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时代,从骆驼祥子开始 第五十九章 拍照
作者:言歌特斯拉的小说      更新:2023-11-15

  学生们在不同的房间。

  虽然看不到歌词,没有曲谱。

  但祥子准备的这首歌比较的简单。

  多听上几遍,别个屋子基本上也都会了。

  没几天的时间,这近千名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唱我和我的祖国。

  “这首歌写的真好,优美的旋律,歌词,令人荡气回肠,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你越听越爱听,越唱越动情。总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命运和祖国,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入耳、入心、动情、传唱,在当下这个时候写了出来最为贴切。这首歌的作者是谁?”

  一个个都在议论着。

  这首歌非常的有力量。

  想知道作词作曲的人是谁。

  都在猜测着应该是被关押的某一位学生。

  “一定能成为各地传唱的经典之作,专属于我们中华的歌。当音乐流淌,我相信,无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经历着什么样的际遇,中华儿女都会不自觉地哼唱起这首歌。”

  “是京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写的吗?”

  “还是京城大学的?”

  有着好些個学校都有音乐课程教学。教音乐知识,演奏技能,声乐技能,并且还有怎么学会如何教授音乐课程。

  乐歌,有些学校是选修课程,有些学校是必修课程。

  巡警房总监到了这边来。

  听到了这边都在唱歌。

  心里还慨叹着挺好听的。

  吩咐了下边的人开锁。

  “即刻解除学生的关押。巡警全部撤离。罢免曹如林等几人职务。”

  把人都给放出来。

  这一次的行动算是阶段性的胜了。

  学生们都走了出来。

  关了四五天,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又是大夏天的,空气不流通。

  一个个的都有点憋闷的难受。

  不过还好人多,互相可以进行一些谈论,不至于太过无聊。

  每个学生都欢呼雀跃着。

  至少那几个亲日派的国贼都被罢免了。

  都出了门去。

  有些人拦住了歌声最开始传出来的那个房间。

  “同学,那首歌是谁写的?就那个我和我的祖国。”

  “不是说过了吗,钟先生。”

  “哪个钟先生,你们京城大学的?”

  “钟祥先生,新青年的编辑。”

  “祥子先生,我知道他的。”

  京城的一些学生很多人都知道祥子。

  毕竟祥子写过的文章数量不少了。

  其中不乏一些超级经典的作品。

  和编辑部的那几位教授一样,都有着青年导师的称号,在学生中很有影响。

  没想到祥子还有在音乐上的造诣。

  毕竟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不少人走进了最开始的那间屋子。

  看到了墙壁上歌词和曲子。

  一个个都拿着笔给歌都给摘抄下来。

  这边还有记者。

  听到学生在唱歌,好奇的过去问问。

  记者也看到了墙壁上的字,直接用相机把墙壁上的内容全部都给拍了下来。

  到了报社去。

  “大家都来看看这张照片,我去北沿河的时候拍的。听了学生的演唱,非常的好。我给大家唱两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停停,老王,这个歌确实是好歌,但是你五音不全的还是别唱了,咱的耳朵老遭罪了。”

  “我把在北沿河访问到的内容形成文件,特别是这歌还有调子,我得好好排版一下,放头版。”

  马上施行下去。

  还是想着见一下作者。

  想问问创作的灵感。

  问过学生,知道是编辑部的祥子作的。

  当天就找到编辑部去了。

  “玉笙先生,鄙人姓王,京城晚报记者。今天早上在北沿河看到了您创作的歌,不知道您有时间没有,我想耽误一点时间,进行采访,把您的歌,进行一次专门的报道。”

  “没问题。”

  祥子答应了下来。

  “玉笙先生,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祥子:“自然是对祖国的热爱。”

  似乎说的太简单了。

  祥子把窗户推开,“你看,这窗外的远山、潺潺流水、袅袅炊烟,令人震撼。第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便是这大好河山带来的。”

  讨论了大概半个小时,记者才离开了去。

  当天晚上就开始整理着,发行出去。

  目前传播最快的方式就是报纸和杂志。

  这首歌的传播速度很快。

  这个记者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写的比较的情真意切:......是的,玉笙先生把文字与音乐完美地进行了结合,《我和我的祖国》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迸发。他调动了一生的积累和沉淀,将深沉的爱国情怀变成了华彩的词章。

  ......玉笙对祖国深沉的热爱,迸发了他艺术灵性和不懈的创作欲望。

  565432......

  我和我的祖国......

  把完整的歌词和曲调都放在了报纸上。

  征求过祥子的意见,是同意的。

  本来就有着无数的学生知道了这首歌,特别是京城的学生。

  一经发行,更多的人知晓了。

  其中不少是音乐人。

  很多搞艺术的。

  像戏曲,音乐,电影,某些方面上是互通的。

  “梅先生,这首歌清新脱俗的表达方式,以最小的切口描绘出爱国之情,具有超强的感染力这个玉笙先生不是凡人啊。”

  梅先生,亲自唱上了一段,他是戏曲大家,看得懂曲谱,天然的带着些美声,“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旁边的人鼓起掌来,“唱的好。您真是大家。”

  梅先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风云变迁,大海始终以它宽广的度量包容着每一条河流。玉笙先生这意象化的手法用的何其精妙。改日我一定拜访畅谈。”

  报纸传播的很快,鲁省的一些高中大学的学生,听到这首歌后,更是热泪盈眶。

  常常是一个班的学生唱着唱着不自觉的落下泪来。

  更有一位学生,翻来覆去的唱着第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