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40.武英殿君臣拉呱 袁督师实非将才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烁再赶回武英殿的时候,殿内冷冷清清,只有崇祯和王承恩坐在御书案旁边。看样子,两个人都十分平静,心情也不错,说话很是投机。

  只听王承恩道:“奴才在家排行老小,家里实在吃不饱饭,爹娘没办法,才把奴才卖到前门外的净事坊。

  奴才不恨父母,不把奴才卖到那里,奴才也是饿死。这么着,奴才得了条命,还有缘伺候皇上,奴才知足了。家里兄弟姊妹也得了条活路,这都得托皇上您的福啊。”

  崇祯道:“你比朕强多了,起码你知道父母长什么样。朕自生下来就没见过母后,直到朕承袭皇位,才找过去见过母后的太监说着,让画师将母后的样子画出来。那画像不像母后,只有天知道了。”

  说到这里,鼻子发酸,以龙袍袖子拭了下双目才道:“朕母后比朕还惨啊,早早就被打入冷宫,整日活在抑郁惊吓中,没有多久就死了。”叹息一声道,“这宫城深似海啊,看着庄严巍峨,辉煌壮丽,别人又哪里知道,这瑰丽恢宏之下,处处都是冤魂那!”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大顺军等不到使节回来,开始攻城了。

  王烁顾不得礼节,跑进殿里大声道:“陛下,再不走真就没有机会了!”

  崇祯看看王烁,然后慢悠悠的道:“朕从来也没打算走过。成祖皇帝立都城于此,就是要告诉他的子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皇帝最应该呆的地方。朕若是离开京师逃掉,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短短半天和崇祯接触下来,彻底改变了王烁原来心里那个,从史书上看来的,崇祯皇帝的形象。

  说实话,到现在,他有点同情这位皇帝了,这就是一个费劲心力想改变一切的可怜人。

  他不是不想做,也一点也不糊涂。他做了,尽心尽力的去做了。可是,大明的江山倾颓,不是从他手里才开始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才变成这个样子的。

  腐朽的官僚体质,落后的管理办法和观念,从很久以前就在一点一点侵蚀着大明的肌体,最终这疾病由皮肤被侵蚀进内里,宛如人得了绝症,而且已到晚期,再无康复希望。纵使崇祯是旷世名医,这大明也难以起死回生了。

  王烁心里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直觉上感到,崇祯这样死掉,实在是有些可惜了。大明走到今天,责任不能完全推到这个可怜而又有些可恨的皇帝身上。

  他劝崇祯道:“陛下只要逃出去,避过这一时之劫难,将来光复京师,陛下还是英主,何必计较这一时之得失呢?”

  崇祯笑笑道:“大明若是命不该绝,即便朕没了,太祖子孙封王者遍及各地,终会有一人继承大统,故江山社稷存亡,不在于朕生死。若天要灭亡大明,朕逃出去又有何益?”

  接着便转了话题对王烁道,“你也去找个座,坐下来,朕还有话问你。今日没有皇帝,也没有臣子,咱们就算都是普通人,一起坐在这里说说话。”

  崇祯毕竟带着一国之君的威严,王烁可以切身感受到这威严的存在。他躬身插手答道:“臣不累,就这样站着聆训吧。”

  崇祯也不坚持,问王烁道:“你在西北,又与闯贼有接触。外面的百姓和闯贼是如何评价朕的?你可如实讲与朕听听。”

  到了这时候,王烁也只能讲实话了,他道:“其实,依附李自成者,多为饥饿的百姓,还有一部分是投降的明军。李自成自己的直属军队,不超过十万。在百姓看来,陛下不顾他们生死,一味狂征暴敛,是暴君。”

  崇祯听了并不生气,微微一笑道:“谁坐在朕这个位置上,谁都会是暴君。朕岂有不知天下百姓艰难?然仅辽饷每年就须花费上千万两!朕不能坐以待毙,看着建州奴日益做大而无动于衷。说实话,即便李自成不打到京师来,这偌大的江山,朕也支撑不下去了。”

  这个王烁还真没有想到,他的军队是自筹粮饷,为何辽东会需要这么多粮饷?

  他不由说道:“辽东土地肥沃,军队完全可以自筹粮饷,不必朝廷接济。”

  崇祯哼一声道:“知道朕为何要杀袁崇焕了吗?每年从朕这里要走那么多粮饷,还不够,还要将毛文龙的粮饷也归他调遣,不给就杀!还去和蒙古人做买卖,拿我给的粮饷换他需要的东西!

  蒙古人是受建州奴指使的,他这等于是间接资敌!即便如此,朕也没有说什么。

  你袁崇焕只要能做到将建州奴控制在辽东,让朕缓口气对付李自成,朕绝不会有怨言。

  至于五年复辽,朕想都没想过!可袁崇焕呢?耗费如山,却还是让皇太极关内关外往来自如,进朕中原跟进他自己家一样!你说,这袁崇焕该不该杀?”

  王烁不由呆在当地。历史上只说袁崇焕死的冤,千里驰援还换来个磔刑,谁也没说他到底犯了怎样的错误。

  原来,在崇祯眼里,这位袁督师错误犯大了!如此说来,袁崇焕死的也不是太冤。

  只听崇祯继续说道:“当然,磔刑是狠了些,朕当时怒气未消。按他的罪,该诛灭九族!朕后来并没有牵连他的家族,就是朕懊悔对他过于残酷了。”

  看来,崇祯一直没有后悔杀掉袁崇焕,一直认为他该杀,只是后悔用刑过重了。

  但这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呢?

  在王烁看来,崇祯杀袁崇焕固然不对,但袁崇焕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也有值得商椎的地方。

  皇太极并没有多少兵力,如果袁崇焕不一味死守几个堡垒,而是象他在西北一样,与皇太极争夺人口,建立根据地,采取机动作战的方法,让并不输于满洲八旗的关宁铁骑深入到皇太极的地盘里去作战,让他不得安宁,便如刘邓进军大别山一般,皇太极如何可以腾出手来进攻关内?

  况且,辽东还是汉人多,汉人是向着明军的。他如和王烁在西北一样,学习伟人思想,组织村寨,鼓励耕种,多点开花,与皇太极争夺资源、人口,皇太极如何可以发展那么快?

  皇太极之所以进攻关内,就是生活和补给缺乏到极限,才冒险进关,这个历史上有完整的记录,其惨到连贝勒们都吃不饱穿不暖了。

  再说,皇太极进关的时候,你袁崇焕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进攻他的根据地,把他的老巢端了?就冲这一点,崇祯怀疑他通敌也一点不为过!

  当然,关内明军太弱,组织抵抗不力,这不能怪袁崇焕。

  当年范汉杰就是书生意气,和袁崇焕一样,死守几个城市,才造成了自己的逐步被动,被东北军各个击破。

  由此看来,这位袁督师实在不能称为将才。