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002.创蓝筹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寻找“创蓝筹”

    原创2018-01-29易建涛易说

    寻找“创蓝筹”

    A股市场往往会出现“标签化”的投资倾向,给某一类个股归类,同一类型的个股经常出现共振效应,齐涨齐跌。

    以往A股市场把价值股和成长股分得较为清楚,在很多散户投资者的印象中,价值股就是以绩优大盘蓝筹股,而成长股就是指“中小创”中的个股。但是后来,随着投资理念的逐渐转变,这样的区分也没那么绝对化了。在A股已经走出一*的白马蓝筹股行情后,资金需要寻找更有获利空间的“价值洼地”,出现一个词——“创蓝筹”,这个词从去年开始流行,最近也频频出现。

    “创蓝筹”这个词最早是在2015年那波牛市行情接近顶部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有券商将“创蓝筹”定义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龙头,成长迅速,业绩有保障,市值增长空间大,而且在牛市中迅速成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未来有望接替主板中的“旧蓝筹”,成为未来中国股票市场和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

    大体的筛选标准就是:1.总市值在200亿以上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2.剔除传统行业或成长性一般的行业,如白酒、石油化工、零售等;3.剔除过去三年净利润表现不佳的公司;4.剔除与时代背景不符合的缺乏想象力的个股。

    近些天,又有不少新闻提到“创蓝筹”,原因是创业板在上周走出了一波不错的行情,一周累计上涨5.13%,创下近一年多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创业板权重股东方财富、同花顺、光线传媒等在这一周都有不错的表现。

    在过去一年多,出现A股白马龙头股大幅上涨行情,主要源于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A股纳入MSCI,以及通过沪股通、深股通北上的资金的活跃,机构为蓝筹股重新定价,价值投资理念也日渐普及。

    在绩优蓝筹行情成为主流行情后,被贴上“成长股”标签的个股难以吸引资金关注,但也很可能存在被错杀的情况。当前部分细分行业成长股的估值已进入投资区间,和已经大幅上涨的金融和大消费龙头股相比,具有相对明显的性价比优势,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逐步披露,业绩表现持续向好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这也就是众多机构在这个时点上,频繁提到“创蓝筹”的原因。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是科技行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而业绩的高增长是创业板公司投资价值的基础。随着创业板指探底回升,年报业绩预告成为进一步发现结构性行情成长梯队的有利工具。前面已经提到,对于“创蓝筹”的相关标的选择有诸多条件,比如“剔除过去三年净利润表现不佳的公司”,当然也要关注最新的业绩表现。

    截至目前,两市共有39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304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77.95%。

    在这304家2017年年报业绩预喜的创业板公司中,有46家公司2017年业绩有望实现同比翻番。其中,开元股份、智飞生物2家公司业绩预计同比增幅均超过10倍。

    此外,鸿特精密、力源信息、亚光科技、梅泰诺、金石东方、三丰智能、乾照光电、科恒股份、金卡智能、光韵达等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也有望达到300%或以上。

    在这304家业绩预喜公司中,有163家公司预计2017年有望实现净利润超过1亿元,包括:三聚环保、碧水源、蓝思科技、捷成股份、利亚德、昆仑万维、三环集团等,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有望超过10亿元,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通过对近期机构观点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经过一轮反弹后,对于创业板整体未来的走势仍存在较大分歧。比如山西证券就认为,这一轮创业板的上涨走势只是短期反弹,绝非反转,后市主要的机会还是集中在银行、钢铁等低估值板块上;而安信证券则判断“2018年A股最大的变化是成长风格由熊转牛的一年”。

    尽管对于创业板指的后市方向判断不一致,但多数券商仍对部分创业板绩优标的已具备较高投资价值表示认可,这一点也能从近期的机构评级中得到验证。而这被认同的一部分,大体也可以概括为“创蓝筹”。

    总的来说,不论是白马蓝筹也好,还是“创蓝筹”也好,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还是不会脱离三个要素:业绩、成长性、合理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