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10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继续学习。

    素质教育在刚提出时有非常明确的内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唐江澎:大家知道高考恢复以后,以纸笔选拔的这种方式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1978年开始高考的时候,不会有人对应试提出什么指责,因为当时人们受教育的背景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大量的实践机会,有大量的动手机会。

    在一个人的素质发展相对全面的时候,只拿出他的文化科学素质,只对文化科学素质进行纸笔性的测试和评价,用这种方式来选才,这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最大的贡献,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获得最大的一个红利。但问题是这是一种相对特定人群而采取的选拔。当纸笔测试的方法变成了我们正常教育的结果评价唯一方式的时候,我们整个教育的走向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约。

    在我们看来,从1984年之后,随着标准化考试推出,教学就慢慢地滑向“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慢慢地把党的教育方针所倡导的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偏重于追求智育的发展,而又把智育的发展转化为可以用纸笔测验的那种知识的储备与提取。到这个时候我们也感觉到教育突然间好像味道有些变化。

    我是教语文的,当时我的感受非常强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是教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教孩子善于口语表达、善于用笔写作。但是当时我们上课大量时间都放到教学生改病句、研究修辞手法上面,这些考试需要的内容占据了我们教学的主体。所以当时我就感觉到,素质教育理念与我自己心里所向往的语文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完全相合的。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当时教育上已经出现的严重的应试倾向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拨正。

    素质教育在刚提出时有非常明确的内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这种背景下,我们不能够只抓少数的尖子生,只办少数的重点校,而要使国民的素质能够整体性地普遍提高。而“全面性”主要指的是不能单抓智育,不能单抓知识性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性的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