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320.吃药行情持续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吃药”行情持续,医疗器械板块风起云涌,机会在哪?

    央视交易时间2018-05-08

    今年“吃药”行情持续演绎,尤其是医药生物行业的细分领域——医疗器械指数今年以来大幅跑赢上证综指,同时近期医疗器械板块公布的一季报业绩纷纷报喜。医疗器械板块有哪些投资机会和风险值得关注?

    医疗器械指数跑赢上证综指国产医疗器械或将迎来发展良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医疗器械指数77家上市公司中,有76家公布了2018年一季报,有5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博晖创新一季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2,863.79万元,同比增长54.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3.06万元,同比增长439.86%。同样业绩增长的还有金域医学,2018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实现营业收入91849.4万元,同比增长14.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42.69万元,同比增长33.30%。

    医疗器械指数不仅一季报表现亮眼,2018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也同时向好。截至5月7日,在医疗器械指数已公布的半年报业绩预告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净利润同比增长。截至昨日收盘,今年以来医疗器械指数整体涨幅为10.35%,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5.16%。医疗器械指数跑赢上证综指15.51个百分点。其中涨幅前三名的分别是蓝帆医疗、泰格医药和乐普医疗。

    东吴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全铭:2018年1到3月医疗器械子行业的整体增速有所提高,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9.97%、16.09%和21.59%,明显好于2017年全年的水平。我们认为2018年随着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以及一些细分龙头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同时分级诊疗集中采购的医改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地,促使了医疗器械板块迎来了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在未来就是注册制,整个上市的IPO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还是要选择这种有核心竞争力的,就是产品有壁垒的这样一些公司。那过去可能就是利润5000万,但持续负增长这些公司,未来可能给它比如说20倍估值,就不会像原来一样,就是小企业泡沫特别高,所以这个中间风险也是我们需要去甄别的。

    产学研推进产品应用国产医疗器械打破进口垄断

    医疗器械在资本市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源自业绩稳定高增长,那么在现实情况中,业绩是如何实现的?尤其是国产的医疗器械是如何逐渐替代进口产品?

    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的一家医院里,儿科教授吴本清正和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人员探讨业务,他希望对现有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机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能和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合作研发。在吴本清看来,这样有利于推动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医疗器械的产品,更加适合于临床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教授吴本清:比如说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持续正压通气和高流量氧疗整合在一块呼吸机上面,那就非常好了。

    某医疗器械企业研发人员:吴主任,你说的这个临床建议,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到。

    业内人士介绍,产学研用的成果,也使得国产医疗器械逐渐深入各大医疗机构,一批国产医疗器械正进入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医院重要科室,并且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步增长。医疗器械正从洋面孔变为中国造,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国产医疗设备开始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教授吴本清:比如说我现在所在的学科,新生儿重点监护病房,过去五年以前,我们70%至80%的产品都是进口产品。现在最近一至两年,我们国产化的设备,比如说监护仪60%至70%都已经国产化了。

    而对于医疗器械的企业来说,他们通过不断创新研发打破了进口医疗器械的垄断。谢涛是一家研发中心的CT项目经理,他们CT机内部光一个进口的探测器就需要几十万元,更多的依赖于进口的供应商,如果探测器有损伤需要维修,就必须送回到国外,时间上得花费一个月。现在他们进行自主研发,只需要换其中一个小模块则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

    某研发中心CT项目经理谢涛:现在我们已经自主研发,对探测器的这个模块、电路以及算法都进行了自主研发,能够控制住它的整个过程。现在的话我们自己掌控,我们可能一个星期内就能够帮客户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在图像质量上面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医疗器械行业加速IPO创新企业成资本新宠儿

    近年来,医生越来越认识到医疗器械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各路资金对医疗器械的支持逐渐增强,医疗器械产业逐渐被重视,医疗器械成为资本的新宠儿。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共发生84起融资事件,累计金额约100亿元。其中,体外诊断、智能硬件、微创医疗器械和医疗影像设备四大板块表现最为突出。同时,2017年共有7家医疗器械企业完成IPO,分别是开立医疗、大博医疗、英派斯、荣泰健康、基蛋生物、凯普生物、香山股份。

    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黎明:资本在整个医疗器械的创新里面,包括研发、生产规模的扩大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比如说有资本进来以后,有一些新的项目核心技术都可以去进行研发,然后获得核心竞争力,给资本一个比较好的回报,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翟留伟的企业就屡次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从成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四轮融资,金额接近两亿元,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公司刚成立时,创新研发并不顺利,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翟留伟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只能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到了2014年,由于公司在前期研发的投入非常大,导致公司的资金出现了短暂的缺口,给当时研发的进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好在最后有一笔接近五千万的融资,弥补了空缺,也使得他们的产品顺利推向市场。

    深圳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翟留伟:假如没有这个创新研发,我们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我们更不要提会取得目前这种成绩。这个产品推向市场,我们在同类抗生素血液检测机器这一块的产品上面,我们市场占有率应该是超过30%,接近40%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的销售额大概每年都在翻番增长。

    医疗器械审批速度加快为企业降成本省时间

    资本之所以如此青睐医疗器械行业,除了国产医疗器械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为了改善外商垄断的局面,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鼓励投资,以保障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政策,36项改革措施大力鼓励自主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的发展,随后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近年来,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我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着重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政策的核心逻辑主要围绕三部分展开,分别为:加快创新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重点发展具备重大临床价值产品;突破自主创新,加速国产化。

    深圳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翟留伟:我们最初刚开始由于品牌知名度不是太高,在进入高端医院这一块,我们刚开始最初不是太顺利。到了2017年底,由于这种政策的支持我们一次性取得了政府采购一百多台项目,假如没有政策,我们有可能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这个项目有可能被进口设备,或者非常大的品牌,他们来获得。

    加快创新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让不少企业受益匪浅,易明生正在申报一个新产品,根据国家最新的政策,他们能缩减30%以上时间就可以通过审批,但在以前他们这个过程需要长达两到三年,同时原来注册新产品成本上至少要花费100万,现在他们的成本大大降低了20%。

    深圳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裁易明生:像我们公司有一个产品叫中心静脉置管系统,这个产品我们原来一直想申报创新性产品,但是门槛非常高。现在国家政策扶持之后,这个创新门槛也在降低,现在我们这个产品,已经顺利申报创新性产品,这个效率是明显提高。

    医疗器械出口额创新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成亮点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8.09%,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器械出口扭转上一年下跌态势,表现出温和上扬的趋势,同比上涨5.84%,出口总额217.03亿美元,达历史新高。同时国内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医疗器械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左右。其中,对印度、俄罗斯、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出口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7.51%、5.05%、1.52%、3.86%。

    (稿件来源: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本期制作:王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