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123.什么样的个股解禁最要命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什么样的个股解禁最要命?

    原创2018-04-04易建涛易说

    什么样的个股解禁最要命?

    在股市上,有些词让股民一听,就会感觉心情沉重,“解禁”就是其中之一。仿佛限售股解禁之日,就是打开闸门让洪水或猛兽冲出来,中小散户在其中必受冲击。

    关于解禁数量的新闻每月都有,比如今年4月沪深两市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183.67亿股,以上周五收盘价计算,市值大约2456.86亿元,与3月数量相比有所增多,但市值却少了近500亿元。从全年月度数据来看,解禁规模属中等水平。

    其实解禁并不等同于“减持”,意思就是闸门即使打开,所谓的“洪水猛兽”并不一定会出来,或者来得比较温和。

    解禁针对的是限售股,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一下限售股的分类。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这一特殊阶段的存在,A股市场的限售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因为股改产生的限售股,就是市场上俗称的“大小非”;第二类是首发限售股,又叫IPO限售股,也就是“大小限”;第三类是再融资产生的限售股;第四类是因为股权激励等其他原因产生的暂时不能流通转让的限售股。

    到如今,股改限售股基本上实现了全流通,“大小非”已不是问题了,而在IPO扩容的背景之下,对市场冲击最大的主要是首发限售股。新一轮扩容以来的解禁限售股以中小股东为主,持股成本低,减持冲动强烈。股票上市第一年后的小限解禁对股价通常会有比较强的杀伤。也就是说,次新股的限售股解禁,我们需要特别留意。

    2017年新股发行呈现加速势头,随着去年新股的不断发放,次新股股本的逐步解禁抛售套利的预期加大了次新股的风险。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海银行于2017年11月16日解禁29.26亿股,

    以当时股价及计算市值500.99亿元,解禁前20日股价小幅下跌3.39%,解禁后20日股价继续大幅下挫13.84%。

    上海银行是2016年11月份上市,2017年11月份的解禁一般是在公司上市前参股的机构或者个人,而且这些参股机构或个人不会是控股股东。

    这一次上海银行限售解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解禁市值大、解禁比例高,据上海银行的公告,上海银行共有29.26亿股解禁上市,占总股本37.49%,按当时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解禁股市值超过500亿元;二是涉及的股东数量多,公告显示,这一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涉及股东多达3万4649名。

    早在上海银行之前,也有多家公司同样因为巨额解禁暴跌。比如2017年9月25日,无锡银行6.07亿首发限售股正式解禁,这部分解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84%。受此冲击,当天无锡银行跌停,第二天继续跳空低开3.68%,收盘下跌超过5%,之后仍继续下挫。

    再往前看,就是倍受关注的第一创业,9.8亿首发限售股解禁,解禁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44.77%。受此影响,第一创业连续三日一字跌停。

    这一类解禁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杀伤呢?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股份的持有者,一般是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PE轮融资中,引入的战略投资,这类战略投资很多时候赚的就是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

    所以,提醒大家,要多留意次新股解禁,并更细致的观察是属于哪一类的解禁,还有公司的股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