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棋谱 第65章 决赛前的七天
作者:爱吃鱼的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杨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比赛一日,休息一日,一连经过了七轮预选淘汰,剩下了一百零六名棋手,进入复赛之中。(.l.)

  按赛的规则,从时间上,对弈的双方一局总用时加到了十八个时辰,每一步棋不限时;从比赛形式上,虽然也还是实行淘汰赛,但是,每一局棋的败者都可以复活一次,抽签来决定和其他棋局的胜者对弈,如果能够取胜,则可以和所有棋局的胜者一起进入到下一轮。

  杨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是专门发现和促进青少年围棋高手成长的职业比赛,用比赛的发起者和注资者杨守业的话说,就是尽自己的微波之力,为醒狮国的青少年围棋高手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国家发现更多的栋梁之才。

  王胜经过了七次鏖战,终于走进了复赛之中。

  赛事虽然安排的比较合理,但是这七局棋却也是颠簸起伏,费了不少心神,幸好王胜的能量永不枯竭,因此,王胜除了感觉到有点对弈数量上的增加以外,并没有感觉到十分的疲惫不堪。

  又经过了两轮的拼杀,终于产生出了本届比赛的三十强,复赛结束。这也将要进入到了比赛的**阶段,决赛。

  然后,比赛暂时中止,所有棋手和裁判休息七天。

  这七天,最忙碌或者说最兴奋的就是那些地下开**的,当然,还有官方组织的押注活动。预测前十强和前三强,以及预测冠军的押注额,相差都是极大的。

  那些押注的和组织押注的人,都在祈祷自己的好运,为自己选择的棋手加油造势。

  于是,决赛还没有进行,结果就已经出来了。

  首先,最吸引眼球的,也是最震撼耳膜的,就是本届冠军的预测,有九成以上的人把本次夺魁的人选,压定在了醒狮国太子李浩的身上。李浩,就读于围棋学院,十八岁整,持有弈道门颁发的专业八段棋士证。

  而亚军,则锁定在了曾经赢过翰林院棋坛怪杰张行的新秀康佳乐,这个康佳乐年仅十七岁,就读于徽州雨薇道场,被棋界誉为‘围棋神童’,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弈道门颁发的专业七段棋士证。

  至于季军,普遍都认为应该是善于掩饰自己,不喜欢张扬的春绿帮帮主温晓兽的独生子温培。时人听说,这个温培自幼随僧人学棋,极有天赋,平时也没有听说过和谁下过棋,他选择的对弈对手,总是跟平常的人不一样,大多是僧人和道士,以及山林的归隐高人。听知晓内情的人道,那些不溶于世俗之人的僧道高士,几乎都败在了温培的手里,他们极是喜欢温培的行棋风格,都称在这个世上少有敌手。本来,温晓兽从来就没有让儿子在这样的赛事上露过面,不知这次是什么原因,竟然派儿子来参加这届的杨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时人便猜测,这个不显山露水的温晓兽,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怎么也不会这个时候来。但是,温培毕竟和现役的围棋高手没有什么对弈的经历,所以,没有人敢把冠军压到他的身上。

  当然,持不同看法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听着专家们的分析之后,很多人纷纷改变了自己的押注对象,从众心理还是代替了自己的坚持。

  王胜在这三十强的地位,是最可怜的,从地上的彩场,到地下的**,竟然只有两个人把十注压在了他的身上,他在专家的预测中应该是在决赛中垫底的,第一是,年龄太小,没有任何名气,第二是,他至今没有在那个围棋高手手下学习和在那个道场学习的经历,也没有弈道门颁发的专业段位棋士证,听说在比赛前,还被检测出没有围棋气感,要不是围棋学院院长的冯嘉出面保荐,说是自己新近刚收的一个关门弟子,这才让弈道门的总裁判长破例放过。

  赛场内外,各忙各的,各想各的,有一点相同的是,都在急切的等待着决赛的时刻。

  王胜打算这七天里,和芙蓉再把名局复一下盘,然后再把自己的前面比赛中的九局棋让芙蓉评价一下,以便能够提高自己对弈的感觉。

  芙蓉则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她劝王胜把这些全部都放到一边,要王胜在这七天里,带着她到城外的那个僻静的山谷中,专心学习吹xiao,最后争取在七天结束前,能够和她的古琴配合演奏一曲《黑白新韵》。

  王胜听了芙蓉的主意,陷入了矛盾之中,不管是哪个进入决赛的棋手,谁不是剑拔**张,在七天里努力研究每一个可能的对手的棋风,棋力,以及在本次比赛中的所有对局,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对策。

  要知道,这个杨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虽然是一个限定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的范围,专门面对青少年的一场大型赛事,但是,他影响范围之广,在醒狮国的参与程度之普及,甚至比很多其他的专业赛事还受人瞩目。就连一些西胡国和大狼国的围棋高手和青少年围棋天才,还有无数的异国普通棋迷,都会在这个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到达这里来做一名普通的观众。

  看着王胜犹豫的样子,芙蓉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持,根本就不像她一贯的行事风格,轻轻的扶住王胜的双肩,微笑着,看着王胜那不解的眼神,道:“这次,你听姐姐的,没错!请你相信姐姐!”

  王胜纵然是十二个不愿意,但是此时却是一个不愿意也不能再说出来,看着芙蓉那充满了期待和坚定的眼神,王胜只好点点头,同意了芙蓉的建议。

  于是,王胜也成为了这三十个决赛名额里最清闲的一个,在其他选手千方百计的找寻名师指点,精神紧张的一个一个研究决赛中的可能对手时,王胜却是一天到晚的,和芙蓉在那个僻静的山谷里,学习吹xiao,聆听琴曲。

  开始的一天里,王胜也是被动的听着芙蓉的指挥,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反正是赌着气,你不是想让我来吗?我来了,但是,我不会心甘情愿的听话的。

  芙蓉也不在意,似乎没有感觉到王胜的别扭,只是耐心的讲解着吹xiao的指法技巧和气息的掌控,以及如何在琴箫合奏练习曲中与琴曲交相回应,或一问一答,或亲密悄语,或一柔一刚,或齐声共鸣。

  琴箫,音色差别大,指法不同,在极其有限的有灵性、经实践检验和谐美妙的古今琴箫合奏曲中,真正能够被两个人避其音噪扬其和音的,可以说更是稀少之极。

  谤据琴箫合奏的前辈们的经验,吹xiao之人和奏琴之人,最关键的不是两个人各自的吹奏水平有多高,而是要看两个人能否心心相和,分秒都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情绪,在旋律的每一个音符奏响时都能听着自己的音效同时,也能反馈到对方在听到自己的音效时情绪的变化。

  芙蓉认为,琴箫合奏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曲谱中的每一个具体的音符,忘记所有的指法技巧,忘记自己是在吹奏一种乐器,两个人忘记身外的一切,专心专意的投入到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火花的碰撞之中,只是借着自然界两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就像是两个人不同音色的嗓音,在纤尘不染的自然空间里,让琴箫合奏的两个人超越现实的物质的一切阻隔,可以说,是一个唱,一个听,也可以说是一起欢唱,唱和听生命的可贵,唱和听爱情的美好。

  第二天,王胜就慢慢的被芙蓉的耐心和精辟的见解征服了,于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吹xiao之中,渐渐地把七天之后激烈的围棋决赛淡忘了。

  到第三天晚上,在那弯弯的月牙柔光照应下,四处静寂空旷,夜色朦胧如薄雾袅袅,闻着山谷之中的隐约的野花清香,感受着微风轻轻吹拂的飘逸,王胜忽然找到了感觉,吹了一曲《引凤上天》,那悠扬的箫声沿着一条圆滑柔润的曲线,缓缓的传送给了芙蓉,传送给了周围的准备休眠的野兽,传送给了山谷之中的大树和小草。

  芙蓉听着,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似有似无,似醉似醒,手指自然的轻抚瑶琴,和着箫音。这个《引凤上天》本是古典著名箫曲,而没有谁试过运用瑶琴进行和鸣的。此时,主要是芙蓉受到了王胜箫音的感染,因此,按着旋律中的情景和意境,凭着自己的感觉奏响了琴弦。

  一时,箫音和琴音在这个空旷静寂的山谷里,第一次完成了近乎完美的契合和共鸣。

  王胜和芙蓉此时的心灵,就像处于一汪清澈的小溪水里,通彻透明,清朗悦目,一会儿变化成摇鳍摆尾的小鱼,一起欢快的游来游去,时而舞动灵巧的身体,时而互相微笑嬉戏;一会儿又变化成两个调皮的水滴,碰撞着,流淌着,轻敲石岩,静吻岸堤;一会儿又变化成两个可爱的小小气泡,咕嘟咕嘟的吹着气,和溪水在或宽或窄的山路上使劲的拥挤,一起走完长长的旅途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