉴:先父临终,曾握我手,命我附耳,以家中大小事务嘱托,此事只我一人知晓。”张吉听人说过,户条里,若是有遗嘱,遗嘱的优先级是高于户条规定的。蔡京冷笑一声,就对左右吩咐:“来呀!上相关干照!”一张张契书,被官吏捧着,拿到了公堂上。“张吉,汝仔细看看,这诸般干照。”蔡京挥手。张吉看着那些被送到他面前的文书、契书。既有当年,秦张氏夫妇托人写的诉状,也有着官府签押的文字,更有着那些他以为早该在开封府烂掉了的他的父亲当年和秦家立约的书信。其中明确提高了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一千贯铜钱,绢布百匹以及最要命的——马行街左三甲第一铺。那可是一间光是店租,每年就值数百贯的商铺。正是这间商铺,才让他狠心昧下了妹妹的嫁妆。不止如此,干照里还有最要命的两个证人证词。一个是他家的老管家的证词,另一个是他的庶弟张瀚的证词。这两份证词,都证明了以上干照确实存在。“汝还有何言?”蔡京冷冷的看着张吉。张吉浑身抖索起来,他知道,在这些证据面前,他欺君的罪名完全坐实了。“来呀!”“拿下!”蔡京拿起令箭,向地上一丢:“扒去人犯张吉的衣冠,脱掉他身上的官符、印信,将这欺君乱家,不忠不孝,不孝不悌之人,打入监牢,听候发落!”“诺!”当即就有衙兵上前,就要扒张吉身上穿着的公服。张吉立刻挣扎起来:“明府……明府……在下罪不至此吧?”“哼!”蔡京冷笑着,对着开封府府衙正厅拱手:“官家早有嘱托:如汝这般不忠不孝,无信无义之人,非官家臣也。”“当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啊?”张吉顿时瘫软在地。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这两者都是大宋对勋贵人物的极刑!再上就是族灭了。杀头,反而相对这两个刑罚较轻。为什么?杀头,死后墓碑上,可能还有‘故皇宋某某官’的头衔。但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几乎等于剥夺一切功名、官身。刺配沙门岛,就更是极刑。砍头不过掉脑袋,起码还能入土。去了沙门岛的话……沙门岛上的犯人死了,可都是直接丢大海喂鱼虾。真正的死无葬身之地。“带下去!”蔡京直接挥手。衙丁们当即将张吉的公服、官符等全部拔干净,然后拖着已经被吓得失神的张吉就要下去。蔡京则看向秦越还有秦张氏,换了副面孔,对他们说道:“秦张氏、秦越!”夫妻两,战战兢兢的拱手。他们也被张吉的下场吓坏了。“本府即刻判决张吉归还应给尔夫妇嫁妆,铜钱一千贯,绢布百匹并马行街店铺一座!”“此外,本府还依律判处张吉给付十年来应偿利息,有司会在三日内,将相关钱帛及店铺,交割与尔夫妇!”“多谢明府!”秦越大喜,拱手拜道。秦张氏唯唯诺诺了一会,也拱手拜谢。蔡京摇头,道:“莫要谢本府,本府也是奉旨办事。”“此案乃是当今天子,亲临开封府,亲决之案,本府不过是代君问话而已,替天子宣读判决而已。”“下去吧!”蔡京说道:“好好过你们夫妇的日子!”夫妇两,自然千恩万谢。秦越更是提出,要去君前扣谢。但,寻常人哪能这么简单觐见天颜?须知,到现在为止,在京的京朝官里,都还有一大半不知道当今官家的模样,甚至连声音都没有听过呢。蔡京自然不敢让他们去正厅,只让他们夫妻远远的在正厅前的院子里,叩谢天恩。……判完案子,蔡京回到正厅回旨。将相关情况简单的汇报一下,经筵官们就已经勃然大怒。纷纷说道:“此獠竟敢如此?!”“实在可杀!”赵煦更是冷笑一声:“连亲妹妹之财产,尚要觊觎,甚至不惜欺君,此人果真非朕之臣也。”但实际上,赵煦知道,那个张吉最后很大可能不会真的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更不会被刺配沙门岛。原因?他投胎技术好,行不行?他是勋贵,是勋贵外戚集团的成员,哪怕已经边缘化了。但也是勋贵。就像士大夫们一样,勋贵们在这种问题上,也是天然抱团的。等这个事情传开,信不信庆寿宫和保慈宫里会挤满去说情的人。然后,两宫也会被说动的。很简单——高家、向家也是勋贵外戚。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今天,赵煦可以以皇权,毁掉张吉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明天,是不是就有真正的外戚勋贵,要被用一个类似的理由,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呢?这个例子一开,对勋贵外戚们而言,后患无穷。所以,一旦他们发现事不可为,张吉恐怕就要被自杀了。他们是绝不会让追毁张吉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的圣旨从皇城递出去。这关乎勋贵的体面,也关乎外戚的富贵。不过,赵煦也只是需要杀鸡骇猴而已。他才不在乎,张吉的死活呢。也就是气氛都到这个份上了,张吉和张家,要是不死一死,真的很难办。尤其是张家那个盈槛八百的豪宅。不趁着这个机会,收回官府,难道还要留着过年不成?所以,到时候,抬一手,改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为收回一切赏赐,废除张吉的张耆嫡曾孙身份,编管或者安置偏远军州,然后再从张家其他兄弟里,选一个人出来,承袭那个已经不值钱的故徐国公张耆香火,这个事情就算完了。这样的处置,其实和赵煦最初的处罚差不多。对张家来说,甚至可能更糟糕,更可怕。但勋贵外戚们来说,这就刚刚好。他们要的就是体面,就是面子。至于张家的死活?那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这样想着,赵煦就舔了舔舌头。一个盈槛八百,靠近皇城的超级豪宅呢!给张吉这样的混账,真的是浪费啊。改成官廨,作为廉租房,出租给那些在京城租不起房子的文官武将,特别是皇城司的武将,还有三省两府的中低级文官。这就是大大的德政。同时,也可以堵住外人说他这个小皇帝,是冲着张家的财产去的议论。朕……完全是为了爱卿们啊。朕为卿等在京城的起居,可是伤透了脑筋啊。至于张家这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赵煦自然是笑纳了。其他案子,也都可以照此处置。想到这里,赵煦就看向了经筵官们,然后他微笑着对冯景道:“冯景,去将其他卷宗和相关干照,也都给诸位先生看一看。”……开封府发生的事情,迅速在整个汴京城引发一场风暴。那些在开封府外,排着队还钱的人,一个个慌慌张张起来。而那些还在筹钱的人,一个个加快了筹钱的脚步。只恨不得今天就凑齐钱,赶紧把欠皇帝的钱还了。得罪不起啊!人家真的记仇,而且报应来的是又快又准又狠!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所有听到这个事情的人,无不两股战战。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不满,更没有怨言,自然更不可能有人为了张吉抱不平了。在所有人眼中——张吉纯属活该。官家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机会,给暗示了。这个家伙却冥顽不灵,对抗君父。这已经是践踏了外戚勋贵和官家们之间的默契了。所以,无人同情。甚至有人觉得好死!再说了……外戚勋贵们,想起了小官家给那些还了钱的勋贵外戚们的待遇。又是秘方,又是特制酒曲,几乎是白白的给了一条新的财路!后来更是让人带着北虏,专门去这些人的店铺买买买。光是这些好处,恐怕就远远超过了他们还的钱了。而且是每年都有的稳定财路。这说明什么?说明官家还是看重外戚勋贵们的,说明官家还是向着俺们这些给历代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勋贵们的。所以,只要别和张吉一样,官家还是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富贵的。这就相当于一颗定心丸了。因为,红线已经划好了,就在那里,很明确的。大家伙不用去猜,也不用去揣测。只要别和张吉一样蠢,那位官家就能容忍。再想想这位官家即位以来的种种举措。罢废市易法,恢复自由市场经济,扑买堤岸司,完善大宋商品流通渠道,减少官府干涉。这是什么?这是圣君啊!仁庙恐怕也比不上——仁庙只是宽厚,但小官家不止宽厚,还能带大家伙一起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