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棋谱 第54章 茶道
作者:爱吃鱼的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芙蓉喝完药之后不久,在药力的慢慢作用下,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l.)

  王胜看着芙蓉的眼角还噙着两滴清泪,用手帕轻轻的擦拭了一下,然后轻轻的关上了房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王胜正在奇怪,为什么芙蓉这次病了,却不让他用医疗石为她治病呢?是怕被冯嘉知道了医疗石的秘密吗?这个应该不算是什么呀,他在使用医疗石之时,只需背着冯嘉就可以了。

  那么,是为什么呢?

  王胜想来想去,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又怎么会知道芙蓉的心事呢?

  等到这天中午,冯嘉带着哲儿回来的时候,王胜正在琢磨着等芙蓉病好后,就带着她离开这里,那老婆婆和婉儿遗托的的事,总算是办好了,心里一阵轻松。

  王胜查看了芙蓉几次,却见芙蓉睡得极沉,便劝哲儿也不要去惊动芙蓉,哲儿表现的倒是很乖,没有去惊扰芙蓉。

  吃过午饭后,王胜和哲儿被冯嘉带到了他的房间的内间里,一张**,一排书柜里全是书籍,一套沙发,墙壁上挂着一幅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再无其他的杂物。

  冯嘉给王胜沏了一杯绿茶,名曰‘庐山云雾’的花色,王胜是第一次喝这种茶,小口小口的抿着,着,一副专注的样子。

  冯嘉道:“孩子,你也懂得茶道?”

  王胜道:“我只是最爱喝君山银针,其他的花色种却是尝不多。”

  冯嘉道:“嗯,好,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没有喝过多的种,却能懂得茶的要领,真的是不简单。我一生专注于两件事,一曰对弈,二曰茶道。可算是一个茶客了。”

  王胜忙道:“我很想知道茶道,还希望爷爷能够告知一二。”

  冯嘉道:“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于是,我国的茶道演化为‘茶须静’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王胜听得似懂非懂,只是把冯嘉说的话,一字不落的记到了心里。

  冯嘉继续道:“我国的茶道分为四个流派,即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和世俗茶道。贵族茶道,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他们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

  “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场,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说法不一。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我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我国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茶化的内涵十分深厚,茶化是我国传统优秀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化的体系有五个分支,即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

  茶化社会学:茶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化关系;

  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茶的美学:成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茶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化功能学:茶化资源、特性、历史茶化和新时期茶化、茶化功能、茶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明建设作用等。

  必于一般茶类,分别有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方法不同。红茶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工夫红茶(祁红)和红碎茶(立顿红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广东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饼茶。”、“方茶。”和“圆茶。”等种。

  哲儿早就听得不耐烦了,跑到了书柜前,去胡乱的翻书玩。

  王胜却是越听越入神,把冯嘉关于茶的知识论述都记在了心里。

  冯嘉笑道:“呵呵,一说起茶的话题,我就觉得有说不完的话,怎么样,烦我这个老头子给你做这长篇大论了?”

  王胜忙道:“哪里呀,我还想听呢?爷爷,你就再给我讲讲!”

  冯嘉道:“哎!平时我只要一说起茶道,我的那些大学生们都是一副不耐烦,今天没想到,我竟然遇到了你这个小知音,哈哈哈,我真是开心的紧哪!只是,我说的口干舌燥,也该味香茗,解解我的口渴问题了。呵呵呵。”

  王胜道:“是啊,忘记了爷爷说了这么多话,确实该休息一下了。”

  冯嘉道:“反正不急,以后机会有的是,我一定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你。”

  王胜道:“那就多谢爷爷了。”

  冯嘉道:“哪里。”他幽幽的了一口‘庐山云雾’,陶醉似的抿了一下嘴唇,继续道:“嗯,真是名,唉,孩子,见面还没顾上问你的名字呢?”

  王胜和芙蓉在来这古城的郊外,已经暗暗的商量,起了一个临时的名字,叫‘柳恃’。王胜便把这个名字告诉了冯嘉。

  冯嘉又问起王胜的身世,王胜便说自己和姐姐芙蓉都是孤儿,承蒙一个好心人收养,这次因为有事,离开了青城的父母,路过无名小村,而遇到了婉儿一家不幸的事。

  冯嘉便问那无名小村的方位,王胜也说不清楚,答应等芙蓉病好了之后,带着冯嘉一起回到那个无名小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