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164.真正劲敌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大顺前军两万人马,快速向明军移动过来。

  贺锦的军队打仗,不太讲究布阵,却也纹丝不乱。

  步军盾牌手分散在全军里面防御,短刀手和长矛手,一手持兵刃,一手持护身短盾,跟在长盾手身后,快速向对方军阵奔跑,期间不断有人中箭,却丝毫不影响全军前进速度。

  待到接近明军方阵,长矛手将手中护盾往腰中一别,双手持矛,主动向前,排成一排,向明军前锋杀过去,短刀手紧跟在后面,从长矛手打开的缺口冲入敌阵,肆意砍杀,发挥其灵活快速的特点。

  骑军则冲向明军两翼,杀向对方骑军。

  整个攻击行云流水一般毫无滞碍,顷刻就形成不可战胜的洪流,弛聘在整个战场上,将明军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幸亏鲁胤昌提前做了撤退准备,明军稍作抵抗便开始有次序的撤退。

  绕是如此,也渐渐的不成队形,最后有次序撤退变成了全军溃逃。

  眼见形势危急,鲁胤昌只得令哈克什的骑军向大阵中间移动,掩护步军撤退。

  骑军虽然人数比顺军多,但也是新兵过多,还要抵抗顺军骑军的冲击。

  哈克什只杀得浑身浴血,才率全部骑军和顺军拉开距离,在后方弓箭手的掩护下,逐渐和顺军骑兵脱离接触,撤退下来,却是损失惨重。

  半个军五千余骑,只跑回来一千来人,还大多带伤。

  站在不远处山顶上的王烁和总部一般将领参赞,都看到了这场硬碰硬的厮杀,脸上不禁变了颜色。

  贺锦和鲁文彬的军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自己的军队在人家面前就是渣,完全不堪一击。

  照此下去,即便顺军按照王烁他们预定的路线进军,明军能够实现分段阻击的计划,也消耗不了贺锦多少实力。

  贺锦打到西宁,取得最后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王烁让传令兵去告诉鲁胤昌,不要再和贺锦硬碰硬拼杀,只拖着他一路望庄浪方向去就可以了。同时命令哈克什返回西宁,针对战场上暴露出来的不足,继续训练骑军。

  然后,他扫视一遍跟随他将领、参赞们道:“都看到了,贺锦不是浪得虚名。回去以后,要发动所有将领、士卒,集思广益,制定适合咱们自己的作战方案,不要死按着套路来。”

  他自己对大军团作战也缺乏经验,只好学伟人的办法,发动群众想对策了。

  伟人说过,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嘛!

  王烁表面镇定,其实心里也有些慌乱,直到今天,他才算遇到真正的劲敌。

  一个贺锦就这么厉害,不要说遇到李自成,遇到满清八旗了。

  他必须回去认真思考,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必须战胜贺锦!

  可是时间仓促,李天俞和吴朗西还只是仅仅能够进行最基本的工业生产,离制造出先进的武器还差的远,根本无法指望。

  只有发动所有人的智慧了。

  王烁一边往回走,一边思考着如何在士卒和军官中间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群策群力运动,一脸肃然。

  贺锦原先听说王烁在漳县以少胜多,多次击败鲁文彬,在安定也打的牛方亮无法前进一步,特别是他的部将辛思忠多次写信,向他夸赞漳县新军,他还是比较重视王烁这支力量的。

  今天他的前军没有全部出动,就轻松击败了鲁胤昌的援军,他对王烁也就不那么放在心上了。

  看来,王烁多半是浪得虚名。

  鲁文彬本来就是明朝的一条小狗,祸害百姓在行,打仗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连青海的几个土司都能把他挡在西宁城外,足以说明他没什么战斗力,王烁击败他不足为奇。

  至于王烁阻击住牛方亮,那是靠了他手里那些奇怪的火铳。估计这些蹊跷东西他手里也不会很多,不然他也不会派马步军一起来接应鲁胤昌。

  那些蹊跷玩意对付万数人可以,对付他的十万大军恐怕就用处不大了。

  贺锦击败鲁胤昌后,他的后军还没有到达。

  他不等后军,直接率前军追击鲁胤昌,传令后军立刻跟上。

  部下劝阻他道,咱们的目的是进攻西宁卫,应该渡过大通河向南直奔边墙。如此向东追击,岂不是离得西宁卫越来越远?

  再者,鲁胤昌是不是故意将咱们从这里引开,不让咱们攻击边墙呢?

  贺锦道,没了火药和大炮,拿什么攻击边墙?

  他指着大通河对岸远处崇山峻岭上的边墙道:“你们看,边墙上旌旗遍布,王烁早有防范。我等失去攻城利器,若是凭借人力,在山下仰攻,敌居地势之利,我等只是徒增伤亡!倒不如将计就计,从此向东,沿庄浪往南,一样是通往西宁卫的大道,先抓住鲁胤昌,再进军西宁卫不迟。”

  至于是不是鲁胤昌故意引诱他向东,他也有主意。

  待后军赶到,他便传令全军就地休息,同时派出侦骑打探鲁胤昌的动静。

  如果鲁胤昌知道自己停止追击,他也停止逃跑,说明他确实是故意引诱他追击,那时他再另想对策,或留下大军进攻边墙,自己只率前军追击。

  他确实让鲁胤昌气坏了,不抓住他,心里这口恶气无论如何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