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375.钦州:发展产业助推集体经济增收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学习一个链接。

    【决胜脱贫攻坚】钦州:发展产业助推集体经济增收

    广西新闻联播2018-05-15

    钦州市钦北区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以“产业扶贫示范小区”建设为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决胜脱贫攻坚

    来自广西新闻联播

    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竹山村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贫困村,这里土地肥沃,适合种养,素有“那蒙小平原”之称。竹山村因地制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在2017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与竹山村同时摘掉“贫困帽子”的,还有村民陈建宜:“一般我们在这里做工,打理这些(蚯蚓场)都有2000多块钱一个月,对以后来说我们掌握了技术,带动周边的群众大家一起做好这个蚯蚓产业。”

    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竹山村

    村民所说的产业就是竹山村产业扶贫示范小区重点发展项目——蚯蚓养殖,目前竹山村建有蚯蚓养殖大棚10个,占地11亩,年产值约50万元。钦北区那蒙镇竹山村原第一书记杨兴春:“带动、组织以贫困户劳力参与为主这样的模式来发展我们的产业基地,一方面可以壮大村集体的经济收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那些缺乏稳定务工的贫困户劳力能够有个稳定务工的岗位。”

    竹山村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取“合作社+经济能人+贫困户”的方式,发展蚯蚓养殖、鱼藕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集体经济强村。

    同样在2017年摘掉“贫困村”帽子的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大路村,通过与广西园丰牧业公司合作,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小区——肉猪生态养殖场,由公司提供猪苗、饲料,免费指导养殖、防疫技术等,由公司保价回收肉猪,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和风险。

    大路村第一书记韦莹德:“这个项目去年我们第一批肉猪是750头,出栏的时候是723头,总收入是14万多(元),除去人工还有其他方面的开支,村委纯收入大概10万(元)左右。”

    大路村还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成大青枣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45亩,带动多名贫困户参与种植、施肥、管理等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

    2017年,钦北区重点在12个贫困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合作社都在村委统一挂牌,同时投入735万元建设17个扶贫产业示范小区,以“产业扶贫示范小区”建设模式为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效地破解了贫困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难题。

    作者:甘智锐、翟梅

    联播编辑:黄韶敏韩杰

    新媒体编辑:蔡俊聪

    监制:郭莹莹

    电话:0771-58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