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803.废寝忘食地学习股票知识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晚上学习。

    看《投资者说》,一个链接。

    《投资者说》投资者故事草根调研更深入

    原创2017-12-06编辑:顾小田央视财经上海

    投资者故事草根调研更深入

    编辑:顾小田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些优秀投资者的故事。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对上市公司尽心调研属于望尘莫及的事情,然而股票市场中,有着这样一群投资人,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这件事乐此不疲,让我们来看他们的故事。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去光线调研,我后来就没有去跟她约会,后来就很难约了,她找到男朋友了。

    记者:人家之前约你了?

    对,我没去。

    这个错失了约会的小伙子是王卓玮,他的恋爱观里,一个需要和自己相处五年以上的姑娘,必须是个好姑娘,同时,他也这个理念也贯彻进了他的投资哲学中。王卓玮从2011年底开始买入复星国际,并一直持有至今,股价也翻了好几倍。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从2011年开始看,到现在看了6年,我觉得这6年一个人再傻,他看公司也不会差,如果你真的认认真真研究一个公司6年,其实我觉得这个过程中什么很重要?人的喜欢很重要,你是不是真正很喜欢一件事。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这是复兴集团2008年的(资料)

    从最初关注复星集团起,柯南就将他分析的每份年报、参加会议的每份摘要总结等,都记录在一个平板电脑上,现在仅复星的调研纪要已经近百篇了,而市场中普遍一家公司平均每年的调研是4-5次。

    钱建农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

    当时(同事)说有一个投资人特别专注我们复星国际,他选择投我们企业的时候,所有的细节、所有的产业他都会去深入了解,然后他会去跟我们的同事去聊。他并不完全只看一些数据或者说财务就接受了,而是(关注)在数据背后到底隐藏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我每年都参加复星集团的招聘会,好多复星集团的人,我是第三年去招聘会,现在也已经坐到很高的位置了。他们好多人没进公司前我就开始调研了,现在已经离开公司我还在调研。

    王卓玮对记者说,复星集团与其说是他找到的一个投资标的,更不如说是他把复星当做了生活伴侣。在最初有机会去复兴调研时,柯南甚至高兴得像过节一样。除了王卓玮,我们另一位投资者也对去公司调研这件事情有独钟。闫世刚,1998年初涉股票市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创造了千倍收益的传奇,而谁又能想到他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个平凡的放牛少年呢。

    闫世刚内蒙古投资者

    那时候没人管,我就不上学了,不上学之后放了五年牛。那时候我想当兵出来,一是能坐火车,二是能看看外边啥样。

    1989年,梦想离开草原的闫世刚坐上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火车。两年安保八年拆迁的北漂生涯中,闫世刚积累下了他的第一笔财富,随着千禧年的到来,北京兴起了一阵基建热,而令参与其中做玻璃幕墙的闫世刚没有想到,正是这一项目,改变了他的投资生涯。在做玻璃幕墙项目时,闫世刚发现,采购的不锈钢总是在涨价,一问原因发现是不锈钢原材料里的金属镍一直在涨价,这让闫世刚兴奋不已,他马上查资料,发现生产镍的上市公司当时只有吉恩镍业这一家,二话不说他就赶到了吉恩镍业的所在地,吉林省磐石县红旗岭镇。

    闫世刚内蒙古投资者

    它是在吉林省,磐石是个县,然后下边是个红旗岭镇,很偏,我就跑去了。跑去了,到那个镇上之后,当时谁也不认识,去了就找他们的招待所,招待所是一个房间能住三个人,好像13、14块钱一个人,没有卫生间,我又怕丢东西,就跟那个说,我就包你一个房间住吧,人家说不行,今天我们这儿爆满。因为不认识,人家那是爷俩儿,来卖那个镍精粉,今天来了不卸车,拉了一车货,说我明天卖吧,就能多个三千、两千的。

    这对父子拉了一车货却不急着卸货,反而在招待所住下了,对方说伦敦期货明天还得涨,今天就不卖了。就这样,闫世刚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个星期。他发现,卖原材料的怕涨不肯卖,而来买镍金属的也怕涨坚持按当天的价格先成交。

    闫世刚内蒙古投资者

    所以这个镍价,我当时去的时候,2006年春天的时候,镍是五万块钱一吨,后来涨到四十万一吨。当时一看到,我说这个挺好,住一宿都能涨钱,我自己不懂,我是股改之前,六块多买的,一共是买了二十多万股。后来一看,这个东西镍又涨,有机会,我又加了点儿。当时股改的时候,就是600432,我是第九大股东。

    买了吉恩镍业的股票之后,闫世刚将吉恩镍业所有的矿山和冶炼厂都走访了一遍。他要搞清楚这些矿究竟有多少镍金属储量,品位如何,以此来计算一个矿山的产量以及开采成本等等。

    闫世刚内蒙古投资者

    比方开采一堆镍的成本四万块钱,那你要开采达到五六万块钱,那就不挣钱。所以那个要说,就是说开采成本和镍的品味。因为它这个镍,分硫化镍和氧化镍。硫化镍,就是咱们说那石头,石头里好开采,说俗了,硫化镍就是原矿石的,好分解。氧化镍,就属于红土镍,当时就用*堆砌,污染特别严重。当时镍价你炒到三十多万,四十万的时候,这个红土镍的成本,就十五六万块钱。为什么说那个镍价从四十万块钱下来了,就是因为印尼、菲律宾的红土镍量大,它当时没有环境的要求,就用这个*堆砌。这样的话,大批量的红土镍冲进了市场之后,把镍价打下来了。

    在实地走访了吉恩镍业的矿山后,闫世刚就一直持有吉恩镍业的股票,每次股价上涨蠢蠢欲动想要卖掉的时候,闫世刚就再去企业看看,了解一下新动态,直到2007年下半年,吉恩镍业股价创出了132元的高价,随后急转直下,闫世刚才将股票卖出。从一开始的6元到卖出时的110元,闫世刚在这一只股票上就赚了818万。

    投资者故事为求茅台产量数据不惜蹲守厕所

    如果说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是这些优秀投资者的共性,那他们在对于不同公司的调研方式上却是各有不同。那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调研方法呢?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我拍一下这个,因为这个是在湊湊(呷哺呷哺旗下品牌)上的茶,它在呷哺呷哺上还比较奇特就拍了一下。

    2010年柯南开始关注餐饮类公司,在研究完A股、港股、美股三地所有上市的餐饮股后,认为呷哺呷哺相对其他餐饮公司优势非常明显。而当时,很多人看好的餐饮股——翠华被管理层集体减持,使得大批投资者恐惧港股中的餐饮股,呷哺呷哺股价估值较低,破发近30%。所以在股价为3.3元/股的时候重仓买入,一直持有至今。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我买(呷哺呷哺)的时候是3.3元/股,高瓴资本的成本4.7元/股,我当时感觉激动,是因为能把高瓴资本给超了。

    记者:现在还没打算出手?

    我可能一段时间都不会卖。

    记者:感觉这个前景还是很好?

    比如说有1000个公司,我觉得呷哺呷哺可以进前20或者前30,我不敢说一定我觉得呷哺呷哺应该能进到最好的,其实最好的公司你是不用卖。

    王卓玮投资呷哺呷哺的主要逻辑有两点。其一就是相对其他的火锅公司,呷哺呷哺不仅有着出色的管理团队,还在企业运营成本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第二点,就是呷哺呷哺的门店和产品业绩增长快,现金回报率高。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我上个礼拜请其他基金的人去湊湊(呷哺呷哺旗下品牌)吃饭,快十顿了。

    记者:一个礼拜十顿?

    对,我研究呷哺之前,体重比现在轻十几斤,全都是吃胖的。

    从开始关注呷哺呷哺后,柯南在外面吃饭的选择几乎全部是火锅,用他的话说,人类吃火锅的次数存在一个上线,而他现在正处于吃吐的边缘,但还是要挑战极限。因为对于他来说,实地调研是使他和新投资标的增进了解的快速通道。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记者:这个链锁店你已经考察了多少家?

    我算算,加湊湊(呷哺呷哺旗下品牌)得有三四十个。

    记者:三四十个?

    可能是不止。

    柯南在考察的时候,会先从店铺的位置、所在商场的餐厅楼层、其他餐厅的客流对比等开始调查,然后到了店铺里,所有酱料、餐具、食物等他都会仔细观察并了解。

    王卓玮(网名:柯南)投资者

    记者:你现在看到这些原料能看出它的好坏吗?

    这就是明显给上海餐厅做的,上海业绩没有北京好,为了扭转颓势就做手切牛肉记者:原来让你去菜市场选这块肉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能看出来吗?

    看不出来,这都是练的,我肯定不是吃货,完全是为了工作去研究这个。

    王卓玮为了调研呷浦呷浦吃遍全国,而曾经也有一个人为了茅台不顾形象的裸奔,这一壮举也引发了网友的一片热议,这个人就是茅台的头号粉丝——董宝珍。2013年9月2日,因为茅台发布了一个历史上第一次的负增长季报,贵州茅台开盘十几分钟后跌停。而脱离了网络的董宝珍并不知情,这一天他接到无数个悲伤的电话,很多情绪悲观的朋友纷纷让他在此处收手,董宝珍却不以为意,开始进行深入调研,这一次,他驻扎在了北京郊区的一处库房集中地。

    董宝珍否极泰基金经理

    这个库房是个公共库房,什么茅台、五粮液、张裕、啤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所有的车大部分都是来拉货的,就是往市区的商场拉货的。就是在所有的车里面,来拉茅台车的记录是最多的。这个事实就客观地证明,市场从这个郊区的库房往城里超市拉货的频次一直是增加的,几乎和拉啤酒一样。(茅台出货)超越其他任何一个白酒。而且超越二锅头,这个库房里也有二锅头,二锅头是销量很大的。

    天色渐暗,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因为调研连午饭都没吃的董宝珍,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于是他兴高采烈的走到了中转库旁的一个小餐馆里吃饭。

    董宝珍否极泰基金经理

    当时我就在这个里面,因为我是在这里面调研的时候,我早晨八九点就出来了,在这待到下午五六点,待到下午五六点也饿了,当时是冬天,天已经黑了,我就得出这个结论。我就来到这个小餐馆吃一顿饭,心情大好,我又提高了伙食标准,从面条提到水饺。吃水饺的时候,还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到底怎么样了,我把这个好消息也告诉了他,而且我还建议他们,你们也来这里调研调研。因为他们也在北京附近,很容易来调研的,我给他说了思路,我估计他们后来也没来。他们习惯于接受间接信息,他们就认为自己去采办信息是一种很难的事情,其实并不难。你看你早晨就出来了调研完,跟保安聊完了以后,你还能赏自己一顿水饺,就跟旅游似的。

    北京的销售情况搞清楚了,但是北京不能够代表全国。于是2014年初,董宝珍直奔机场,前往贵州茅台镇,看了看茅台包装车间的具体情况。

    董宝珍否极泰基金经理

    我一直驻扎在茅台包装车间的女厕所旁边,因为啥?因为包装车间的人,只有去卫生间的一瞬间就一路小跑,她的时间非常紧张。并不是包装车间的工人闲得都可以聊天,非常紧张,只有她去卫生间你才能接触,所以我一直在那儿等着。等着的时候就陆陆续续跟人说,那些工作人员她说的时候也一路小跑跟我说,我也一路小跑跟着她。她说的信息就是说,去年就2013年,她们一个班的包装量是28000瓶,今年(2014年)是32000瓶,这增长多少?去年(2013年)她们是五天工作日,今年(2014年)是六天工作日。这就是客观事实,这就是绝对的真相。

    除了包装车间的工人,董宝珍在茅台镇的三四天还和茅台厂的保安、拉运茅台酒的货车司机都进行了交流。他发现他们都在加班加点。董宝珍认为,茅台厂的情况一方面证明了当时全国范围内茅台酒销售形势很好。而一方面,他开始陷入沉思,为什么市场上有那么谣言说茅台酒卖不动呢?

    董宝珍否极泰基金经理

    调查研究出真知,真相是一个君子,它不隐藏。你的风险来自于你不去接触最原始的一手的东西,你间接地获取。你相信研究员、你相信股评家、你相信媒体、你甚至相信价格,这些都是间接信息。你投的是贵州茅台,你投的是某一个公司,你要深入到那个公司中去。我说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他唯一的工作是研究,什么策略都是多余的。

    中央电视台《交易时间》节目:投资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