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685.好几天没有续写了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在走马中学群。

    我发了个链接。

    为了庆祝这件大事,*总书记题词了!(附震撼大片)

    2017-08-08人民网

    今天是个大日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央代表团向内蒙古赠送了*总书记题词贺匾、题词座屏等纪念品。为了庆祝这一天,人民网还特别拍摄了一组震撼大片,邀你共赏亮丽内蒙古!

    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率中央代表团出席向内蒙古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这是*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一同为*总书记题词贺匾揭幕。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人民日报社论:守望相助建设美好内蒙古

    总有一些重大历史时刻,让我们在回望中凝聚力量、在纪念中奋力前行。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我们向内蒙古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自治区繁荣稳定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美好祝福!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正式诞生,开辟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70年来,内蒙古生产总值增长642倍、人均增长近145倍,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进步。一代代内蒙古各族儿女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谱写出一曲曲艰苦奋斗的壮歌,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的传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改革发展,为内蒙古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方向。今天的内蒙古处在自治区成立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民生改善更有保障,民族团结更为紧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内蒙古70年的发展成就,是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守望相助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同胞情深、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内蒙古70年来的发展历史深刻表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这一正确道路的制度保障,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内蒙古各族人民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内蒙古的明天才能越来越美好。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道出了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指明了内蒙古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做好守望相助这篇大文章,让美丽草原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内蒙古时间紧任务重。今后几年,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战略定位、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关键时期,也是内蒙古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要守望相助:坚持“守”,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坚持“望”,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大局意识,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坚持“相助”,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做好了守望相助这篇大文章,内蒙古就能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过去70年的辉煌历史,不仅记录着内蒙古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展示出内蒙古前程似锦的未来图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共同奋斗,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我又发了个链接。

    动向

    东盟终于看清形势了!日媒:南海问题在走中国“节奏”

    原创2017-08-08热爱祖国的参考消息

    外媒称,东盟与中日美等国8月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东盟地区论坛相关会议,磋商了存在领有权争端的南海问题。预计南海问题将按照中国的步调行事。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8日

    对于南海问题,中国早就主张“非当事国不应介入”,不接受日美的干预,在东盟地区论坛上中国似乎也进行了同样的主张。

    ▲《日本经济新闻》相关报道截图

    其背景是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和去年相比出现改善。8月6日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外长会议,批准了防止南海冲突的“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东盟对于和中国达成行为准则框架基本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已经进入到成熟期。

    ▲8月7日,参加“10+3”外长会的东盟和中日韩外长以及东盟秘书长在会前合影。(法新社)

    尽管不同国家的对华态度不一样,但东盟对于中国在南海的活动一向是采用“深刻担忧”等措辞。此次东盟地区论坛系列会议打破了这种团结格局,8月5日的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声明仅采取了“注意到有几位部长对填海造地表示担忧”等措辞。

    尤其是之前对华态度最为强硬的菲律宾,在杜特尔特政权上台后,转为对华友好路线。东盟各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与中国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如果不算越南,实际上对中国态度已经不强硬了。

    ▲菲律宾在杜特尔特掌权后,与中方关系渐趋紧密。(路透社)

    对于东盟这些举动,王毅显得很从容,表示“应该说南海局势跟一年前万象(第49届东盟外长会)的时候相比,已经确实有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积极进展”。

    日本《读卖新闻》8月7日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8月6日出席美国与东盟外长会议,对“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正式获批表示欢迎,呼吁尽快达成有效的行为准则,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以解决纠纷的手段。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美国的立场发生变化也是中国掌握主导权的主要原因。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于如何参与东盟事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外交政策方针。上届奥巴马政府任命的东盟大使,在特朗普上任后一直空缺。美国不再积极参与东南亚事务,东盟内部也形成了容易接受中国主张的土壤。

    法新社8月6日

    随着东盟国家就南海纠纷发表淡化矛盾的声明、同意按北京的条件举行会谈,中国在削弱该地区对其南海主权声索的抵制运动中取得了外交上的意外成功。

    在菲律宾首都就南海纠纷举行持续两天的紧张会议后,东盟10国外长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参与会议的两名外交官说,8月6日东盟成员国在这份联合声明中拒绝表示有望与中国达成的“行为准则”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是北京取得的又一个胜利。

    ▲中国外长王毅6日在东盟会议上发表开幕演说。(路透社)

    日本经济新闻》8月7日

    8月8日东盟迎来成立50周年纪念日。目前,伴随着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许多国家都更多地受到中国影响。大国的力量变化改变了东盟的坐标,对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7月在老挝琅勃拉邦郊外,满载建筑材料的卡车在行驶。这里是中国企业主导实施的纵贯昆明和新加坡的高铁项目建设工地。施工现场写有汉字“一带一路”字样。中国的“磁场”正逐渐吸引着东南亚国家。

    ▲资料图片:在琅勃拉邦附近的湄公河,一座桥梁的施工点贴着中国高铁的海报。(纽约时报中文网)

    在越南南部某省,中国企业在进行着大型火力发电站建设。提供越南国内三分之一电力供应的燃煤火力发电站项目中,约有九成的建设由中国企业中标实施。

    越南不得不在对华关系上降低姿态。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对于一度取得南海石油开采许可的西班牙企业,越南政府7月要求其停止作业。

    ▲资料图片:中国与越南存在南海主权争端。图为越南士兵在南沙群岛某岛礁上巡逻。(美联社)

    在贸易领域,中美所处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2000年时,美国占据东盟出口额的19%,中国只占东盟出口额的4%,两者差距甚大。但是雷曼危机后,东盟面向美国的出口减少,与对华出口的比例发生了逆转。

    我又发链接。

    解读

    俄媒:中国军舰访问波罗的海的真正动机逐步清晰——

    原创2017-08-08参考消息参考消息

    俄罗斯《独立报》8月7日刊登该报观察家弗拉基米尔·穆欣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已不再挑战北约》,文章摘编如下:

    在波罗的海,中国的利益似乎并不囿于中俄之间的军事伙伴关系。由*驱逐舰长沙舰、*护卫舰运城舰和综合补给舰骆马湖舰组成的中国舰艇编队在结束与俄的“海上联合-2017”联合海军演习、参加俄海军节庆典海上阅兵后,先是前往芬兰进行友好访问,目前已经抵达拉脱维亚里加。

    ▲8月5日,中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拉脱维亚,官兵在甲板分区列队。(国防部官网)

    拉脱维亚国防部称,此次访问“在计划之中,属于中拉双边合作框架之内”,并特别强调,中国舰队在7月19日经北海进入丹麦海峡之时,已与北约第一常设海上集群有过互动,“完成了双方编队进入波罗的海时的协调合作”。

    这一消息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当时很多西方媒体都对中国军舰进入波罗的海提出了批评。而中俄联合军演也被北约某些人士视为“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向北约发出的挑战”。

    ▲7月21日,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波罗的斯克军港。图为中方指挥舰合肥舰正在向港口靠泊。

    中俄海上军演时,俄总统普京恰巧身处芬兰,他竭力驳斥了上述说法。他说,中俄官兵在“海上联合-2017”演习中“磨炼的是自身技能,中俄军事合作并不针对第三国”。

    上周,中国军舰抵达芬兰赫尔辛基。据媒体报道,在当地华人华侨的组织下,他们受到芬兰居民的热情迎接。在里加,他们似乎也享受到了同样的礼遇。当地媒体援引国防部的表态,称中国军舰在里加湾的出现“证明了两国关系积极且卓有成效的发展”。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编队指挥员俞满江在欢迎仪式上致辞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拉脱维亚,旨在通过两国海军间的交流巩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8月1日,中国海军174舰艇编队抵达赫尔辛基,开始对芬兰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在赫尔辛基和里加,中国军舰都向当地居民开放参观。中芬、中拉两国海军官兵进行了足球友谊赛和其他体育项目的角逐。

    俄军事科学院通讯院士爱德华·罗久科夫告诉《独立报》:“中国希望通过人民外交、民间社会往来,加深本国海军在欧洲人眼中的正面形象。中方非但不希望破坏与欧洲的关系,相反,正在千方百计扩大往来。在与俄展开军事合作、于波罗的海进行联合军演时,中国似乎对当前莫斯科与西方之间的冲突因素视而不见。”

    ▲北约海事司令部7月18日在其推特上的照片显示,北约水面舰艇第一组(SNMG1)在北海海域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相遇。

    亚太问题专家弗拉基米尔·捷列霍夫也从中国的上述行动中窥见了实用主义意图:“虽然中国军舰出现在波罗的海存在各类动机,但很容易看出北京欲与布鲁塞尔构筑关系,当然过程并不轻松。跟中美关系一样,中欧关系也正在成为北京地缘政治博弈的重心。”

    如此一来,中国在波罗的海存在的真正动机逐步清晰。北京并不愿俄与北约对立且爆发冲突,而是希望同时与俄与北约保持伙伴关系。

    同学们看看我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