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193.不能有清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面对辛思忠提出的归顺条件,王烁有点为难。可仔细一想,嗨,自己这不是想多了吗?

  在这乱世,能偏安一偶,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得过且过吧。

  没辛思忠这十几万大军,凭自己现在这几万人马,岂不是更打不过满清?

  要靠自己发展十几万人马,恐怕不等招齐兵员,满清就打到家门口了。

  “满人过万,天下无敌。”这是王烁在现代时从史书中看到的一句话。现在,已经离满清进关不足仨月了。

  没有工业基础,十年之内,吴朗西只能发展基础工业,造不出自动步枪一类的先进武器来。指望他这点人,指望他手里比别人先进不了多少的武器,抵抗即将到来的满清铁骑,王烁一点把握都没有。

  他已经见识了大顺军贺锦的厉害。据辛思忠说,李自成中权亲军的战斗力,要比贺锦的部队还要厉害。

  历史记载,李自成和满清交手,就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被满清铁骑给撵的,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败涂地。

  要按这个战斗力比较下来,王烁根本不可能战胜满清铁骑。

  所以,他现在顾不了许多,能把辛思忠这十几万精锐留在自己手里,是最好的选择。

  他稍一犹豫,就答应了辛思忠的要求。

  辛思忠见他守着台下众人痛快应允了,便将自己挎在腰间的宝刀解下来,双手托在手里,冲王烁单膝跪地献上,口里大声说道:“辛思忠今日投靠大将军,愿誓死跟随大将军,为天下百姓幸福奋死拼杀,终生无悔,永不背叛!”

  王烁接过宝刀,将辛思忠扶起来,重新将宝刀给他系回腰间。

  两个人手拉手站在台上,王烁高声道:“有辛将军加入,咱们百姓的队伍再添劲旅,王烁感激不尽!让我们,让在这里的所有将士都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为天下太平,为民主自由奋斗!”

  台下,马夫人欣慰地笑了,她的当家人老回回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辛思忠归顺之后,王烁将自己原来的军队称作第一集团军,由老家将王平担任主将。(王平现在安定不能前来,主将由王烁暂代。)辛思忠在陇中的军队,组成第二集团军,辛思忠任主将,军官由辛思忠自己任命。

  王烁仍旧是全军主帅和他创立的政权的领袖,号称西北守土大将军。

  他向辛思忠的军队各层都派出军政官员,帮助他改造军队的思想,整顿军纪。

  辛思忠既然真心归顺王烁,当然愿意接受王烁的军政官员,让他们把他的军队改造成和漳县的新军一样军纪严明,受百姓爱戴的军队。

  即使王烁不主动派这些人来,他也会主动要求的。学漳县闹土改弄得乱七八糟,要不是梁敏暗中派人帮他,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同时,他知道王烁兵力不足,从自己军队中抽出五万余人,加入王烁的第一集团军,这也是表示自己真心诚意归顺,和王烁不分彼此的意思。

  这样,两个集团军都超过了十万人,成为西北最强大的力量。西北王烁的根据地从此连成一片,向甘肃兰州进军的机会就成熟了。

  不久,负责情报搜集的胡琏器对外情报局派出的密探传来消息,兰州党守素正在整顿军马,准备逃离兰州。

  王烁守着全军将士的面答应了辛思忠,不和闯王自相残杀,当然就不能去攻打兰州和甘、肃二州的大顺军。

  可是,不久后李自成在北京失败,清军一定会首先进入宁夏。自己不趁现在这些地方兵力空虚,先行占领,发展起来,将来对抗清军就会陷于被动。

  还好,党守素不知道王烁不会去打他,竟然要逃走,他倒是可以心安理得的向兰州进军。

  辛思忠也得到了党守素要撤离兰州的消息。

  论军事眼光,他打仗经验比王烁多,又善于思考,军事指挥和分析能力只在王烁之上,不在之下。

  他当然明白,陇中和西宁卫势力单薄,不足以据守。不说别的,只从地形上看,若想真正在西北立足,成为一方诸侯,没有甘肃这个门户,是绝对不行的。

  是以,辛思忠立刻给王烁写信,建议第一集团军北上甘肃,他则率第二集团军经安定北上,说服封锁安定的牛方亮投降,封死党守素东逃的必经之路,逼迫党守素投降。

  在辛思忠看来,只要不和党守素真刀真枪打起来,就不算自相残杀。他可以说服党守素,和他一样,也来投靠王烁。

  牛方亮和辛思忠都是贺锦的老部下,两个人是很好的兄弟,说服他投降问题不大。

  至于党守素,也是闯王中权亲军出来的,和辛思忠在一起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老乡,经常在一起喝酒吹牛,彼此熟悉。

  只要王烁对甘、肃、兰三州形成合围之势,让党守素跑不掉,辛思忠就打算亲自去趟兰州,劝说党守素投降。

  王烁接到辛思忠的信大喜,如果这样可以拿下甘肃全境,那就是最好的结局!

  只要能拥有甘肃,就算宁夏暂时无法得到,他也会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起一支大军,足以对抗所有敢于来犯的敌人,他的这股势力就算是保住了。

  只要保住自己这股势力,又有甘肃全境和青海西宁以东这么大一块地盘,资源足够他发展先进武器。只要他能赢得时间,早晚会生产出现代武器。

  到时候,嘿嘿,管你大清还是大明,还是什么大顺、大西,管保打你们个满地找牙。

  而且,从内心讲,王烁是不愿意让华夏再经历清朝的。

  不仅仅是因为八旗兵残暴,杀汉人无数,更是因为满洲人现在还处在奴隶制度社会,思想比及世界先进文化差之甚远。虽然后几任皇帝搞出过什么盛世,但严格讲起来,那也就是自己在家里吹牛而已。

  真正的情况是,满清所有皇帝的脑袋里,都打着落后民族的烙印,故步自封,都无法接受世界先进思想,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

  试想,连半生不熟,愚蠢龌龊的倭寇都知道发展,知道用火器,我大中华民族岂有不知之理?正是因为拿百姓做奴隶,不许不服从,不许有高于主人的任何思想的奴隶统治,思想禁锢二百余年,才使得我大中华由世界先进民族一下子就变为了愚蠢民族、木偶民族,遭受了不堪回首的耻辱,连倭寇都可以欺负我们,屠杀我们!

  这个对自己命运漠不关心,甚至听天由命的奴隶心态,至今都无法在我们这个民族彻底消除。这不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无论是孔孟之儒,还是董仲舒,还是后来的朱熹、王阳明的儒,都没有教过国人无条件的服从,这是满清带来的,影响深远,破坏极大的奴隶文化!

  满清的统治,绝对和封建扯不上任何关系,倒是象足了国人毫无自由的奴隶社会,所有清代之前能够看到的,比如“天下应该是天下百姓之天下”这样的思想,在清代完全绝迹。

  即便明代后面的几个皇帝再混蛋,也没有混蛋到一个人说了算。宰相可以公开跟皇帝吵嘴,万历、天启可以整年不理政务,把国家大权交给宰相,颇有君主立宪的影子。这在当时世界上,完全可以算作先进思想,相比于满清贵族是爷的落后文化,不知要先进几千年!

  王烁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真正打算的,就是消灭多尔衮,灭掉满清!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即便将来不能消灭皇帝制度,但只要是汉人做皇帝,只要不把汉人都变成唯唯诺诺的奴隶,国家就有希望,就不会出洪秀全这样的活宝,更不会出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奴才,汉人就不会染上崇洋媚外,外国人放屁都香的毛病!

  这个念头他自己一直不明确,可是他的内心已经在无数次提示他了,大中华绝对不能有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