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生活 1729.要做智能制造第一
作者:肖水文的小说      更新:2018-07-31

    百度搜索学习如下。

    出身华为、创业15年、市值超500亿...汇川技术董事长:要做“智能制造”第一

    2018-05-0121:31:16作者:全景网

    摘要:编者按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世界型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已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港股,甚至是美股的明星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的...

    编者按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世界型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已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港股,甚至是美股的明星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的一张张名片。

    为了探索挖掘这些企业的高质量成长之路,证券时报包括旗下媒体平台全景网、新财富、中国基金报等,走访全国各地优秀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进行面对面对话,实地调研采访,各媒体平台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推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主题系列报道。

    第九站

    深圳汇川技术

    2001年底,华为一个越冬的决定,任正非以7.5亿美元,将安圣电气100%股权,出售给美国艾默生。随后,一群集华为狼性基因与艾默生国际视野的员工陆续结伴创业,中国工控行业由此迈上发展快车道。

    汇川技术由“华为系”十余名员工创立。从最初的变频器到电梯一体化,如今汇川技术的产品线已从控制层拓展到驱动层和执行层,产品涵盖PLC、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DDR电机以及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本期《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报道,证券时报社长总编辑何伟对话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探索“华为系”工控龙头15年高速成长背后的市场洞察力和财富分享思路。

    证券时报总编辑何伟(左)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右)

    科研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化

    记者:企业发展是有坎儿的,比方有的发展到一个亿,它就很难再往下发展;有的发展到五个亿,又上不去了,但是我觉得好像汇川走得还挺顺。

    朱兴明:企业发展就跟一个气球一样。第一个,你必须使劲往里面吹气,靠空气热力学的压力,把这个气球胀大;第二个,你还必须保持各个方面用的张力是一样的。均衡的张力体系很关键。一个制造业的实体经济,它涉及到技术、涉及到产品、涉及到营销、也涉及到制造,当然很重要的,它涉及到管理。汇川从2003年成立到现在刚好15年,我们15年每一年都有一个主题,有一年就专门搞研发,有一年专门搞营销,有一年专门搞质量,有一年专门搞制造,15年以后就不断地去轮换。2018年,我们定义就是品牌年。

    记者:实际上你是在补短板。

    朱兴明:均衡了还必须对外,保持对外的张力。我们认为,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对外的张力一定是来自于营销,来自于市场,就是我们平常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很多人认为这个车头是管理者,其实不是。这个车头一定是个组织,这个组织就是营销,只有一流的市场才能造就一流的增长。

    营销是创业型企业的动力之源

    车头不起来,一个车停在这里,你是看不出这个车上的很多零件有问题的,但是它一旦跑起来,跑一百公里,有一部分零件就有问题,如果要跑到三百公里,那很多零件会出现问题。

    我们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就是靠一个产品,变频器,但是我们在销售的过程中间就发现,我们越来越多的客户不光只要这一个产品,而且他们会要更多的其他的产品。我从创业到现在,一直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我每个月都要接触大量的客户,我每个月必须要跟八个以上客户的董事长见面。

    记者:了解市场、了解需求。

    朱兴明:了解市场、了解需求,了解市场最新的变化。2007年,从我们公司发展来讲是一个分水岭。其实我们很多国内的同行比我们创业都早,而且我们刚开始都是做这个产品,而且有的也是华为出身的,分水岭在哪里?就是2007年我专门给我们公司的高管写了篇文章,叫《中国自动化未来的发展之路》,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就定调了两个观点:

    第一,未来自动化公司只有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公司才有发展的机会;

    第二个,我当时提出,伺服系统是未来自动化最核心的产品。我们以前做变频器,是不做那个产品的。

    因为变频器是速度控制的,伺服是精确的位置控制,高速、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机器人、智能制造、动力电池的生产线,所有的产线里面,它的执行机构已经不是变频器了,全是变成伺服系统了。我们当时是没有这些技术的,中国也没有这个技术,但是我们当时就说,你要在自动化未来想玩,甚至想玩好,对不起,你必须干。可以说七八年辛苦的努力,我们是冒着枪林弹雨,自己伤口还是流血,但是敷住血还得往前冲,因为你遇到了太多问题。

    自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后,汇川技术股票市值长期稳居创业板前列。4月24日,汇川技术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总收入47.77亿元,同比增长30.5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3.76%。截至25日收盘,汇川技术以405亿元流通市值在创业板排名第五。资本市场青睐的汇川技术注重财富分享。上市至今,汇川技术共进行了三期股权激励,骨干员工基本实现全员持股。

    记者:汇川在人才观方面,还是很有一些魄力的。

    朱兴明:华为特别强化的是分享机制,西方对人喜欢用马斯洛的需求来分解,几个层次的需求。华为非常简单。我早期在华为,我们经常做培训,或者说我们在做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人就是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需求,而且一定要考虑到位,要落地。我在很多大会上,我是公开的,汇川就是一个财富分享的公司。

    记者:方法就是股权?

    朱兴明:很多方式,第一是安全需求,他在企业里工作,他要有安全感;第二,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员工在这里他一定要享受到激励的需求,激励就是你干得好和干得不好,他就是有区别;员工除了安全、除了激励以外,还有个发展,发展就更多的让员工往主动角度去考虑,他的主动意识去考虑,我怎么样规划员工的发展。

    注重财富分享和员工的安全、发展需求

    我在2008年就跟我们的高管提了一个口号,叫断奶,什么叫断奶,就是我规定你们每个人一个季度只能找我一次,不能给我打电话,邮件我回不回你不要关注我,给他自己做主张的权利。甚至我说你们去撞墙去,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他们高级人才的发展需求。有的人就适合挖井,我们叫挖井的人,他就适合从头到尾把这个井越打越深,你有这个特长,我们就让你干,我们让你最专注,让井挖得越来越深,喷出来的水越来越多。有的人适合挖坑,新业务的培育就是挖坑的过程,有的人是这个坑一挖,冒出水来了,他就对这个没有兴趣了,他就转下一个坑,这种人也挺好。一定要用其所长,因为我们企业在发展个过程中间需要各种各样的人,那你就把各种各样的人用到极限。我的方式,首先是把我周边的十几个人用好,另外一个,我周边的人也会用这种方式去他找下面的人。

    近年来,汇川技术相继并购了上海莱恩、宁波伊士通、江苏经纬,同时设立了南京汇川工业视觉、上海默贝特、苏州汇川等公司。通过系列运作,一方面实现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战略的持续落地。

    记者:我觉得汇川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你始终盯着的目标叫登高望远,盯着国际上先进的企业在做。

    朱兴明:那是肯定的,这是我们在华为的传统,就是第一论,就是我们做什么东西,标杆一定是世界第一的。即使暂时做不到,你内心来讲,你必须要做第一。像我们公司现在,大家认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在中国的企业里已经变成第一了,行业龙头了,我们的利润、我们的规模都远远的第一了,盈利能力也第一了,你发现我们一点都不骄傲,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前面,那些第一我们还没达到呢。

    记者:我估计下一步,你们要盯着博世了。

    朱兴明:汽车行业就是博世。

    记者:你们现在是在跟跑?

    朱兴明:在这个领域不是跟跑,如果说在汽车领域,在传统的汽车领域,它(博世)确实是巨无霸,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我们基本上是同步起跑的,而且传统的汽车跟新能源汽车有最大的不一样,传统的汽车本是个机械产品,新能源汽车已经变成一个新材料、新工艺。一个电气化占了80%、90%的产品,机械已经很简单了,所以在这方面来讲,博世要搞这个东西,他不能找原来干汽车的人、干发动机的人干了,必须要用新人、新技术、新平台来做一个新市场,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起步是同步的,而且我还没有包袱,我没有传统汽车的这些包袱。我们现在站在一个巨大的产业技术断层的风口上,我们国内的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我们传统汽车的一个延伸,或者一个补充,不是这样的,欧洲人,全世界的眼光是什么,跟我们的商务手机就是诺基亚原来老式手机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一定就是下一代汽车,它跟我们传统汽车没啥关系。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用的手机跟我们早期用的手机没啥关系,这个手机就该替代它,它虽然成本增加了很多,但为什么大家都用呢?是因为它更符合未来人工作、生活的习惯,它代表未来更多的生活方式。

    记者:海南省省长提出来,到2030年全面取消燃油车,这就倒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咱们国家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也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产销国,也是使用最大的客户群,光这块市场,就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很大。

    朱兴明:未来15年,我的人生目标就集中精力,能不能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间,能不能来一个二次创业,把自己最后的工作精力,把这个产业做好,能够贡献一部分力量,这就是我真正内心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来讲,不管怎么样对我们企业是有用的,对我们整个国家的产业,甚至对全球的汽车产业,都会有很大的意义,这也是我个人存在的价值,或者我们汇川存在的价值。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主题系列报道

    第一站:中国平安第二站:青岛海尔

    第三站:国泰君安第四站:宋城演艺

    第五站:安琪酵母第六站:金风科技

    第七站:华工科技第八站: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